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的教学设计

(2016-04-23 18:29:43)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的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    王婉妮

 教材分析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章圆锥曲线分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个部分,三部分在圆锥曲线中的地位相同。本对双曲线的教学,是在学生对于椭圆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已经熟悉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讲解时应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出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最后反思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2、能力目标: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类讨论、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双曲线定义与椭圆定义的比较,是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认识事物掌握其实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双曲线的定义,求双曲线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全班按6人一组分成7干组,每组准备8K纸一张,拉链一根

教师准备小木板一块,长拉链一根,图钉两枚

教法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学习,通过作图——原理分析——定义——方程推导的探究,深化对双曲线的认识,并注意与椭圆的类比.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椭圆, 寻求引领方法

问题1:椭圆的第一定义是什么?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怎么样的?怎么推导而来?

问题2:如何作椭圆?

 (二)动手演示,感受双曲线形成

在椭圆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改为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定值,则曲线的轨迹又会如何?能否利用手头的工具来演示得到满足这样条件的曲线呢?

(师生共同研究探索作图方案,主要解决如何来实现距离之差为定值)

总结方法:取拉链,拉开一部分,在拉开的一边上取其端点,在另一边的中部位置取一点分别固定在纸上的两

个定点F1和F2处,(注意F1F2的距离要比拉链两点的差要大),把笔尖搭在拉链头M处,随着拉链的拉开或闭

合,笔尖就画出一条曲线.

(学生动手,老师指导,然后在讲台上演示)

(三)剖析特征,提炼双曲线定义

 分析演示结果

拉链在拉开闭拢的过程中,拉开的两边长始终相等,即|MF1|=|MF2|+|F1F2|.动点M变化时,|MF1|与|MF2|在不断变化,但总有|MF1|-|MF2|=|F1F2|,而|F1F2|为定长,所以 点M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为常数,记为2a,即|MF1|-|MF2|=2a画出来的曲线开口向左边拉链头拉不到F2点,图画不出来

双曲线定义:

(引导学生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span>|F1F2|)的点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数学简记:

(四)类比椭圆,推导标准方程 推导

回忆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来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师提示步骤,叫一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自己推导,教师个别指导)

整理修改板演学生的结果:

(讨论:推导的过程是一个等价变形的过程吗?)

 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当焦点在x轴上,中心在原点时,方程形式:

当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时,方程形式:

参数a,b,c的关系

  )     (实轴长)        (焦距)

与椭圆的对比

(从定义阐述,方程结构特征,a,b,c之间的关系,焦点坐标的判断着手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课件表格的形式呈现)

(五)应用解题,巩固知识要点

例1  写出一个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让同桌写出相应的焦点坐标及a,b,c的值.

(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巩固标准方程及其中相应的数量关系,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用实物投影共同分析解答的结果)

 

2 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1(-5,0),F2(5,0),双曲线上一点P到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六)课堂训练

1.“平面内一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常数”是

“这一动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提示:由“这一动点的轨迹为双曲线”能推出“平面内一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常数”反之不成立.

2.若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的教学设计  表示双曲线,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k<1   B.13   D.k<1或k>3

)对比总结,整合新学知识

1.应用双曲线和椭圆的对比图表,总结整理双曲线定义的要点,标准方程的形式

(八)  板书设计: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的教学设计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1、 双曲线的定义                            3.1 解题过程

2、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的教学设计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的教学设计标准方程的推导                                    4.2解题过程

  焦点在x轴上

标准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的教学设计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问题研讨:

本节课设计在教学思想上,以“问题引导,探究交流”为主,兼容讲解、演示、合作等多种方式,力求灵活运用.在教学目标上,以突出解析思想为主,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为一体,力求多元价值取向.在多媒体应用上,力求灵活实用,不跟着课件走,使得多媒体真正做到为课堂有效服务.整堂课下来充实流畅,课堂气氛姣好.但也存在几个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1. 让学生动手演示比较费时间,因此在动手之前教师应该把要点准确的分析到位.

2. 在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讨论推导的过程是否为一个等价变形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清楚,这里存在如何能恰到好处的处理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学随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