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交流,探索,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初步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能正确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
教学重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中的α,β角推广到任意角.
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
1.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的夹角为
,
2.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
,则
.
二、问题提出
问题:如何计算cos15°及cos75°的值?
分析:
吗?
猜想:cos(α-β)=cosα-cosβ.
引导学生通过特例否定这一猜想:
例如,α=60°,β=30°,可以发现,左边=cos(60°-30°)=cos30°=
,
右边=cos60°-cos30°=-
.
显然,对任意角α,β,cos(α-β)=cosα-cosβ不成立.
再分析:我们已经学过诱导公式,如
可以这样来认识以上公式:把角α转动
,则所得角α+
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cosα和-sinα.把角α转动π,则所得角α+π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sinα和-cosα.
由此,使我们想到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如果把角α的终边转动β(度或弧度),那么所得角α+β的正弦、余弦如何用α或β的正弦、余弦来表示呢?即:如何用α和β的三角函数来表示sin(α+β)?
事实上,我们在研究三角函数的变形或计算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用α,β的三角函数去表示α±β的三角函数?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本节首先来探索α-β的余弦与α,β的函数关系式.
三、探究解决
1.如何把α,β,α-β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建立起关系?要获得相应的表达式需要哪些已学过的知识?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这些角的三角函数值都与单位圆中的某些有向线段有关系,那么,这些有向线段之间是否有关系呢?
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作出以下推理: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以原点为中心,单位长度为半径作单位圆,又以原点为顶点,
轴非负半轴为始边分别作角
,且
.我们首先研究
均为锐角的情况.设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
,这样,我们就得到两个单位向量
.由于这两个向量的夹角为
,所以可以得到:
另一方面,向量数量积可以用坐标表示:
由①②两式得:
2.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当α,β,α-β为任意角时,上述推导过程还能成立吗?
若要说明此结果是否对任意角α,β都成立,还要做不少推广工作,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事实上,根据诱导公式,总可以把α,β的三角函数化为(0,
)内的三角函数,
当
是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个角
使
若
,则
;若
,则
,且
.因此,
对任意角
都成立.
(2)由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可知角α,β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均可用α,β的三角函数表示,即α-β角与
,
两向量的夹角有关,那么能否用向量的有关知识来推导公式
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A,B,则
=(cosα,sinα),
=(cosβ,sinβ).
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
·
=|
||
|cos(α-β)=cos(α-β).
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
·
=cosαcosβ+sinαsinβ.
于是,有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依据向量数量积的概念,角α-β必须符合0≤α-β≤π,即在此条件下,以上推导才是正确的.由于α,β都是任意角,α-β也是任意角,因此,须研究α-β为任意角时,以上推导是否正确.当α-β为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个角θ,θ∈[0,2π),使cosθ=cos(α-β).
若θ∈[0,π],则
·
=cosθ=cos(α-β);
若θ∈[π,2π],则2π-θ∈[0,π],且
·
=cos(2π-θ)=cosθ=cos(α-β).
于是,对于任意角α,β都有
中,
可以是任意角,由此你能推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吗?
解析:
即:
应用公式解决前面的问题:
说明:①
是任意角,故
可以在任意象限或坐标轴上.
②记忆公式,要注意角与函数名称的排列及连接符号的变化情况:同名异号.
③此公式易错以下两点:A.
,(
),不能按分配律展开.
B.
).
四、例题解析:
例1. 求sin15°及cos105°的值.
分析:本题关键是将15°角分成45°与30°的差或者分解成60°与45°的差,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即可求解.对于cos105°,可进行类似地处理,cos105°=cos(60°+45°).
解:
或
例2. 已知sinα=
,α∈(
,π),cosβ=-
,且β是第三象限的角,求cos(α+β)和
的值.
分析:观察公式Cα+β与本题已知条件应先计算出cosα,sinβ,再代入公式求值.求cosα,cosβ的值可借助于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并注意α,β的取值范围来求解.
解:
α∈(
,π),
又
β是第三象限的角,
,
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解析:(1)
(2)
(3)
练习:化简求值:
(1)
(2)
(3)cos(36°+α)cos(α-54°)+sin(36°+α)sin(α-54°).
思考题:已知
都是锐角,
,
,求
的值。
五.课堂小结: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
强调:
(1)熟练掌握
的推导过程,它是本节和下一节所有公式的根源.
(2)熟练掌握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应用.
(3)三角函数中一定要注意观察角度之间的关系.
六.作业:习题3
七.课后反思:公式
在α,β,α-β为任意角的证明是难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此掌握的不是很到位;这节课的重点是公式的应用,教学效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