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挖掘家长资源 促进家校共育

(2016-06-23 16:07:12)

    家长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可再生性。如何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校共育?立足学校教育实际,通过家长资源档案库的建设、吸收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等路径,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家长资源档案,丰富教育资源储备

家长资源虽然看起来很丰富,但却是游离的、零散的。为此,学校应依据教育教学目标,拟定家长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对家长资源的类型、开发动态、服务方向、场地要求等进行分析、归类,建立系统性的家长资源档案库,以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储备,满足教育教学所需。

在某种意义上说,家长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学校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新生、新家长,家长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学校依据开发实施方案,每年都会对家长资源进行评估,及时更新与调整家长资源库,把参与热情高、责任心强、具有较高质量的家长资源置于优先位置。

二、开放亲子教育课堂,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家长具有专业性强、类型多样的特点,他们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构建学校内部与外部交错相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凸显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学生家长可以助教、家长辅导员、活动指导者、信息提供者等多种角色介入学校教育,共同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

(一)        融入学科课程,走向综合延伸

如数学课《百分数的应用——利息》,教师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后,请在银行系统工作的学生家长介绍“利息税”。阐述国家免征个人利息所得税的意义,介绍存贷款种类,国家关于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的优惠政策,让学生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感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的温暖。

(二)        家长校本课程、彰显地方特色

学校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开设以家长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特色家长校本课程,让家长以教师的身份进入选修课堂,真正实现了家校共育。如校本课程中的“民族体育游戏、民俗文化”等,邀请有相关专业的家长来校指导学生学习、训练、讲授。如此,既解决了专业教师的短缺问题,又避免了家长在课程开发中的责任缺位,还兼顾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彰显了校本课程地方特色。

(三)亲子主题活动,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亲子主题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相互倾述的环境,增进了亲子感情,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如新生入学典礼、新队员入队典礼、学生毕业典礼等教育,都会邀请家长和教师一起盛装出席孩子童年的成长盛典,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和孩子一起经历生活的每一个点滴。让家长与孩子在参与中收获快乐,得到成长。

学校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开放亲子教育课堂,完善了学校课程建设,拓展了学校教育的内涵,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搭建德育实践基地,弥补社会教育缺失

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建设一系列德育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参与社区服务、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精神生活。

学校可采用家长引荐申报基地,学校审核的方法,共同规划社会实践基地,并对其进行分类,如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爱国法制、地方支柱产业等,制定出德育实践体验及社区服务体验方案,并邀请家长担任实践基地的辅导员,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在上述基地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由学校统一安排引导,也可以“假日小队”的形式,在家长委员会组织下进行。学生家长以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场地介绍者等多种角色介入学生社会实践之中。此类活动相比于学校的传统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时间上、组织上、形式上的灵活性,解决了安全、人力、财力、时间等诸多现实问题。

总之、立足学生家长资源,以学校为主导、以家长为主体的资源开发模式,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主动性,更好地达成了家校教育共识、丰富了学校资源储备,推进了学校课程建设,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创建,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