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杂谈历史情感 |
分类: 《如风往事》篇 |
我的外婆名叫张榴妹,在2008年2月16日星期六辞世,掐指算来距离今天的日子,也已经是走过整整13个年头的春秋,在她辞世的那一天,天气不单单是晴空万里,而且还是艳阳高照洒满大地!
不是迷信,老一辈人全都有这样一种说法的,你出生的那一天天气是怎样的,等到魂归天堂的那一天也同样是如此的。譬如说:凡在阴雨天出生的人,等到魂归天堂的这一天,也必然是阴雨天的。
在外婆的人生旅途全过程当中,也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幸福之人哦,原因之一就是——她多多少少还见证过第四代“小囡”的成长历程。【备注:我是土身土长的上海人,在上海人的方言俚语閒话当中,会把小孩子,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一律都称之为“小囡”。】
她曾经见证过我大表姐陈翠英的儿子王奕晨的成长历程、我三表姐沈燕的女儿张晶文的成长历程、我亲侄子陆昊的成长历程……对于我亲侄子陆昊的成长历程,少说她见证时长也有七八年之多哩!
我因为从刚刚生出来,一直要到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几乎是由外公倪根生、外婆张榴妹和大娘舅倪榴发带领领养大的,因此可以说,和他们仨人的感情是最最深厚的,尽管等到自己上小学一年级以后,不和他们仨人居住在一起了,分别居住在两个不同的城镇上,距离相差起码有15公里之远,会隔三差五的去探望他们,后来搬迁到同一个城镇不同的区域居住时,也会每个星期至少去探望他们一次的。
我的外婆张榴妹是一个目不识丁、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她最多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张榴妹”这三个字,而且还要放在一起时,才会认识的,你要分拆开来,让她一个又一个的去辨认,她一个字也是不认识的。她的收入来源依靠的就是外公倪根生的退休工资,在她的生前,因为每个月需要帮外公去邮政局代领工资的缘故,【备注:外公生前有严重的老慢支支气管炎,不能多走动,多数是躺在床上。】曾帮外婆去专业刻图章的店铺定制过一个木头的、刻有外婆名字的图章。
但凡是每一个认识外婆的人,都觉得她既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只因为她从来没有和周遭的邻居吵过一次架、拌过一次嘴;还是一个“邪气”时髦的老太太,还但凡是看到她的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看到她,她至始至终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从头到脚都是“山青水(四)绿”干干净净的,即便今天不舒服生毛病了,她依旧是这个样子哦、依旧会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的哩。【备注:“邪气”是一句上海方言俚语閒话,它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非常”的意思。“山青水(四)绿”也同样是一句上海方言俚语閒话,它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那些穿着漂亮,衣着始终是整齐干净的人。】
如若是把外婆张榴妹和外公倪根生这俩个人相互间做个比较的话,相比较而言,外婆就是属于乐观开朗型的人,只要是在身体良好、且允许的情况之下,欢喜和其他人“谈谈山海经”“嘎嘎讪胡”,外公则是个内向沉默寡言型的人。【备注:“谈山海经”和“嘎讪胡”都是上海方言俚语閒话,它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思:全都是指聊天。】
我的外婆在生前、在身体良好的时候,不但会和所有认识且是较为熟悉的人“谈谈山海经”“嘎嘎讪胡”,还会和他们或她们开开玩笑寻寻开心,她本人所开的任何玩笑和所寻的任何开心,不单单全部都是无伤大雅之情的,而且也是在对方能够去承受的范围之内哦!
也正是因为外婆欢喜开玩笑的缘故,也和我开起各式各样的玩笑,就是自从我的亲侄子陆昊,【备注:大我五岁亲大哥陆明生的小囡。】既能辨识一个又一个长辈,还能开口说清楚长辈们的各种称谓时,在某一天的星期六早上,【备注:具体是什么时间我已经是记不太清楚了。】我去探望外公、外婆和大娘舅时,当外婆一边笑容满面的看着我,一边还开口去说道:“哦呦喂,‘高桥爷叔’侬今早仔唻白相啦、‘高桥爷叔’侬今早仔又唻此地块白相相啦!”……【备注: “今早仔”是上海方言俚语閒话,它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今天”。“白相”是上海方言俚语閒话,它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玩”。】
我起初听到外婆说这些话语的时候,既由于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属于较为愚笨之人的缘故,还总归觉得外婆这样说是不好与不对的,不单单是把“不高兴”这三个字写满了整个脸上,还明确的告知外婆自己听到这些话语以后,是很不开心的!……外婆就对我问道:“你从前是居住在什么地方啊?!”我回答道:“我从前是居住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高桥古镇上的。”她接下去又说道:“你亲侄子要叫你一声什么呢?!”我继续回答道:“他自然要叫我一声‘爷叔’哦!”【备注:“爷叔”也是一句上海方言俚语閒话,它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在上海,但凡是父亲的亲弟弟、堂弟和表弟可称之为爷叔以外,还凡是那些叔叔辈分的男性一律都称之为爷叔。】外婆继续说道:“既然你从前是居住在高桥古镇上的,你的亲侄子要叫你一声爷叔,我直接喊你一声‘高桥爷叔’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你说对不对啊?!”……
此时,真的是搞得我没有任何言语可反驳,只好点头称是!
外婆是在虚岁91岁高龄辞世的,等外婆辞世许多年以后,自己去回忆外婆过往的点点滴滴时,我才明白过来,外婆之所以能活得如此长寿,原因是有其二的。其一就是:很有可能和她的父母给予她良好的基因是不无关系的,依据医学专家们的研究与考证,但凡是父母亲全都是属于健康长寿之人,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子女也同样是会变得健康长寿的;其二就是:外婆尽管自己的身体素质总的来说是不怎么好的,还有着这样与那样的毛病,每天要去吃“金胆片”等各种药片,她本人只要是在活着的每一天里,都会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良好态度,即便外婆在生各种毛病的日子里面,她也同样是如此的。在她的生前还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曰:“每天保持着乐观开朗的良好心态,人相比较而言就要来的健康一些,一个能保持健康的人,其本人的寿命自然能活得长一点久一点哦,这样做又有什么不好吗?!”……
还虽说外婆生前是个“爱干净”、欢喜“赶时髦”、“穿着打扮”、“谈谈山海经”、“嘎嘎讪胡”、“开开玩笑”的老太太,不过,她告诉过我,做人也是要有一个底线的,“我”不管和其他人在“谈谈山海经”、“嘎嘎讪胡”的时候,还是和那些熟悉的人开开玩笑的时候,哪怕在亲人之间,也要去做到——既不可以去揭露其个人或其家庭里面各种坏的家长里短,也不可以把其个人或其家庭里面不好的一面全部去抖落出来,这样去做就是属于不好与不对的,任何人都是有错误与缺点的,不要总是紧盯着别人的错误与缺点不肯放手,而是要多多的去看到人家好的一面与闪光点,在“谈谈山海经”、“嘎嘎讪胡”、开开玩笑时,也应该是这样做的,应该要多多的去说人家好的一面!……
外婆是个爱幽默的人,说起话来也是一套又一套的,还包含着某些丰富的人生哲理、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我既从来未曾听到她说过任何一句低级无趣味的话语,我也从来未曾听到她说过一句骂人的脏话。从外婆的身上,让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些拥有高学历和有很好学问的人,为人处世时未必会像外婆那样,她的为人处世之道和高学历、有学问是没有丝毫关系的,而是和她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是有着丝毫关系的,值得小辈一辈子用心学习!
那么,有关于“高桥爷叔”这个词语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还即便是时光的列车走到现如今,“高桥爷叔”这个词语在上海滩上,不单单是属于“家喻户晓”的,更是属于“声名远扬”的。上海滩是以黄浦江为界线的,凡黄浦江的东面称之为“浦东”,凡黄浦江的西面称之为“浦西”。如若是上海浦西人,把浦东高桥地区来到市区里面的男性,不管年龄比自己大的男性,还是年龄要比自己小得多的男性,一律全都会称之为“高桥爷叔”。在浦东地区还有这样一句名谚云:“南京到北京,爷叔伯伯叫不停。”意思是在说,凡是那些常把“爷叔”与“伯伯”挂在嘴边的人,不但会获得更多人给予的帮助,还可以少走冤枉路,更可以少吃哑巴亏!
在说“高桥爷叔”这个词语之前,势必先要简略的来述说一下“高桥”的历史哦。“高桥”在古代又被称之为“清溪镇”,因此在现如今的高桥镇上,还有一条“清溪路”哩,它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清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时,析嘉定东境置宝山县,高桥隶之;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始设高桥乡,乃隶宝山县;民国二十六年,即公元1937年,处在日伪时期时,它隶属于上海特别市浦东北区,名为“高桥镇”;在1993年1月1日设立浦东新区以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高桥镇一直都是隶属于川沙县,是川沙县四大直属古镇名镇之一,还有“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的美誉……
“高桥爷叔”这个称谓,之所以在上海滩上,既是属于“家喻户晓”的,与此同时又是属于“声名远扬”的,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成为青帮巨擘的杜月笙绝对是有关系的。
杜月笙其人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8月份高桥南杜家宅,即公元1888年的8月份出生。据历史传说说,杜月笙在四岁以前,亲生父母相继过世,先后分别是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大的,至七岁时随着继母改嫁、舅父病故,一时间没有了依靠,只能过起乞讨与流浪的生活,真可谓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寒冬腊月时节,居无定所的杜月笙常常会躲避到镇上一家陈姓肉庄摊头的斩肉台下熬过漫漫的长夜。
陈家夫妻虽结婚多年,一直都是未曾有身孕的,还出于同情杜月笙的缘故,腾出一间柴房作为杜的栖身之地,并让杜每天都能吃饱穿暖,也正是依靠陈姓人家的帮助,才得以度过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原本想收纳杜作为养子的念头,只因杜月笙结交了一帮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沾染上赌博的恶习,这还不算什么,还要常干一些拔葵啖枣的不齿坏事情,让陈家夫妻伤透了心,便逐渐疏远了杜月笙,即便是如此,当杜实在是走投无路时,陈家夫妻依旧会给予接济。
到杜月笙年满14岁时,就敢单枪匹马闯荡上海滩,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后,先是从“一个小混混”开始起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把自己发展壮大,并且还成为青帮的三大亨之一,且排名还是在第一位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就是黄金荣和张啸林。
当时光走过许多年以后,原本还能养家糊口的陈家肉庄,因为受到当地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还因为世道的颠沛流离,只能是无可奈何的关张歇业。陈家原本就是属于不怎么富有的人家,没过多久就坐吃山空,不仅仅是变得穷困潦倒,连日常的生计也是难以去维持的。在万般无奈之际、在蓦然之间突然想起了曾经接济过的杜月笙,只能托人打听在上海滩上打拼的杜月笙,现在到底变得咋样啦?!费尽周折经过多方打听以后,获知杜月笙既是发迹成为上海滩上的大亨,而且还居住在华格镍路66号,就是现在的黄浦区宁海西路66号,不过,这幢房子现在已经被拆除掉,想投靠杜月笙希望也能接济一下。
陈家男主人就直奔华格镍路66号杜公馆而去,当一帮看门的小喽啰看到来了一位带着浦东高桥口音,而且还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糟老头子时,带着一脸的讥笑与冷嘲热讽的口气大声地用上海方言来呵斥道:“吾伲杜老板是上海滩哴向顶顶有名气呃大亨,弗是啥呃人侪可以随随便便去看伊、见到伊呃,像侬迭种穷得唻叮当响呃穷瘪三哪恁可以去见杜先生呃面,侬迭嗰老棺材,还弗赶快忒吾死死开,要弗然吾伲就要吃侬呃生活,叫侬满地找牙寻弗着北!”……这帮子小喽啰一边用沪语方言辱骂对方,还要一边凶神恶煞的把陈家男主人撵出去。
老古閒话讲得真好啊,曰:“真的可以说是无巧不成书哩!”
正在这个时候,杜月笙坐着小轿车回到杜公馆的门口,虽然多年未曾有谋面,但还是一眼认出被推搡在地上的陈家男主人(爷叔),立马下车,一面亲热的叫着“爷叔,爷叔!”……一面还恭恭敬敬的把陈家男主人给搀扶起来。而后立马就转过身子对着看门的小喽啰们用上海方言大声地唻训斥道:“倷迭帮子小赤佬忒吾听听好,魂灵头要去生生牢,迭嗰人就是吾呃‘高桥爷叔’,勒拉吾落难、最最困难呃辰光,伊是帮过吾弗少忙呃,倷竟然敢怠慢吾呃‘高桥爷叔’,是弗是通通弗想活嘞、是弗是通通弗想看到明早仔呃太阳升起唻啦。魂灵头还要多去生一根筋,从今往后,凡是从浦东高桥地区唻呃人、年纪比吾大得多呃人,伊拉侪是吾呃‘高桥爷叔’,是坚决弗好怠慢伊拉呃,伊拉唻寻吾,弗用多讲呃,肯定是有得啥呃要紧事体呃,要是吾弗勒拉杜公馆呃閒话,就让伊拉进唻好嘞,等到吾唻嘞以后再唻解决!”……
这些小喽啰听到杜月笙所讲的话语以后,原先的横眉竖眼立刻就不见了踪影,还个个像一只只斗败的公鸡,不单单是点头如捣蒜一样,还哈着腰、低三下四、诚惶诚恐,轻声细语地用上海方言对着陈家男主人来说道:“高桥爷叔侬好,今早仔呃事体弗用多讲,勿单单是吾伲做错忒嘞,而且还是吾伲有眼不识金镶玉,还要狗眼乌子看人低,侬就当吾伲几只小狗勒拉放狗臭屁好嘞,请侬一定宽恕吾伲呃,要是侬今早仔弗肯唻宽恕吾伲呃閒话,杜先生是弗肯放过吾伲呃!”……
从此以后,先是从青帮内部对于但凡是从浦东高桥地区来的男人,不管年龄是大还是小,不但一概尊称其人为“高桥爷叔”,而且还都不敢有任何无礼与怠慢的举动。而后,“高桥爷叔”这个词语,才在上海滩上慢慢地流传开来,并且还成为了“高桥人”的代名词。可以说,是由杜月笙提升了“高桥”和“高桥爷叔”在上海滩上的名气。
在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地方或区域的里面,全都会存在着各种好的人事物情和各种坏的人事物情,这也是属于一种极其自然的现象,对“高桥爷叔”的称谓也同样是如此的,也是由坏变好的。
据我获知的历史情况,经过历史专家们的考证,“高桥爷叔”这个词语并非是由杜月笙首创的,在杜月笙出生之前,早已开始使用这个词语,流行的范围也仅限于原浦东川沙县所管辖的区域。有一些不良的和家境条件不好的高桥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就专门从事坑蒙拐骗偷这一类营生,当其他地区的人被不良的高桥人坑蒙拐骗偷以后,就气愤地说一句:“高桥爷叔,高桥是出爷叔呃!”在最初把“高桥爷叔”这个词语当作贬义词来使用的,专指一些不良的高桥人……
“高桥爷叔”的称谓由坏变好,还真应该感谢杜月笙先生哩!
【备注::文章为作者原创;:图一图二和最后两张图片均是作者自己编辑的;:各种外公外婆大娘舅图片是自己翻拍的;:各种高桥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1年09月09日星期四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