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华东政法,寻访圣约翰旧址(三)韬奋楼(怀施堂)
标签:
杂谈 |
分类: 底蕴长宁 |
韬奋楼(原名怀施堂)于1894年1月26日举行奠基典礼,系拆除1879年4月建筑的四合院,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旧继续不绝之意。1895年2月19日举行落成典礼。基地面积3242平方米,建筑面积5061平方米,砖木结构,计87个房间。
耗资2.6万美元(折合白银31834两),其中2万美元在美国募得,其余在中国募取。
该楼的建筑图纸在美国绘就,保存着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特点,当时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形(于1959年大修时改为直线形)。
南面中间,原图设计是塔楼,后采纳了圣约翰大学科学系主任顾斐德教授提议,改为钟楼(大钟由美国马塞诸塞州波士顿E.HOWARD联合公司铸造),钟不仅适应约大师生的需要,也方便了附近一带群众。
在该楼落成典礼上,为纪念约大
创始人施勒楚斯基(S.I.J.Schereschewsky),正式命名该楼为怀施堂。施氏(1831年—1906年),生于立陶宛,犹太血统,自幼失怙,童年时代受教于犹太拉比,1854年(24岁)赴美国改信基督教,1859年来华传教,能读20国文字,讲13种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字颇有研究、教会译《圣经》及《公祷书》为中国文言文时,出力居多。施氏于1877年升任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他见到中国人尊师重学由来已久,于是主张并创办了教会学校圣约翰书院(St.Johns
College)。该楼落成初期,楼下设课堂、膳堂和图书馆,楼上则为学生宿舍。图书馆于1904年思颜堂建成后才迁往。
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1952年,华东政法学院创建后,该楼一层为教室,二层为学生宿舍。1979年复校后,该楼二层逐步改作教室之用。
邹韬奋(1895.11.5~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在当时,该楼是创始中国式学院的建筑,也是教会学校建筑中最佳校舍。
这样的楼梯,恋着多喜欢。
在外面张望如今的大学教室。
http://s15/middle/a3d5675agc2331793b25e&690 所谓移步换景就是说的怀施堂了(韬奋楼)
http://s1/middle/a3d5675agc23317a2eb00&690 四周的回廊,啧啧!
http://s11/middle/a3d5675agc23316db216a&690
http://s3/middle/a3d5675agc23319216682&690
羡慕回廊下活动的人们。
http://s15/middle/a3d5675agc2331793b25e&690 所谓移步换景就是说的怀施堂了(韬奋楼)
http://s1/middle/a3d5675agc23317a2eb00&690 四周的回廊,啧啧!
http://s11/middle/a3d5675agc23316db216a&690
http://s3/middle/a3d5675agc23319216682&690
羡慕回廊下活动的人们。
http://s4/middle/a3d5675agc23319339823&690
http://s11/middle/a3d5675agc233194db2ea&690 四通八达的四合院式建筑,后面还有类似第二进的布局,置身其中,有点找不着北了。
http://s8/middle/a3d5675agc233195d7727&690
http://s1/middle/a3d5675agc233195a3f50&690
http://s11/middle/a3d5675agc233196dc8ba&690
http://s5/middle/a3d5675agc23319789de4&690 怀施堂的外围
http://s15/middle/a3d5675agc2331986d21e&690
http://s7/middle/a3d5675agc23319a121d6&690
http://s6/middle/a3d5675agc23319a6ac75&690 右手砖红色的建筑则是圣约翰大学另一座亮点建筑思颜堂。
http://s8/middle/a3d5675agc23319119587&690 角楼,又像个小小的城堡。
http://s3/middle/a3d5675agc23317387cf2&690
在怀施堂前面的空地上,仰望着大学师生的小学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