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2016-09-09 14:41:45)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交流,探索,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初步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能正确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

教学重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中的αβ角推广到任意角.

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

1.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的夹角为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2.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

二、问题提出

问题:如何计算cos15°cos75°的值?

分析: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吗?

猜想:cosαβ)=cosαcosβ

引导学生通过特例否定这一猜想:

例如,α60°β30°,可以发现,左边=cos60°30°)=cos30°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右边=cos60°cos30°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显然,对任意角αβcosαβ)=cosαcosβ不成立.

再分析:我们已经学过诱导公式,如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可以这样来认识以上公式:把角α转动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则所得角α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cosα和-sinα.把角α转动π,则所得角απ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sinα和-cosα

由此,使我们想到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如果把角α的终边转动β(度或弧度),那么所得角αβ的正弦、余弦如何用αβ的正弦、余弦来表示呢?即:如何用αβ的三角函数来表示sinαβ)?

事实上,我们在研究三角函数的变形或计算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用αβ的三角函数去表示α±β的三角函数?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本节首先来探索αβ的余弦与αβ的函数关系式.

三、探究解决

1.如何把αβαβ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建立起关系?要获得相应的表达式需要哪些已学过的知识?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这些角的三角函数值都与单位圆中的某些有向线段有关系,那么,这些有向线段之间是否有关系呢?

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作出以下推理: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以原点为中心,单位长度为半径作单位圆,又以原点为顶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轴非负半轴为始边分别作角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且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我们首先研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均为锐角的情况.设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这样,我们就得到两个单位向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由于这两个向量的夹角为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所以可以得到: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另一方面,向量数量积可以用坐标表示: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由①②两式得: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2.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αβαβ为任意角时,上述推导过程还能成立吗?

若要说明此结果是否对任意角αβ都成立,还要做不少推广工作,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事实上,根据诱导公式,总可以把αβ的三角函数化为(0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内的三角函数,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是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个角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使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则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若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则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且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因此,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对任意角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都成立.

(2)由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可知角αβ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均可用αβ的三角函数表示,即αβ角与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向量的夹角有关,那么能否用向量的有关知识来推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cosαsinα),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cosβsinβ).

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cosαβ)=cosαβ).

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cosαcosβsinαsinβ

于是,有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依据向量数量积的概念,角αβ必须符合0≤αβ≤π,即在此条件下,以上推导才是正确的.由于αβ都是任意角,αβ也是任意角,因此,须研究αβ为任意角时,以上推导是否正确.当αβ为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个角θθ∈[0),使cosθcosαβ).

θ∈[0π],则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cosθcosαβ);

θ∈[π],则θ∈[0π],且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cosθ)=cosθcosαβ).

于是,对于任意角αβ都有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3)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中,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可以是任意角,由此你能推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吗?

解析: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即: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应用公式解决前面的问题: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说明:①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是任意角,故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可以在任意象限或坐标轴上.

②记忆公式,要注意角与函数名称的排列及连接符号的变化情况:同名异号.

③此公式易错以下两点:A.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不能按分配律展开.

B.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

    (4)如何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四、例题解析:

1.sin15°cos105°的值.

分析:本题关键是将15°角分成45°30°的差或者分解成60°45°的差,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即可求解.对于cos105°,可进行类似地处理,cos105°cos60°45°).

解: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2. 已知sinα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α∈(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π),cosβ=-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且β是第三象限的角,求cosαβ)和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的值.

分析:观察公式Cαβ与本题已知条件应先计算出cosαsinβ,再代入公式求值.求cosαcosβ的值可借助于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并注意αβ的取值范围来求解.

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α∈(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π),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β是第三象限的角,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3)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解析:(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3)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练习:化简求值: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3)cos36°αcosα54°)+sin36°αsinα54°).

思考题:已知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都是锐角,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求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的值。

.课堂小结: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强调:

(1)熟练掌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的推导过程,它是本节和下一节所有公式的根源.

(2)熟练掌握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应用.

(3)三角函数中一定要注意观察角度之间的关系.

.作业:习题3

.课后反思: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αβαβ为任意角的证明是难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此掌握的不是很到位;这节课的重点是公式的应用,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