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村上春树
01
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加了我的微信,相识很多年,彼此很熟悉,但我从来没把她放到好朋友之列,两个人感情是否深厚,关系是否亲密,真的与相识时间长短、联系的多寡没有必然关系,她跟我一直都是不同性格的两类人,相识再久都走不进彼此内心。
每次与她交流,我都觉得我们之间有一道鸿沟,好像彼此说的是两种语言,她一直都是很务实的人,读书时比谁都用功,工作后比谁都卖命,当然,赚的钱也比一般人多很多很多,如果把人比作书的话,那么她大概可以说是一本“成功学”,我呢就是老师们口中无用的闲书。
务实的人聊天的内容也多立足于现实,刚通过好友她就问我:“在哪里呀?做什么工作呢?”
出于礼貌便机械的一一回答,紧接着她又问我:“深圳的收入水平很高吧?你现在工资多少?”
觉得这问题有点突兀不想直接回答,就婉转应到:“一般般吧,够养活自己。”
我以为这么回应,她就能知道该换下一题了,可她却非要问出个所以然:“哎呦,是不是收入很高不想告诉我啊,怕我让你请我吃饭还是怎么着!”毫不客气的说,我对这种对话超级反感,每次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们盘问就算了,她们跟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不了解年轻人的隐私边界,可同龄人也这样的话,就会让人觉得是一种缺少起码尊重的冒犯了。
随便说了一个数字告诉她那就是我的工资,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心满意足……然后她又问起我有没有男朋友,对我开启了催婚模式,“年龄不小了,赶紧找个男朋友嫁了啊,再过两年就不好找了哦”。
word天啊,我可以毫不怀疑的说,她跟我聊天,真的是来寻找优越感的,因为所有朋友都知道她的收入很高,一个女孩子自己买了房子买了车,知道我的收入那么一丢丢她就放心了。前两年她也被家人疯狂催婚,最近刚刚嫁了,立刻就变成“过来人”开始催促别人了。
我其实也不喜欢这样腹黑别人,但种种迹象表明,人家对你的“嘘寒问暖”压根不是关心,全程都在秀优越。
02
在交朋友这件事上,我一直都比较看心情,有人说,年少的时候我们的交际大多是“共情社交”,而成熟之后,这种交际会逐渐减少甚至为零,取而代之的是“功利社交”,但其实我不认可这种说法,无论多成熟的人,对“共情”都是有需求的,只不过越成熟就越能看清,什么样的人可以建立这种关系,什么样的人不能,所以我们会选择性的远离一些人,也选择性的亲近一些人。
我不喜欢“功利社交”,同时也知道能够“共情”的人少而又少,所以我选择独来独往,那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帮你削减掉很多自以为跟你很熟,然后企图打探你的隐私、干涉你的生活、进入你的生命的人。
是的,对人友好是一种修养,但面对没有“边界感”的人,我会选择冷漠,因为不想为了别人的空虚寂寞、好奇八卦,浪费自己宝贵而有限的精力。
03
看到自己要买的火车票每天都瞬间售罄,我随口说了一句:“火车票这么抢手,想回家都好艰难。”坐我旁边的同事一脸无所谓地说:“那你不会买飞机票啊,真笨。”因为跟他经常互相攻击,我就故意说了一句:“那你给我报销一半飞机票喽。”
他撇了撇嘴说:“关我屁事。”我说:“对呀,关你屁事,提那些无效的建议,不如打笔巨款。”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样讲话好不近人情,毕竟人家也是好心,帮你想办法嘛。可实际上,你如果认真去分析这些所谓的“好心”,你会发现,这种话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事不关己”,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压根没有考虑你的现实,也没有设身处地的想过这种提议的可行性,或者说正是因为没有把你的事当成一回事,才可以胡乱建议,反正也不会花他的钱。
就像这个同事说,每次有人对他讲“你该找女朋友了哦”,他就会回道“是该找了,那你快帮我介绍啊。”然后别人下次就不会再说了,毕竟他们只是提出问题,却并没有想过要帮你解决问题。
04
越是成长便越不喜欢讲话,因为很多时候,别人的回应都会让我后悔自己抛出了这个梗。其实,我们每天讲的话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废话,与其浪费时间扯闲篇,把精力放到与自我成长无关的花边八卦牢骚上,倒不如,开足马力做些能够精进自我的事。
别人觉得你独来独往、冷漠、不近人情其实都没关系,自我的成长就是最好的收获,而且我并不是将任何人都拒之于千里之外,和我喜欢的人、聊得来的人、亲密的朋友、让我觉得快乐的人,我愿意与他们一起虚度光阴。
“如果你觉得我不好相处,那可能是因为我不喜欢你吧”。
有时甚至觉得,人际交往本身就是一个恼人的负担,曾经多少次爸妈建议我回老家工作,可仅仅想象那种生活就觉得恐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热络了,谁家结婚、生孩子、办葬礼你都要去参加,别人的嘘寒问暖、催婚、打探隐私,你即便再反感也得礼貌的接受,如果冷漠翻脸你就名声扫地别想抬头做人。
也并不是说这种生活一定是坏的,只是它太不适合我这种以自我为中心,懒得操心别人的事,也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事的人。
05
为什么人会越长大越孤单?
因为人本来就是孤单的,只是长大后才发现。
“活的越来越酷,朋友丢了一路”这话听起来心酸,却是我喜欢的状态,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去伪存真,生活也好、人际关系也好都需要时时的断舍离,没必要把太多人请进自己的生命里。
就好像一间屋子,摆放的东西越多,打扫起来耗费的时间就越久,做人也是一样,在意的人和事越多,耗费掉的心神就越多,越难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
将军赶路,没有时间打小鬼。
不想做“中央空调”,只对自己喜欢的人、事温柔,其他的就看心情了。
作者简介: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新书《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热卖中。微博@柒月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