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情感收藏 |
分类: 《品味收藏》篇 |
笔者曾经的同事对笔者有过几段评价哩,在这些评价里面,既有好的一面,也同样会有坏的一面哦。其中有一段话语,他们或她们是这样说到的:“这个小子‘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十分喜好读书!”……
的确是如此,在自己的印象当中,自打自己记事的那一刻起,看见家父陆吉良以及大本人五岁的亲大哥陆明在空闲的时间里,各自欢喜手捧着各类有益的书报刊杂志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他俩都有阅读方面的爱好。虽说是如此,话又要去说回来了,说本人的家庭是“出身书香门第之家”,那绝对是高看与抬爱,若是笔者及笔者的家庭,和那些真正的书香门第之家,去做一个比较的话,还是相去甚远、相差挺大的。
个人是这样来认为的,顶多就是父兄和自己都比较欢喜阅读各类有益的书报刊杂志罢了,更是谈不上“书香门第之家”哦,那些世代书香、书香门户的大户人家、大家族才能称之为“书香门第之家”啊,我们家庭根本就不能与之比拟的!从小自己也是欢喜阅读的,既是与生俱来的,与此同时也是在家父及大哥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也同样喜欢阅读。
个人由于记忆能力与认知能力,较之常人而言,是要相差的很多很多的,所以说,自身的记忆能力最最多也只能记起自己在实足六岁左右时,所发生的各类人事物情,在所有的各类人事物情中,让自己印象最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便是向比自己大五岁的亲大哥以及母亲“讨要小人书(连环画)”,对于本人在实足六岁时就欢喜阅读,自认为极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使然吧,只因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人教本人来读书认字。在此之前所发生的各类人事物情,一概都是不知记不起来的!
还能清楚地记得在那个时候,外婆张榴妹由于长时间没来过我们家,就独自一人来我们家玩,外公倪根生由于身体不是很好,有老慢支支气管炎的原因,是不能多走动的,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所以就不能来。她还顺便要带本人去她家住上一段时间,而自己不知是哪根神经给搭错了,竟然和亲大哥、母亲以及外婆仨人谈起了一个条件,说非要拿到大哥手中的三本小人书才肯去,要不然的话,寻死觅活的都不肯去。
在起先的时候,自己和亲大哥是有商有量的,不管怎样去软磨硬泡,他就是不肯给,还说出了两个不肯给的理由来加以搪塞。一会儿说什么书籍是同班同学借给他的,下午要还给同学;一会儿又说书籍是向学校里面的图书馆借阅的,还是有时间方面的限制,到期了要立马去归还呀,今天是归还的最后一天期限,所以“我”是不能把书籍给你哦……
后来母亲发现软磨硬泡不起作用,便发了火,在母亲发了火的情况下,亲大哥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拿出一本小人书,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戏曲小人书,是越剧版本的《方卿传》小人书,之所以会记得如此清楚,和母亲最最欢喜观看越剧绝对是不无关系的。虽然那时的自己真可谓是目不识丁一个字也不认识,亦没有长辈来教本人去读书认字哩,但是,当自己拿到书籍以后,就好像如获至宝似得,内心极其开心,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里翻看了一遍又一遍,读的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也正因自己有阅读各类有益的书报刊杂志的爱好,但凡是各种好的书报刊杂志都会买回来学习阅读的,有些好的书报刊杂志阅读学习过以后,还会像珍藏收藏品一样收藏起来,若是时不时地想到时,还会拿出来翻阅一下去温故而知新,因此就和《收藏》杂志结下一段情缘。
仍然能够清楚地去记得,那是1999年秋季某个星期六的早上,自己行走至一半的路程,【备注:在当时,每个月本人至少要去探望外公倪根生外婆张榴妹一次。】在经过丁字路口时,旁边设立有一个东方书报亭,在购买报刊杂志时,看到有一本名字名叫《收藏》的杂志,还看到这本杂志的封面很有艺术方面的气息,而且其图案又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不仅在内心深处多了一份好奇之心,又因不知道杂志里面到底写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被这本杂志给深深地吸引住,很想去知道里面所撰写的内容到底又会有什么呢?!便毫不犹豫地把它购买下来。
到晚上回家以后,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一看便爱不释手难以去放手,细细地品读一番。看过杂志以后方才知晓,杂志里面主要介绍的是古今中外各种收藏品。譬如:钱币、古玩字画、瓷器等等……还介绍如何来判定、鉴别某个收藏品、或某种收藏品的真与假,我们如何来鉴别真与假,真又真在哪里,假又假在哪里,及与之相关的历史……
笔者所购买的那一期杂志当中,有一篇文章是专门介绍慈禧太后的,研究自打慈禧太后驾鹤西去以后,她到底把多少的国宝与国家的财富带到墓葬里面……在此之前,自己只是曾经在《报刊文摘》当中,读到过一篇类似的文章,说什么自慈禧太后驾鹤西去以后,大概是把当时国家年收入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国宝与财富,全都给带进墓葬里面,那张报纸还只不过是略微的去述说,并没有做详细细致的说明哦,不如《收藏》里面描述的细致,要每个月专门去讲一篇,一共要连续刊载十期,并且还要详细介绍专家们最新的研究成果,需十个月才能讲完……
大约时间是从1993年的春季开始,本人在家父、大自己五岁亲大哥、周遭的邻居、以及同班好友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对收藏一点点的产生了兴趣,由淡至浓,也逐渐地喜欢上了收藏,还会去收藏各式各样的收藏品哦。譬如说:喜欢收藏邮票、钱币、小人书、藏书票等等……
《收藏》杂志里面的内容设计也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就有:墨彩、专题、泉苑、海外、当代书画、博览、谈艺、推敲、视点、聚焦、人物、轶闻、沙龙、玉缘、寻宝、鉴宝微学堂等各种主要栏目……
笔者特意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以后才获知,这本《收藏》杂志,它的创刊时间则是在于1993年的1月份,它是由陕西文史研究馆主管的收藏杂志,这本杂志也是中国最最早专门介绍收藏品的杂志之一。期刊主要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收藏文化,发展中华收藏事业,指导和推动群众性的收藏活动发展,报道收藏的热点和信息,介绍藏品鉴赏知识及收藏经验窍门,推介藏界精英,紧扣市场行情,提供藏品赏析范例……
在《收藏》杂志的最后两页当中,还介绍有其他方面的信息哩。譬如说:之前各个年份所发行的单月本杂志、某某年份的合订本,笔者还特意从西安《收藏》杂志社邮购之前出版的合订本《收藏》杂志。
自认为购买以及阅读《收藏》杂志,不但对于提升各类收藏品方面的学识(知识)、减少购买赝品的次数、如何鉴别藏品的真与假、如何防止受骗上当……绝对是受益匪浅的,还认为里面的学识(知识)亦是终身受益,而且自己还认为收藏《收藏》杂志,同样也是一种收藏。
自认为购买以及阅读《收藏》杂志,不但对于提升各类收藏品方面的学识(知识)、减少购买赝品的次数、如何鉴别藏品的真与假、如何防止受骗上当……绝对是受益匪浅的,还认为里面的学识(知识)亦是终身受益,而且自己还认为收藏《收藏》杂志,同样也是一种收藏。
至此,在本人钟情的书报刊杂志中又多了一份《收藏》杂志。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3年04月12日星期五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