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京中央拍卖副社长葛文海:让文物回归祖国,我们很欣慰

标签:
东京中央拍卖《石渠宝笈》故宫文物文化历史 |
分类: 报道 |
本报专访东京中央拍卖公司副社长葛文海:
让文物回归祖国,我们异常欣慰
本报记者 朱耀忠
通过我们的手,让这些中国的珍品名作回到祖国,我们感到很欣慰……
http://s5/mw690/00300Akwgy6VXOqhhA014&690
在北京故宫,人们为了一睹中国国宝级文物——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真迹,在门口排起了长队,并抢跑入室,为此出现了一个“故宫跑“的新词,作为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石渠宝笈特展》在北京故宫开幕后,吸引了无数中国文物专家、艺术品爱好者和普通观众,他们都希望能亲眼目睹这些中国文化瑰宝和艺术精华。
无独有偶,2012年1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北京故宫博物院200选》特展,《清明上河图》等珍贵文物同样让日本民众流连忘返。
今年9月,在日本东京中央拍卖公司的“五周年拍卖”现场,一封画意精妙的中国古画、王绂所作的《万里江山图》,由藏家以2.3亿日元拍得。此卷曾著录于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三编。
近年来,中国藏家海外“寻宝”,大手笔拍得流散在海外的中国文物珍品,让“文物回家”已经成为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一个共识,那么,在日本——这个中国文物的宝库之地,又是如何让中国文物、中国艺术珍品,回到中国人手中、回到祖国的呢?
9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东京京桥的东京中央拍卖公司总部,采访了副社长葛文海先生(下图),听他讲通过他们的手,让“中国艺术品回家”的故事。
5年前,一个中国客人的来访
葛先生一开始,便向记者说起一个他亲身遇到的一个故事:我们公司是在5年前成立的,在这以前,我自己有一家古董店的,当时中国掀起了来日本“寻宝”热,很多中国的收藏家和买家到日本来,有一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刻。http://s2/bmiddle/00300Akwgy6VXOtcTDjd1&690
一天,有个来自南京的客人,提了一个大包到我店里来,看到我便说:啊呀,你是中国人,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中国人,我能不能把包放在你这里寄存一下?一般情况下肯定不会答应的,因为根本不认识他。但是我一想,他真是日语一点也不会说,就答应了,说那就放这里吧。大概过了大半个小时左右,突然他打来一个电话,因为我给他过名片,他在电话中说:我在一家日本人店里看中一样东西,但我也不会说日语,你能不能帮我翻译一下。我就说,你把电话给那个日本人,一说那个店其实是我认识的,因为都是同行嘛。于是,就在电话里帮他讲了价格等,他就买下了。这个中国人回到我店里后,非常高兴,一定要请我吃饭,他说他终于买到好东西了。第二天,那个日本人店主也提个礼物过来,跟我说:葛桑,真的要谢谢你,你帮我做成一笔生意……
这样一件小事也给了葛先生一个启发,他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平,让大家寻宝,做一个日本卖家与中国买家藏家之间的桥梁,于是,这样就开始了东京中央拍卖公司的创业。
首届拍“犀牛角杯”引发轰动
葛先生记得在第一届的拍卖会,当时就有一件“犀牛角杯”,卖了1亿3000万日元,在拍之前没有人会相信,所有人都说是假的。因为在日本,很少有上亿的东西出现在拍卖会上。但是一拍完,就马上轰动了。
第一届的成功,也给了东京中央拍卖公司经营者及员工们继续做下去的动力,葛先生说:在我们做以前,日本艺术品市场上连中国的“官窑”瓷器都很少看到,但在我们做了第一届拍卖会后,一些日本的老古董商、私人收藏家等都送东西过来。这是一个良性循坏,我们拿了这些好东西,就按照国际大拍卖公司的惯例运作,做广告、做预展,到中国去宣传,我们到过上海、北京,还去过台北、香港……我记得第一次去上海做预展的时候,有位上海的藏家很惊讶地说,哇,东京还有这样的拍卖公司,你们的东西怎么这样好啊,正式拍卖时我一定要去东京!这样的话,我们的拍卖会场,就有藏家来,而真正的藏家,他只要喜欢,那价钱就上去了,卖得高,那日本人更愿意拿好东西出来了。
5.5亿拍出《画秋英图》
说到中国文物陆续被中国藏家拍得,回到中国,葛先生露出满意的神色,他介绍说:5年来,跟故宫文物最接近的,就是《石渠宝笈》了。因为在民间,所谓《石渠宝笈》真真假假也很多,我们几年下来,收集到了大概五六件,都卖得很好,其中我们三周年拍卖会的那次,拍过一件钱维城的《画秋英图》,是一个手绢,当时的落槌价是5.5亿日元,这在整个日本都轰动了。我没有精确数据,但我想这应该是在日本拍卖中国字画中最贵的了。http://s16/bmiddle/00300Akwgy6VXOz4Sh90f&690
这一件《画秋英图》(左图,局部),也是一位日本老藏家拿出来的,他并不懂《石渠宝笈》,东西到我们这里,保存得也很好,我们也很兴奋,我们就找来很多专家,请国内的专家过来鉴定,不是请一个而是请了好几个,大家一起来看,一致认为是件难得的好东西,还查《石渠宝笈》著录里面的记载,包括印章等,全都对上了。于是,我们就开始做广告,又专门为此印了一个图册。最后,花了5.5亿拍下的是一名中国人藏家,包括佣金在内,最后的价钱是6亿950万日元。这样一件珍品最后回到了中国,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都很高兴。
大陆藏家卖下了,我们松了口气
葛先生说:我们卖过几件《石渠宝笈》,都卖出几亿的价钱,这说明是好东西了,不然买家不会那么傻,当然,算不算“国宝”我不知道,但毕竟是皇宫收藏过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手,让这些中国的珍品名作回到中国,我们感到很欣慰。他说: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经济程度,中国人在买回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是很正常的,哪里经济强大文物就往哪里流,作为我们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非常骄傲。
他说:前不久9月3日举行的“东京中央五周年拍卖”,有一方砚台,是沈石友旧藏生圹后志砚,是《沈氏砚林》著录中倒数第二款的砚,非常漂亮。我们是http://s7/bmiddle/00300Akwgy6VXOHWAyGd6&690从第2届开始做了中国“文房四宝”的专场。这方砚,我们跟收藏这一珍品的一位日本书道家很早就在谈了,一直谈到这次五周年,他终于同意了。对于玩砚的人,有了这件宝贝,其它的砚都可以不要了,可谓“砚中之王”了。
当时,我们还有点紧张,想着如果最后这方砚拍成功了,但回不到中国怎么办?我很希望这件珍品能最后回到中国大陆。拍卖那天现场非常热闹,竞争也很激烈,有大陆藏家,也有来自港台的,最后是有大陆藏家拍下了,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大家都说:回到了大陆,这下好了。虽然不能说就是“国宝”,但也是非常珍品的一件中国文物了。
记住价钱但会记住作品
回顾5年来的发展,葛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回想公司5年来发展到现在,我们也感受到整个中国大的经济发展气候,带动了古董文物的热潮,这一强势的经济动力,也促使了很多国人到海外淘宝。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中国文物、珍贵的艺术品能够通过我们的拍卖方式,回到中国,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做生意赚钱是一方面,但当看到经过我们的手回到祖国的好东西,多少年以后,大家再拿出,对于当年卖了多少钱大家可能已记不住了,但他们会说是由东京中央拍卖公司拍到的,这样,我们就会很欣慰和高兴。文物永远就是这样,好多年以后,谁会去说那个价钱,都会说这件东西本身,是谁的作品,它的身世与经历等……
5年只是一个起步,但东京中央拍卖公司顺势而发,起点高、收获大,对于今后的展望,葛先生说:日本肯定还有很多好东西,包括唐宋元时期的画、天目碗等,因为日本人喜欢中国的文化,从遣隋朝使、遣唐使时代开始,日本有几次大的中国文物流入时期,除了日本的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外,还有很多中国文物、艺术珍品散落在日本民间和私人手里,我们也有责任去收集、宣传这些中国文物。接下来,我们计划在11月至12月期间,在神户、大阪、福冈、冈山举办4场美术品鉴定会,包括中国古代美术品、书画、茶道具、陶瓷、古铜器、宝饰等;我们的“第8届珍藏拍卖”也定于11月3日-4日在东京圆顶饭店举行,预计又会有一批中国艺术珍品会回到中国藏家的手中,回到祖国的怀抱。
链接
东京中央拍卖公司( Tokyo Chuo Auction) 于 2010 年成立,积极推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同年在东京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亦是首家於日本举行中国古美术品的拍卖行,创下当时日本拍卖界纪录,备受注目, 并爲古董市场注入新动力。其後每年举办多场拍卖,呈献古代和近现代中国书画、中国陶瓷与工艺品、青铜器、茶道用具、文房四宝、珠宝及钟表等,成绩斐然。在过去几年,东京中央拍卖公司举行逾20场拍卖会, 并于香港、 台北、上海及北京举行预展。
石渠宝笈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而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
《石渠宝笈》经过初编、续编和三编,收录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其中著录的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又分为上下两等,真而精的为上等,记述详细;不佳或存有问题的为次等,记述甚简;再据其收藏之处,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各自成编。一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套现存台北。
《石渠宝笈》中所收录的书画精品,都曾为宫廷所珍藏。清末及民国初年,溥仪以赏赐等名义,使部分书画名作散失;出宫时还将大批藏品迁离紫禁城,至伪满洲国结束期间,部分藏品失散于民间甚至海外。因此,《石渠宝笈》成为了目前挽救这批失落国宝的最重要的线索。同时,若能验明正身为《石渠宝笈》著录中的画作,往往也会身价倍增,成为拍卖会中的焦点。
(载10月8日《东方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