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不惑
不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1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

(2012-04-04 09:56:18)
标签:

教育

杂谈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在古代汉语中,严格地说,是在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即文言文(包括后人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中通常也是这样。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而且这一规则有时还非常严格。下面就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实例来谈一谈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例如:(1)彼且奚适也? (适:动词,到。)

(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3)苏教版必修三98页: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

(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5)何以战?

(6)微斯人,吾谁与归?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例如:

(1)恐年岁之不

(2)忌不。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保民而王,莫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4)良人未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例句(5)“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同样,例句(6)(7)分别应看成“莫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严格。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能找到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置的例子,如: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弈秋》)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

三、借助“是”或“之”将宾语前置

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例如:

(1)句读不知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惟兄嫂。 (《祭十二郎文》)

(3)夫晋,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

 

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例句(10)的意思是“只有依靠兄嫂”;例句(11)也可以看成“惟弈秋是听”,即只听弈秋的。例句(12)的“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这里的“之”字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中,如果宾语本身是代词,通常用“之”来辅助构成“此之谓”“我之谓”等格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句式,翻译成“说的就是……”。例如: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节选)》)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也留存于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惟利是图”“惟才是举”“惟命是从”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