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踮着脚,伸着颈,只知道“等待”的人!他们事事都等待“明天”去做,“今天”却专作为等待之用;自然的,到了明天,又须等待明天的明天了。-- 朱自清
01
最值得佩服的人,就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知道什么东西能给自己带来长远成就感,并拥有为之倾注时间和精力的自由,且不断完善自我的人。
最美好的时刻,就是感觉到自己在日益精进,你知道,这一秒的自己比上一秒又棒了很多。
最强大的安全感,是内外兼修。向内,你有好的学识、教养、风度、脾气,你有强大的内心,淡泊的情怀,无坚不摧的勇气,还有自己愿意为之虚度光阴的热爱。向外,你有养活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你有说走就走的自由,你可以选择喜欢的生活,不活一个被动的人生。
02
做树洞的时候,很多读者跟我讲过同一个问题:现在的工作不喜欢,想换却又不敢。
最开始,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回应,因为我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那种人,可以说我不负责,也可以说我更随性,不管是褒还是贬吧,总之我从来不与自己的心对抗,拒绝不喜欢的事对我来说几乎就是非条件反射,压根没有大脑去思考敢不敢的问题。
但后来,我开始明白,对于他们而言,艰难的其实不是做出辞职这个决定,而是辞职之后需要面临的问题:重新找工作、会不会比现在更好、适应新的环境、工资待遇、能不能比现在快乐……
毕业六年多,我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安全感这个问题,兜里身无分文也不怕,去一个陌生城市举目无亲也不怕,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也不怕(这可不是勇敢,其实是一种不考虑后果的傻大胆),我好像没有什么固定的舒适区,走到哪里,任何境遇都可以很舒适。
但很多人不是这样的,或者因为家庭压力或者苦于自己的无能,让他们特别需要给自己划分一个舒适区,就待在里面,不管这生活多不开心、多枯燥乏味、多没有希望,都没有勇气跳出来,因为已经习惯了的生活至少能让他觉得安全。
这六年多,我换了不下十份工作(所以我一事无成,千万不要学我),而跟我同时毕业的闺蜜却在同一个公司做了六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她的的抱怨:不想上班了,想辞职,什么时候才能不上班啊……以前我还会给一些建议,但现在我会说:永远没有这个时候。
因为知道,她不过就是抱怨一下,只是一时的情绪宣泄,根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我问她:“如果辞掉工作你会不会特别没有安全感。”她说:“对呀,自己没有别的本事,只能依靠工作。”
她的安全感来自于一成不变的生活现状,如果改变就会觉得恐慌,但实际上,真正的安全感应该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不能依附于任何外力。
03
我有时觉得,人大概都要把自己置诸死地一次,才能真正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当你以为时间还有很多,未来还很长远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把愿望清单无限拖延,总觉得眼前的事情才是最迫切需要执行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很多事情此时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
其实不做也没什么可怕的,毕竟人活着不可能把所有想做的事都做一遍,但真正可怕的是,你不但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发现曾经做过的事也完全没有意义。
闺蜜说,在工作中每次完成一件小事也会觉得有成就感,但我指的不是短时的成就感,是长期的意义所在,是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回想起过去,你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定义为碌碌无为。
所以,你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追求是什么?你生命的价值点在哪里?
我曾经问过一个经商的朋友,他说:就是赚钱吧!他的价值是向外的,把自己的公司经营的越来越好,赚更多的钱,得到更多人认可,于他而言就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而我呢,我觉得自己生命的意义更多是向内的,当我发现自己的性格比从前更从容了,当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界比以往更加开阔了,当我知道自己的学识在慢慢增长,这才是我愿意称之为成长的东西。
曾经跟朋友讨论一个话题,他问我:你认可的价值是什么呢?如果你没出书,如果你的收入少了,你就不认可自己了吗?
我说,我认可不认可自己,与这些身外的东西真的没有任何关系,我的价值不在收获名利,而在于内在自我的完善。但是,我必须承认的是,那些外在的成就是完善自我的助推力,如果我更有钱就更有能力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也更有自由追求喜欢的人与事,但是,名利本身满足不了我的虚荣,如果我的自我没有成长的话。
学识与思想,可以让你更透彻的了解自己、圆满内心,而金钱与能力则可以给你继续精进自我的自由。
因为无能,才会在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上犹豫,因为不够强大,才会在讨厌的事情上耗费自己的心神,因为没有经济的支撑,才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不喜欢的人生。
不要让自己的生活成为“逼不得已”,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多随心所欲的自由,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作者简介: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新书《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热卖中。微博@柒月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