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要比“道德审判”有用的多
(2015-01-19 10:34:36)
标签:
情感倾听陪伴心理疏导道德审判 |
分类: 为自己而活 |
很多事,理解是一回事,接受是另一回事,懂得道理是一回事,实际做到是另一回事。当别人困惑、迷茫、心力交瘁甚至绝望的时候他不需要别人向他分析对错,跟他讲他早已懂得的道理,或者站在高处对他进行审判,他需要的是别人的倾听、理解和陪伴!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心灵捕手》里尚恩的一句It’s
就像我们小时候犯了错,如果大人跑来指责我们,说我们不懂事,说我们是坏孩子,我们反而会更加逆反也许会做出更多错事,我们并不是不知道那是错的,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给自己找台阶下!如果这时有个人过来拥抱我们说:孩子,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其实是个好孩子!也许我们的心理防线会突然溃败,然后向他哭诉:我知道我不该这样,我知道我错了!
我是一个逆反心理很重的人,自认也是一个明是辨非的人,如果做错了什么我心里是知道的,我也会内疚会过意不去,也会想办法补救,但是如果有人跑来对我指指点点,对我挖苦教训一番,可能我会立马变脸,死不认错甚至蛮不讲理。
在某些情况下对他人进行“心理疏导”要比“道德审判”有用的多。
当我们丢了东西,向别人求救时,别人如果反过来教训我们的马虎,我们肯定会更不高兴的。当我们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自己也很苦恼的时候,家人朋友不但不安慰反而百般催促,责怪我们挑剔,这样是谁都会厌烦的。
也许他们一样是为我们好,但给的却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现在人们都太倾向于“道德审判”而忽略了“心理疏导”。很多人都喜欢自我代入,如果自己遇到相同的情况坚强的挺了过来,他就觉得别人也应该挺过来,挺不住他就各种讥讽、嘲笑,说他软弱,说他没出息,说他活该,以为这是一种严格的激励措施。可他忘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长的积极、阳光、坚强、乐观的,他也忘了自己当初挺过来时究竟经受了多少内心的煎熬,而自己当时需要的是什么,是别人的讥讽还是一个温暖的笑。
如果你自己也有过相同的经历,请记得对那些与当初的你同病相怜的人,保有一颗同情、怜悯的心。
之前看过某个节目,一个清华的高材生,问三个导师自己该如何就业,想要寻求帮助,结果他只得到了三个导师的嘲笑、讽刺、批判,节目我只看了一期所以不知始末,也不说谁对谁错,只是觉得很心疼这个高材生。即便他有清华的学历可他依然是个还未毕业的学生,就算他满腹才华可对于就业他也只是个懵懂少年,而且一个人不管有多强的学历,多大的年龄,人生达到如何的高度,有迷茫都是正常的,严格的激励不等于讽刺和嘲笑。
这世界上站在局外说风凉话的人太多了,我们就不要做其中一员了。有能力就伸出援手,没有能力也可以沉默,但是不要以一个高尚的姿态去对他人进行审判,谁都没有那样的权力。
文/柒月暖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