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日本東方新報
日本東方新報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8
  • 关注人气:1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艺术:画家李增善

(2014-12-08 14:59:51)
标签:

李增善

中国花鸟画

分类: 文章

http://s6/mw690/00300Akwgy6OdMwCIHH55&690

李增善花鸟画:

生命花期的酣歌曼舞

 

画家李增善是一位陕西“乡党”,他出生于1963年,属“60后”,中等个头,留着艺术家发型,外表给人以憨厚朴实的感觉。他的作品以花鸟见长,是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欣赏画家李增善的花鸟画,感觉把整个画面都画活了,http://s4/bmiddle/00300Akwgy6OdMANgZ503&690使人仿佛能听到百鸟的鸣叫声,闻到百花的芬芳,正所谓“鸟语花香”的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读画如读诗,可以读出浪漫、读出静谧,读出荒淡萧疏,意气畅扬,小楼昨夜风更雨,明朝小巷卖杏花,这是诗,也是画;横涂竖抹三两点,合作荒江烟雨飞,这是画,也是诗。

 

酣歌曼舞”的诗情气氛

读李增善的绘画,第一印象为“酣歌曼舞”的诗情气氛和诗意境界。诗重节奏,意象、韵律之美,画以运笔、物象构成、色彩之韵律营造形式之美,复以画面形象(广义之意象)象征隐喻画家的生命意图。增善孜孜矻矻专意于花鸟画创作十几年,形式美诸构成要素上了然于胸,这也是我所见长安画派者画人的看家本领。从构图、墨色以及墨色所混融而出的淡雅大气之格调上一望可知。

绘画追求形式美,但又须将画面形式落实于一己生命情感形式之内而作个性之表出。这句话很啰嗦,说白了就是将运笔、成像、敷色之节奏上升为生命情感之律动,生命颤抖而激动,则笔势、物色一齐颤抖而激动,否则徒活百岁,终为画匠。增善少年备受人生落寞之苦楚,一言难尽,但期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生绘画灵气终成就考学深造夙愿,艰难困苦,玉成非易,我理解他感谢时代、感谢生命恩惠的意思,以感恩蒙赐复跃动张扬的内在情感节奏化入画面形式节奏中,这正是艺术家化剑为龙,变熟为生的大门槛,越过此道关口,在艺术的疆域里任心驰运,方可挥洒自如。

 

如歌如呼的群花微笑

增善喜绘月季、蔷薇等寻常花卉,我想这种偏爱别具深意,牡丹、芍药等名花异卉或比譬富贵,或悬想孤高,皆与增善出身农村的草民意识格格不入,亦与其故里陕西大地上深河广的浑容气象若有疏离,而月季、蔷薇四季化开,平常如日月,大方如村女、耕夫,正所谓平淡出奇,增善独喜月季、蔷薇等凡花野卉或许正寄意独出,联想到他出身农门,靠勤奋拼搏要在艺术美的天地表示他的理解、他的追求、他的声音的豪情胜概,我一下子好象进入他的画面上的如歌如呼的群花的微笑之中,感受着昂扬激切的生命的欢乐和跃动。这些可视为画家生命品格的群花凭枝着力,开向无涯,没有一点忸怩作态的意思。此外,作为群花护持陪衬的五色墨叶也是如翅如蝶,作势欲飞欲跃,实际上我看其整个画面的构成和物象颜色的韵律都是奇花畅放的意思,因为人在开放,所以花在开放,叶子在开放,枝干在开放,连蔷薇花梗上的细刺的错综呼应都是生命开合,畅酣自由的意思。

增善正值中年,随意挥写皆自成韵格,以艺术的自觉和生命的感动铸成意象之花,令观画者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力量和美!(作者黄永健,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

http://s12/mw690/00300Akwgy6OdMFIo318b&690
http://s3/mw690/00300Akwgy6OdMGpa0i52&690

http://s16/mw690/00300Akwgy6OdMGS3jpef&690

http://s11/mw690/00300Akwgy6OdMH8bjk8a&690

++++++++++++++++++++++++++++++++++++++=

李增善

李增善,自署三贤道人,1963年2月生于陕西渭南。198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2003—2005年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班。长期从事花鸟画教学与创作。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艺术教育学会会员、渭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任教于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成就

李增善曾参加《中·韩世界和平书画展》、《中日友好交流书画展》、《中国文联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展》、《第三届全国院校美术作品展》、《陕西当代中青年扇面题名展》、《陕西当代中青年国画展》等国内外大型美展。作品散见于《陕西花鸟画作品集》、《陕西美术50年》、《中国书画报》、《艺术家》、《中国画》、《中国花鸟画临摹与创作》、《世纪画坛》、《艺术状态》、《中国古玩字画典藏》、《水墨名家》、《书画家》、《中·韩世界和平书画展作品集》等报刊杂志。

他的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出版社、东方书画名家艺术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陕西美术博物馆、陕西省美术馆、新加坡现代美术馆及国内外友人收藏,个人艺术传略被中国旅游与经济电视台《中国书画家》栏目专题报道,并被多家艺术网站转载。(载12月11日《东方新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