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老倌侠客居
杜老倌侠客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77
  • 关注人气:1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2021-10-14 12:17:39)
标签:

杂谈

文化

情感

分类: 《随思杂记》篇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我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教育”这件事情的: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的人;也不管其人的年龄有几何;亦不管其人的脾气秉性到底是怎样的;更不管其人从事的是何种职业;往往都是离不开“教育”这件事情的,我还认为“教育”这件事情是属于终生制的。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尤其是对于未成年的小孩子来说,教育,既能影响他或她的一生,当他或她长大成人以后,还能决定他或她今后要走怎样的道路。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俗话也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一个人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身处在何种年龄阶段里的人,什么样的人事物情,是自己可以去做的,什么样的人事物情,又是自己不能去做的,上述这些,既需要依靠良好的家风家训,还需要长辈们的时时教育。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三字经》一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我们国家的古代经典中则是属于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在《三字经》当中也写有这样一段有关于“孟母三迁”的话语与故事,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则故事,既是属于耳熟能详的故事,而且在华夏的大地上,也是属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好故事!说的就是——孟母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儿子给教育好,就搬迁过三次家,第一次是把家搬迁到墓地附近;第二次是把家搬迁到闹市区附近;第三次是把家搬迁到学校附近;据说孟母为了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孟母还当着儿子的面,把自己亲手织好的布匹给毁掉。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用这则故事,就是要表明这样的一种教育态度,个人唯有多多的去接触各种好的人事物情时,既能学习到一种良好的习惯,还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也是值得每个人去好好的体会与学习的。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也无需去多言语些什么,孟子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这个教育来自于母亲给予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自身学习人生基本准则的地方,家庭教育既能教会你和我辨别某些人事物情的好与坏、善与恶;还能教会你和我什么是成功与失败;亦可以让你和我明确的知晓,人生之路既有平坦又有曲折;更可以帮我们去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你和我又应该怎样朝着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进……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有人就会来询问,难道家教或教育儿孙辈们一定要去讲什么大道理吗?!其实非也,从日常生活当中便能入手的。我记得在我刚刚开始懂事的时候,父母亲大人、祖辈们、外祖辈们,就是从“一粒米”开始来教育我们小辈的,他们或他们是这样来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吃到各种五谷杂粮,全都是依靠农民老伯伯老妈妈辛勤种田种出来的,吃饭的时候要当心,不能把米粒掉落到饭桌和地面上,即便由于不小心掉到饭桌上,也要把它给捡起来吃干净哦!”……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话虽说是如此,我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末期,被大家称之为“70后”,回过头去看看我的人生旅途,自打我长大懂事以后,我所看到的、在我们国家,既不管处在何种年代里,也不管是和我是同辈的人,还是比我大的人,长辈们对于自己的子女或孙子女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往往都采用“打和骂”的方式,而且是来的比较多的。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我和大我五岁的亲大哥陆明,从小到大也是在“打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也没少被父母亲打骂哦,之所以也会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与方法,和父母亲都是属于双职工是不无关系的,他们在白天忙碌于工作,回家后还要干各种家务活,虽然也会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我们俩人,但有时,既没有多余的时间,又见言传身教不起丝毫作用时,才会采用这种教育手段。据父母亲说,在他们小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亲大人,也同样会采用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与方法。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我至今还能清楚地去记得,自己第一次被母亲打骂的时间是在实足六岁上小学之前。在那个时候,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和亲大哥争吵不休,母亲起先是采用言传的方式,叫我们兄弟俩人不要再争吵吵闹了,周围的邻居也会不耐烦、有意见的,她见这种方式不起丝毫作用时,就打骂了我们兄弟俩人,还让我们俩人跪在木制洗衣板上,大哥跪新的洗衣板,我跪旧的洗衣板,把光面的朝下方,条纹的放在上面,人跪在条纹上面,母亲还厉声地训斥:“等你们俩何时认识并承认错误以后,方能站起来,否则就休想站起来!”……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国人在教育小辈的方式方法当中,基本上都是采用粗犷式的,不是打就是骂,长辈还会自以为是的去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与方法,是最省心省力的,而且效果也是不错的。起先是开骂,等骂的不过瘾以后,就去采用“打”的形式,还会打骂相结合,一边骂一边打!长辈们好像唯有采用这种方式方法时,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哦?!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凡是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与方法,暂时有可能是立马可以见到效果的。不过话又要去说回来哦,如若是时间一长久而久之,对小辈而言就会皮掉、没有丝毫用处的,不单单是丝毫没有用处、用处不太大的,而且还会当作耳旁风来处理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亦会面服心不服,看似小辈们很服帖、很听大人的话语,要不了多久,依旧是如此、依旧还会犯错误,说不定会变本加厉的去犯各种错误哩!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而我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的:打不如骂、骂不如言传,言传又不如身教来的好哩,一次次的言传,不如一次身教来的效果好。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我是坚决反对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也是不认同这种方式的。只因为在我看来,在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动不动就对自己的儿孙辈们去采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人,这样的一种做法,只会让人感觉到,像这种类型的大人或长辈,既是一个极其无能之辈,与此同时又是一个极其失败的长辈,他或她则绝对是没有资格不配去做小辈们的长辈!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只有极其失败的各位长辈们,才会动不动的去打骂自己的儿孙一辈们,一个好的长辈们,他们或她们只会以摆事实讲道理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引导自己的儿孙一辈们,还会让自己的儿孙辈们去明白,什么样的人事物情,在这个年龄阶段里,是自己可以去做的,又是怎样的人事物情,在这个年龄阶段里,是坚决不可以做的!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此外,这个社会和世界,很有可能“白”比“黑”来的要少很多,甚至于每天都在上演不好的一面。譬如说:年轻力壮的人,不愿意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让座。但是,长辈在教育小辈时,就要引向好的一面、积极地一面,面对不好的各类人事物情时,要坚决的予以扬弃。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德国的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生前就说过一句有关于教育方面的话语哩,曰:“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求学时代的孩子、对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说,就要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与方法,还要引领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受到教育,而不是动辄以打骂的方式与方法来教育儿孙辈,但凡是这样来做的各位长辈们是不足取的,也是不可能把儿孙一辈给教育好的。要想去教育好自己的儿孙辈,在此之前长辈们首先做到的就是——要树立好榜样!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当自己走过三十多年春秋以后,发觉国人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我认为这个误区还是针对那些父辈、祖父辈和外祖父辈而言的,在他们或她们看来,在任何时候训斥、教育儿孙一辈,既是大人应该去做的一件事情,也是大人责无旁贷的一件事情,也只有大人才能教育儿孙一辈。反之,如若是由儿孙一辈来教育他们或她们,不仅仅是坚决不行的,而且还会认为是一种极其不孝顺、没规矩的行为,还如若是家里出现这种情况时,就是等同于出现了“忤逆种”,是坚决不允许出现“忤逆种”的,一旦出现以后,既会狠狠地教育,还会让这种“不好的苗头”抹杀在摇篮中,更会去树立绝对的权威与威信!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其实,有句老话说的极好,曰:“能者为师!”每一代人皆会有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的,小辈和长辈之间也同样莫不是如此的。而且我仍然还会去认为,“教育”就应该是“互相”与“互动”的,小辈们也照样是可以教育长辈们的,如若家里的长辈们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或者说,也有犯某些错误与缺点的时候,小辈们也可以来指出并去教育长辈的,通过相互间的“互相”与“互动”,不但可以推动双方共同去改正自身的错误与缺点,还能促使双方共同获得成长与进步。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如若是小辈们看见长辈们在犯各种错误的时候,也会很主动的承认自己所犯的各种缺点与错误时,一旦小辈们有犯错的时候,也同样会主动来认错、去改正所犯的错误的。还有句老话说的极好,曰:“有样学样!”如若在家里只能由长辈来教育小辈,还如若长辈犯错以后,不肯认错,还要死不认错的话,是很难做到好的示范效应的,也无需多言语些什么,小辈们还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当长辈再要去教育小辈时,不仅会变得力不从心的,小辈们也会振振有词的来说道:“因为你们大人也是这样来做的,所以说我也要这样来做!”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对于“有样学样”我还想说这样一段话语,当自身走过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以后,通过学习、调查、眼见、询问与研究以后,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与规律哦。但凡是从小到大受到的全都是言传身教式的教育方式与方法,而且从来未曾被长辈们打骂过的人,等到他们或她们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以后,也同样会采用这种方式与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的,还但凡是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在打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而且打骂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多于言传身教的方式与方法,等到他们或她们也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以后,多数也会以打骂来教育子女。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我始终都会去认为“学习”和“教育”这两件事情,皆是属于时时刻刻和终身制的,直至生命停息的那一时刻。对于那些求学阶段的小辈们来说,说不定在某些学习的阶段里面,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哦,此时的长辈们,既不应该采用打骂的方式与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儿孙辈们,也不应该信奉什么“棍棒下面出孝子女”之类的老话,而是要采用最最正确的方式去加以引导,在引导的全过程中,要注重去发掘并培养小辈们的各种兴趣,切不可把小辈们的兴趣全部给抹杀掉!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再者说来,任何人都要需知晓“兴趣”是最好的一个老师哦,长辈们可以以儿孙辈的“某个兴趣点”为基础点与出发点,以点为面带动自己的儿孙辈们,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会逐渐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唯有如此儿孙辈们才有可能欢喜学习,学习才会越来越好。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如若说,家里的儿孙辈们,对于学习不产生丝毫的兴趣时,不管怎样的去学习,始终是提不起一点兴趣的,学习也是不会好的。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那么,是否有让儿孙辈们也会对各式各样的学习产生兴趣的方式与方法呢?!也同样是有的,除去长辈们时不时地言传身教以外,长辈们首先自己要去做到自己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始终都是身处在学习当中的……一旦小辈们看到长辈们也是个热爱学习的人,而且长年累月始终如一、始终会坚持学习,也会跟着逐渐地欢喜上学习。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要想让儿孙辈也要热爱学习、欢喜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天都能有一点点的进步,长辈们就算个人是一个不怎么欢喜学习之人,学习也是一点点都学不进去的,也要硬着头皮逼着自己去学习一点东西哦,给小辈们树立起一个好榜样,也要始终装模作样的学习点什么,唯有如此去做,小辈们才有可能热爱学习,否则想也不要去想。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还如若说,长辈们本身就是一个不怎么爱学习的人,他们或她们又有什么资格让自己的儿孙辈们也去热爱学习呢?!儿孙一辈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这无疑是在痴人说梦!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备注::文章为作者原创;:各种教育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感谢原创图片。】

随思杂记录之——闲话“教育”这件事情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0年05月29日星期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