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设计师和社会的关系
http://s12/mw690/00300Zd4gy6SNUc0vJV9b&690
什么是设计?
将看世界的感受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就是设计,从古至今设计的本质就是人们对设审美的需要,从收工时代的DIY到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都是一种在当时时代的一种对于美的一种需求,人的内心是最需要满足的地方,而设计的方向就是如何在当前的时代满足当前人的审美需求,它的源泉主要来于日常生活,没有什么比“日常”两个字更加来的贴地气,我们的环境是由具体生活着的人构成的,人类史就是一部人与环境的关系史,感受这些变化,感受我们自身的感觉,结合当代的特征设计出能满足我们内心需求的审美品质。
2000年原研哉带起了RE
DESIGN活动(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日常用品的再设计,抛弃我们熟悉的用品的功能而重新去设计。作者认为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此引发的感动。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日常用品再设计的经典案列,比如把卫生纸的圆筒设计成方筒,这样拉的时候会有阻力而产生一种障碍感,从而传达一种节约用纸的概念,火柴棒的棒子用掉地上的枯木来制作,传达了一种关注自然的概念,再如把挂式音箱的开关设计成线拉式的,传达一种如遇春风般的自然和谐感,对生活中的用品进行再改造不是改进而是创造,可以有意识和潜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研究,首先要把人,物,社会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这也是上面所说的关注日常的生活,品味生活中的感觉,把握它们的关系,再运用到设计里去,可体现在产品、理念和社会关系上。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在此节中,作者首先阐述了五感,眼、皮肤、嘴巴、鼻子、耳朵对应的是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在这五感中有区分,但是它们又同时作用,相互交融。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关注这些感受,品味和记住这些感觉。
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原研哉一言蔽之“世界合理价值”,他站在设计与社会的关系层面去理解无印良品的概念,它表达这样就好的生活态度就是一种对于价值观推广的一种设计方式,它抓住了用户的心理需求。无中生有是本书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设计理念,只有无才能包容有,只有无才能包容万象,日本的许多设计都体现了这个理念。类似于中国的国画里面的留白的一种意境。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是消费引导设计还是设计引导消费?作者认为是设计引导消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消费欲望的引导,那样才能引导消费,如对美的把握和对功能化的设计等等,设计要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指引消费者才能体现设计的价值!并且原研哉提到与其改变品种还不如给土壤施肥,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引导和培育,比如以车子为例,美国和德国和意大利的高端品牌汽车就是一种对于高端消费的一种引导,一种文化和设计的植入。
在设计与社会关系方面,原研哉认为它们的关系就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和这个整体的人的关系,它影响着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行动方式。并且认为设计信息的构建关键在于品质,体现在清晰、独创、幽默。
生命之美和信息之美。生命之美对应的是自然,信息之美对应的是作品的品质,留意美好的事物,产生美好的感觉,提倡美好的观念
读《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有感,他的作品很多都是经典
希望能够多看点他的作品,品味他真正的内在思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