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这句话,正是昙石山文化的最好写照。昙石山文化距今四五千年,以闽侯昙石山遗址为代表,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是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摇篮。昙石山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被命名、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社会晚期文化——“昙石山文化”的命名地,也是福建省唯一经过多次正式考古发掘、积累资料最丰富、开展研究最多、并得到国内外公认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基地,在福建史前文化的学术研究中独占鳌头。
http://bbs.350100.com/attachments/month_0906/09062920589196594e46ab4f9f.jpg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
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昙石山文化遗址自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8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称“贝丘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中华第一灯
中华第一灯,在125号墓葬中,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
昙石山人颧骨
昙石山人颧骨,137号墓主人为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被称为“日本人骨”,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在遗址殉狗坑旁的夯土祭祀台上,出土了一件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瓷器。这些原始瓷器距今3000多年,都施有青绿色釉,是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其他
提线陶簋,在131号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11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竖立坑中的殉葬男奴,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的男奴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晰可辨,显然是活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3000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18件陶釜,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在131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18件,在这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有爱喝汤的饮食文化。
重要意义
昙石山这座5000年前原始部落的遗址,日前被认定为先秦闽族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中国东南沿海鲜明的古文化特征。该遗址自1954年被偶然发现,从而揭开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因而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一走进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这句话,正是昙石山文化的最好写照。昙石山文化距今四五千年,以闽侯昙石山遗址为代表,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是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摇篮。昙石山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被命名、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社会晚期文化——“昙石山文化”的命名地,也是福建省唯一经过多次正式考古发掘、积累资料最丰富、开展研究最多、并得到国内外公认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基地,在福建史前文化的学术研究中独占鳌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