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空气成分》
(2012-10-17 22:59:41)
2.1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
2.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 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幻灯片
1、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2、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3、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
【课前检查】学习小组自查自主学习的目标任务是否落实,课代表协助检查。
【引课】我们生活在空气中,你能够证明空气的存在吗?你知道空气里究竟有什么物质?
【板书】一、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
【师】在生物上我们学习过,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从学生回答转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转折】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2-1】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的实验装置图,分析此实验的原理
经过师生讨论得出
实验原理(幻灯片):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消耗氧气,使容器内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集气瓶内.根据压入水的体积来测定氧气的体积.
【师】指导学生学习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并且熟悉操作,对关键词语加点或打圈进行标注,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时告知学生理解了之后就要让他们做演示。
操作步骤:
3.冷却后,观察钟罩内的水面(或松开止水夹,观察集气瓶中的水面)。
【学生演示】(幻灯片)
【操作】两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示,要求其他同学关注他们的操作是否正确、关注他们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等。
【师】操作结束在等待冷却的过程时要求学生并完成课本31页内容。告诉学生看到的白烟是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实验现象(幻灯片):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体积的1/5(或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内体积的1/5)。
点燃 |
实验结论(幻灯片):
(1)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其余4/5的是氮气;
(2)剩余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难溶于水。
学习小组活动(幻灯片):)
【生】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并逐一进行回答(根据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回答相关的问题)
【师】分析思考(幻灯片):
(1)导致测定结果小于1/5的原因?
(2)导致测定结果大于1/5的原因?
(3)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呢?
(4)镁条也能够与氮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氮化镁,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呢?
注意:这几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研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有些学习小组中参与讨论,使学生的讨论上升到一定的知识层面,也使课堂教学顺利的达到高潮,也会把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高层次,更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组展示】抽查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台上讲解分析,一人讲不好就换下一人,不断的叫学生轮流进行讲解,总会把各个问题都一一解决。
1、导致测定结果小于1/5的原因?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红磷的量不足;
温度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导致测定结果大于1/5的原因?
点燃的红磷在集气瓶口处缓慢放入;
止水夹未夹紧;
3、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呢?
不能。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压不能够减小,水无法流入集气瓶
4、镁条也能够与氮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氮化镁,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呢?
镁条会消耗氮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的很大,导致流入集气瓶的水会很多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两种实验装置都可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其实有很多装置与今天学习的实验装置原理相同,也都可以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几种变式装置】幻灯片
【师】阅读并记忆课本P31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
【板书】二、空气的成分
氮气:体积分数78%
稀有气体: 0.94%
【本课小结】
附1:
【自主学习】
1.课本中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1)用到了哪些仪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写出)名称:
(2)实验操作步骤:①
(3)观察与思考:①红磷(符号:P)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4)实验的结论:
①空气中氧气约占
②还可以证明氧气有
(5)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①装置的气密性一定要好,不能漏气;②红磷一定要足量,不能少;
③点燃的红磷一定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不能缓慢;④一定要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3.空气的成分
气体成分(由多到少的顺序) |
|
|
|
|
|
占空气总体积的比例/% |
|
|
|
|
|
因地区和气候不同
附2: 课后作业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如下:回答相关的问题
(1)红磷要足量或过量,目的是
(2)装置密封性要好,原因是
(3)点燃的红磷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内
(3)必须待集气瓶冷却到常温后,才可打开止水夹的原因是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
(1)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有:
(2)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有:
3.(1)木炭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吗?若不能,说明原因
(2)镁条在空气中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如果用镁条代替红磷能测准氧气的体积吗?若不能,具体分析原因
4.(1)某同学利用图2-1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果操作完成后,发现倒流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1/5,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所做分析不可能正确的是(
A.实验前没有夹紧止水夹
水 |
········ |
········ |
太阳光 |
图 |
C.红磷不纯含有可与氮气反应的杂质
D.点燃红磷向瓶内伸入的过慢
(2)如图装置与图2-1比较,改进了点燃红磷的方法,
这种操作的优点是
5.有一瓶空气,只想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引入其它气体,可以选用下列
①加热的铜丝
6.成年人每分钟吸入
8L氧气,大致需要吸入空气
【改错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