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走华东政法,寻访圣约翰旧址(一)校园概览

(2012-06-13 09:50:52)
标签:

杂谈

分类: 底蕴长宁

     在2012“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上海于6月9-10集中开放了80处文物建筑,供市民免费参观。借着这个东风,本人于6月10日下午紧锣密鼓地参观了四处文化建筑,第一站就是心心水水的华东政法大学,曾经的圣约翰大学旧址。

     先喘口气,贴一些由网络信息整理而来的圣约翰大学的情况。

     圣约翰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其创建于1879年,原名是圣约翰书院(Saint John's College),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在沪西梵皇渡购地兴办。于4月14日破土动工,9月1日开学招入第一期学生。最初,为了吸引学生和扩大影响,该学校免收学杂费,而且免费提供住宿和其它生活用品。办学初期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用国语(即现在的普通话)和上海方言授课,1881年学校的英语老师卜舫济牧师(F. L. Hawks Pott)开始完全用英语授课,这是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86年年轻的卜舫济出任校长,时间长达52年,对圣约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1892年起学校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且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教授。1896年学校形成文理科、医科、神学科及预科的教学格局,为沪上唯一高等学府,对东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1905年,学校成为正式的大学,并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四所大学学院以及一所附属预科学校,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学校。1906年以后,它的毕业生还可以进入美国的大学深造,所以吸引了大批学生。此时的圣约翰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一座1884年美国纽约克拉克逊女士巨额资助兴建的教堂,后经重建成为该校礼堂兼圣公会教堂(80年代末该教堂被拆除后改建为华东政法学院图书馆),一座1894年建造的以创办人名字命名的中国式教学楼“怀施堂”(90年代初该堂改称“韬奋楼”)和另一座1903年用庚子赔款所建起来的“思颜堂”(纪念学校的第二任校长中国籍牧师颜永京先生)。1913年,圣约翰大学又开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开始招收女生,后来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原来的4所加上后来的农学院)16个系的综合性教会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入读者许多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拥有很浓厚的教会背景。学校直到1947年才向国民政府注册。

1950年12月,圣大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文、理等主要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圣约翰医学院与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其余科系部分并入华东师大。圣约翰大学原校址则交给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9f6e19084307860de92488da.jpg

卜舫济校长

 

http://s11/middle/a3d5675agc232a14fe39a&690
曾经的圣约翰大学,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


http://s12/middle/a3d5675agc232a109df9b&690
有个好友是上海第二医科大毕业的,记得认识她的第一天,她就说他们学校的前身就是圣约翰,说话时她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http://s2/middle/a3d5675agc232a12dd9a1&690
周日下午的校园,优雅清净。

 

http://s3/middle/a3d5675agc2329a5f1422&690

 

http://s2/middle/a3d5675ag79d1dcecba91&690

进入校园不久,在校道右侧相遇的宿舍楼-同仁楼
 

http://s5/middle/a3d5675agc232a11773a4&690

周日的天气,30多度的高温,又是雾霾重重,可要不是文化遗产日的机会,想在这样的校园里游走拍照,又有多难。

 

http://s2/middle/a3d5675agc251f8e47161&690
 沿着校门口的大道向里走到第一个岔路口,迎面就是一座纪念坊。


http://s10/middle/a3d5675agc2329a6262b9&690
    1929年圣约翰大学为建校50周年而大搞庆典活动,曹家渡的士绅和在沪的圣约翰大学校友决定以中国传统中最高规格——树碑立传的方式来纪念母校半百生日庆典。他们出资建立了一个纪念坊。该纪念坊古色古香,非常别致。在纪念坊的四根石柱上,前后均琢有两副对联,并有横额,内容如下。

    南面,外联语是:“环境平分三面水,树人已半百年功”。其意为:校园的东、北、西面临苏州河意即吴淞江水,培育学生半个世纪事半功倍。 
    中联语是:“淞水钟灵英才乐育,尼山知命声教覃敷”。其意为:吴淞江畔优美的环境乐于培育优秀人才,圣约翰大学办学五十春秋广泛教育学生。  
    正面横额是:“缉熙光明”。词义出自《诗经》中“学有缉熙于光明”。该文由民国“政坛不倒翁”谭延闿(1880~1930)书写。谭自民国以来,在国民党内身居要职,顶峰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1928年)。
    北面,外联语为:“明礼达用是为国华天挺之才资造就,新命旧邦广开学舍海通而浚此权与”。其意为:申明礼节通达事理是为中国造就天资卓越的人才,古老中国兴办新型学校广度深度起初开始于约大。  
    中联语为:“命中西於一炉五十载缔造经营蔚成学府,在东南为巨擘千万人灈磨淬厉用扬国光”。其意为:使中西文化融于一所创立办学五十年负有盛名的大学,在中国东南经洗涤磨炼的千万杰出人物弘扬国家光明。
    背面横额为:“光与真理”。其为约大校训。此校训原为1929年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书写。王正廷是“中国奥运之父”,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他是1924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会长之一(另为张伯苓),而于1929年1月1日被任命为圣约翰大学的代理副校长沈嗣良则是该会的干事长。
    让人遗憾的是,该纪念坊于1955年曾被拆除,除了四根石柱和缺损的屋檐,其余构件不翼而飞。为了迎接1992年10月圣约翰大学世界联谊会的召开。大会筹委会主任经叔平校友和北京、上海校友会负责人于当年8月上旬在上海商定,着手复建。上海校友会顾问、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负责从外地调集古建筑施工队到上海施工;建筑系校友、上海市园林局总工程师虞颂华和王玄通、张耀晟、曾蕙心等同学负责研究工程施工图纸和经费预算。虞颂华为了设计石块上的凿字位置,反复研究石坊的原样;汪统校友书写了关于纪念坊重立纪事的字样;刘沛炯、吴其仁校友多次与华东政法学院联系,取得了院方的支持,最后纪念坊在原处复建。纪念坊虽然得以重新建立,但是没能找到横额部分,失去了当年的神韵。 
   
http://s8/middle/a3d5675agc2329a3c1887&690

走在圣约翰大学校园,我就忍不住向小J埋怨唠叨:都是你外公,我说要到这里来读个法学博士,外公非说改行入他们司法界难度太大,还得我与这样美丽的校园之之交臂。小J说,要不等我以后长大了到这里来上学吧。。。。。


http://s1/middle/a3d5675agc232aa273970&690
图书馆。这个位置以前是座教堂,后被拆除。

http://s5/middle/a3d5675agc232acb78c84&690

http://s5/middle/a3d5675agc232acc59764&690
一碧如茵、竹树蓊郁的圣约翰大学校园,多数脱胎于当年的英国园林模式的兆丰花园(现中山公园)。当时圣约翰大学的草坪,不仅被用来打高尔夫球,还被用来开展足球、网球、垒球等多种运动项目。在这里还举办了约大的运动会和运动竞赛会。据说第一个注意引导运动竞技组织到中国来的就是圣约翰大学。

http://s5/middle/a3d5675agc232aca7af24&690
校园里气定神闲的中年男士,或许是一位奔向讲台的教授?
    在1914-1915年的圣约翰大学校友会年度报告上决议盖一座预算为2万两白银的体育馆以纪念不久前去世的顾斐德教授(F.CIEMENL COOPER)。顾斐德教授于1894年到约大任科学系主任,他具有医学博士学位,又曾接受过与体育息息相关的军事培训。顾斐德重视体育锻炼,教授说:“我确信良好的健康状况是身体、知识、道德和精神发展的基础”,人是由一个个器官构成的,精神和肉体都需要锻炼,如果不锻炼,身体的功能就不能正常运转,疾病就会取代健康。校长卜舫济也明确指出,教育不仅是获取知识,它还要促进全面发展的人。所谓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养人们的灵、智、体,使他们的能力一同发长。由此可见传教士和外国平信徒教师始终是把基督教教育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道德知识与身体既存在着重点与分别,又相互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在传统的中国教育制度里完全受到忽视的体育被他们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他们的观点与看法及具体教学实践在近代中国体育教育史上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为了解决体育馆的资金问题,卜舫济把原先的预算2万两平均划分为四份,由在校学生、校友会、校长和约大建筑基金会共同努力筹措。最后校方为建筑及购置运动器械等共募集到白银3.5万两,约合美金4.98万元。其中约大支出2.35万美元,校友捐1.17万美元,学生捐0.78万美元,校外各界捐助0.68万美元。1918年6月30日,郭斐蔚主教主持了安置隅石的开工典礼。1916年11月15日,顾斐德纪念体育室落成。http://s13/middle/a3d5675agc2332aa2170c&690

整个体育室基地面积421平方米,建筑面积有881平方米。体育室图样由约大理科教授华克设计,属于圣约翰大学第二阶段的建筑式样,为简练的立面叠加中式屋顶的中西合璧式折中主义式样。首要特性为简练的红砖立面、中式屋顶与大量中式扮饰。第一层有来宾接待室一间,浴室和更衣室各两间,机房一间,储物一间。浴室内装置冷热水莲蓬头,墙、地面均用白磁砖,学生可按时入浴。第二层系室内运动场,长75英尺,阔45英尺。体育设备,始臻完善。场之南端,下有体育教师办公室,上筑一看台,可依栏俯视场中球类比赛。体育室东侧为游泳池,上架玻璃天棚,池之南端,备有来宾参观席,池长60英尺,阔20英尺,池底和四壁均用白磁砖砌成。此室内游泳池,实为中国前所罕有。如今这个开游泳风气之先的游泳池消失了,华东政法大学将其改建成了健身房。


http://s5/middle/a3d5675agc232e48e3f34&690
每个大学都少不了的风景——操场外的报刊栏

PS:

1.圣约翰大学校训:初为“光与真理”,后加上孔子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约大校歌

校歌歌词

  Leaving the lowlands,faces to the dawning,Scaling the mountain heights,heeding not fears warning,Sons of the Orient , children of morning,Seekers of light we come!

  Heirs to the wisdom,taught by saints and sages,Gathered from every clime,treasures of ages.Never closing wisdom’s book, turning still new pages,Seekers of truth we come!

  Then college days done,stirred by high ambition,Armed’ gainst the foes of man,vice and superstition,Our native land to serve, this shall be our mission,So light and truth shall come!

歌词释义

  Johannean Spirit 表现在凝聚在圣约翰的校歌里面。这只校歌对于我们每一个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同学接受了这样一个“圣约翰精神”。

  校歌有三节:

  第一节是讲我们应该做寻求光明的人,我们是“东方之子”,是“清早的儿女”,要我们攀登高峰。

  第二节是要做寻求真理的人,智慧的书永远不要关起来,要翻到新的一页。

  第三节是毕业之后要满怀雄心壮志,同罪恶,同迷信,同人类的敌人去战斗,为祖国服务是我们的使命。

  --英文歌词作者,约大神学系教授Dr. Cameron MacRae

4.圣约翰大学校友  

  圣约翰大学拥有许多著名的校友,都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过影响,知名的校友包括了顾维钧(外交家)、林语堂(作家)、宋子文(政治家)、宋子良、宋子安、荣毅仁(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刘鸿生、邹韬奋(政治家)、经叔平(金融家)、贝聿铭(建筑师)(I.M. Pei) 、周有光、成幼珠、黄金祺、陈成达、何占春(中国评弹理论家)、吴宗锡、董鼎山(作家)、董乐山、王永年、黄宗英(娱乐明星)、曾楚霖(已故香港电视演员,擅长扮演乞丐与吸毒者) 、鲁平(前港澳办主任)等人,其校友多活跃于商界、政界、文学界、外交界和医务界。

5. 近代的中国教会大学

     建国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齐鲁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heeloo)、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之江大学(Hangchou Christian College)、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华中大学(Huachung University)、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华南女子文理学院(Hwa Nan College)、金陵女子文理学院(Ginling College)、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