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2021-06-20 19:19:33)
标签:

文化

杂谈

历史

情感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中国既是酒的故乡,也是酒的发源地,更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还有“无酒不成席”这一说法哩。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国人一旦产生任何人事物情时,譬如说:婚丧嫁娶、迎来送往、请人办事、亲眷生日……基本上都是依靠“各种酒席”解决的。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正是因为国人有“无酒不成席”这一说法,还因为国人但凡是产生了各类人事物情以后,基本上都是依靠各式各样的饭局和酒局来决定或解决的,外加上中国又是一个有着多民族文化、各地的地方方言、地方习俗与地方文化,因此,又产生了属于自己地方的酒文化。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笔者是土身土长的上海人,上海人习惯于把“各种类型的酒”,一律统称为“老酒”,其他地方或北方人,称之为“喝酒”或“把酒干了”,到了上海地区,则一律被叫做“喫老酒”或“喫(眼)小老酒”。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上海人对于“酒”,除了欢喜在“酒”的前面去使用这个“喫”字词语以外,还有另外的两种说法哩,还会去使用另外两组词语。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第一种说法就是:会使用一个“扳”字,说“扳扳(小)老酒。”这个“扳”字,通常来讲有“自斟自饮”这个说法的,哪怕在一张酒桌上,有好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喫酒,彼此间都是十分熟悉的酒友,也照样可以“扳扳(小)老酒”的。一旦有了“扳扳(小)老酒”这个举动以后,但凡是真正的上海人,还但凡是在一起喫(老)酒的酒友,他或她如若是酒杯内的酒空了、喫光了,自己自然会酌量的去斟一眼眼老酒的。不像北方地区的人,会拼了命的劝酒斟酒,只要是看见某人的酒杯空了,就会一杯又一杯的斟酒,凡是真正的老上海人,坚决不会这样去做的,既不会去劝酒,也不会主动的去斟酒。在“扳扳(小)老酒”的时候,会聚集在一起谈“谈山海经”、嘎“嘎讪胡”哦。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备注:“一眼眼”是上海地区的方言俚语閒话,它的意思和“一点点”是一样的。“谈山海经”和“嘎讪胡”这两组词语,同样也是上海地区的方言俚语閒话哩,它翻译成普通话的意思就是指聊天。】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第二种说法就是:十分欢喜使用这个“咪”字词语,亦会来说道:“咪一眼眼(小)老酒”。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只有独自一个人在“喫(小)老酒”时,才会去使用到这个“咪”字,“咪”不单单表示着小口小口的喫着自己酒杯里面的酒,还表示着一种慢生活与慢状态,喫酒的时候,是不急不缓慢慢较来的,在内心深处是笃笃定定的。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不过,虽说是如此,对于上海人来说,“老酒”多多少少还是有特指的,在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黄酒”哦,而不是别的什么酒。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黄酒”,既是中国最古老的、独有的酒种,还被赞誉为“国粹”,它的产地地区也是比较广泛的。譬如说:广东的梅州一带产黄酒;辽宁的大连地区产黄酒;赣州地区产的“黄先生”黄酒;它最最主要的产地是在浙江一带,绍兴地区产的黄酒,品质最最好、最最出名、全国闻名,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黄酒”也被叫做“绍兴酒”或“绍酒”。我们国家历史上清代的诗人、散文家袁子才袁枚在其本人撰写的《随园食单》中赞美道:“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上海人对于“老酒”还有软硬之分,但凡是由高粱酿造的、各种品种的白酒,一律称之为“硬货”;所谓的“软货”指的就是“各类黄酒”。还有的就是,烧饭做菜时所使用的“料酒”,上海人一律称之为“碰头酒”。其实,“料酒”也好,“碰头酒”也罢,也同样是黄酒哦,只不过像这一类黄酒,它的酒品品质则是最最“推板”的,还有些浑浊不堪,虽说如此,这样的料酒和荤腥搭配在一起烹饪,做出来的菜肴就会变得无比的美味。【备注:“推板”是一句沪语地区使用的方言俚语閒话,它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差”、“差劲”或“相差”。】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如若一定要把北方地区的男人和南方地区的男人相互间做一个比较的话,那么,北方地区的汉子就犹如各式各样的白酒一样,透着一股向外奔放的热情,还像高度的白酒一样,一点就会着、一点就会被燃烧起来,南方地区人的男人,就好似一个后生,还好似各式各样的黄酒那样,绵延细长、温和内敛、外冷内热,豪情全隐藏于内。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笔者出生也晚,出生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期,本人去查阅了上海滩上相关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后获知了,据说在笔者所在的城市上海市、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以前至80年代里,还专门留有喫(小)老酒的店铺,像这一类店铺,被上海人俗称为“老酒店”或“小酒馆”,而且全都是单开间、小门面的酒店,店里面供应着各式各样的老酒。譬如说:就有各式各样的白酒、黄酒、啤酒,还有本市“崇明县”自产的一种老白酒,现在“崇明县”的行政级别已经被升格为“崇明区”了。那些下酒或酌酒的菜肴,几乎全部都是以冷菜为主打产品,是很少有供应什么热菜、热炒和热汤的。如若是有的话,也就类似于茶叶蛋、素鸡和兰花豆腐干这样的下酒菜。在当时,去小酒馆只是冲着扳扳(小)老酒而去的,下酒菜却是不怎么讲究的,说不定还会约上两三个或三五个“交关”要好的酒友,一起去扳扳(小)老酒。【备注:“交关”也是一句沪语方言俚语閒话,它的意思和含义就是指:“十分”或“非常”。】不管是去“老酒店”,还是去“小酒馆”,上海人“邪气”欢喜用一个“孵”字,在上海,这个字的读音为【bú】读第二声,有了这个“孵”字,就意味着时间喫(小)老酒的长短是不予考虑的,也是一种惬意的生活享受。【备注:“邪气”同样是一句上海方言閒话,它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非常”、“十分”或“甚好”的意思。】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但凡是真正的老上海人或“老克勒”们都知晓,上海本地也同样产各类黄酒的。上海黄酒的产地就在“金山区”的枫泾古镇,原先的行政级别则叫“金山县”,枫泾酒厂生产的“特加饭”和“五加皮”,“五加皮”还是一种药酒哩,在老酒的里面还添加有多味或多种中药成分,是和中药一起配制酿造而成的。同样的就是,原先的“青浦县”,现在行政级别被升格为“青浦区”,也一样是产黄酒的,它生产的是“甲级黄酒”。【备注:“老克勒”是一句上海人独有的方言俚语閒话,它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那些穿着打扮比较时髦,能够接受新生事物的老男人,而且像这样的人,既有品位,还会十分讲究精致的生活。】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真正的老上海人或上海老克勒,全都知晓上海滩上有一家酒店叫做“王宝和酒家”,这家酒店就是专门售卖各式各样的绍兴黄酒和清水大闸蟹,它还有“蟹大王,酒祖宗”的美誉,也是属于中华老字号美食。这家酒店也是上海滩上最最早的酒家之一,它最初创建于清乾隆九年,即公元1744年,最初的地点在原先的南市区咸瓜街,首任的老板是王仁山,他是浙江绍兴王宝和酿酒作坊掌柜王桂生的儿子。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在过去,上海人对于那些邪气欢喜喫喫(小)老酒、每天都要喫一眼眼(小)老酒的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一律有一个称谓叫做“老念头”,而且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一点点的老念头,每年,至少起码要有那么一两次要去“王宝和酒家”喫喫小老酒的,尤其是到了有大闸蟹上市的日子里面,必定是要品品大闸蟹喫喫黄酒,还会认为在大闸蟹上市的日子里,大闸蟹和黄酒配在一起是绝配美味无比。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一直以来,上海人都是有这样一种习俗的,在上海还未曾有试点搞改革开放、经济不是十分活跃的时候,无论是在一般的商业往来酬酢当中,还是在各类婚丧喜庆寿宴上,哪怕是在亲朋好友之间的各类家庭聚餐会,因黄酒是比较温和的缘故,还因为它有着“黄金液体”的美誉,酒精的度数也不是很高的,它的酒精度数在通常情况下,也就在11度至18度之间,相比那些40度到65度之间的白酒来说,更加容易被上海人接受,喫的人则更加多。不单单是如此哩,上海人还欢喜喫“温过的”黄酒,在温黄酒之前,里面还会去添加两颗或几颗话梅,就更好喫了。【备注:所谓的“温过的”就是加热过的。】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除了上面所说的“特加饭”、“五加皮”和“甲级黄酒”是上海人交关欢喜喫的黄酒以外,上海人还欢喜喫喫“陈绍”、“花雕”、“太雕”和“竹叶青”一类的黄酒。千万不要以为“竹叶青”是以汾酒为底的白酒哦,而是属于绍兴酒系列中的一种黄酒,在我们国家古代时候的黄酒,其中的一个品种就是由“竹叶”加“黄酒”酿造而成的。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今天,我们看到的“石库门”黄酒、“金色年华”黄酒、“和酒”黄酒和“侬好”黄酒,虽说也是上海本地产的新品种黄酒,时间至少在上个世纪,即20世纪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几个牌子的黄酒的。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零拷”同样也是一句上海方言俚语閒话,它的含义和意思就是指:分拆或零散的购买,在过去的上海“一百样都能零拷的”,这种购物方式,也是老一代上海人的美好记忆。譬如说:零拷酱油、零拷菜油、零拷洗衣液、零拷洗洁精……凡事种种真可谓是不胜枚举。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那么,笔者为什么要提到“零拷”这个词语呢?!只因为在过去的上海滩,还未真正地搞改革开放之前、还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时,对于邪气欢喜喫老酒的老念头,而且每天都要喫老酒的老念头来说,在通常情况下,绝对不会去整瓶、整箱的购买老酒,而是会采用“零拷”的形式,说不定,还会让自己的子女每天晚上去零拷一眼眼老酒,零拷三两左右的黄酒回家,即便家里需要宴请亲朋好友时,也同样会去采用这样的方式哦。尤其是居住在市区里面的居民,还会到散落在各条弄堂里面的“烟纸店”零拷黄酒。【备注:“烟纸店”也是上海方言俚语閒话,它的含义和意识是说卖各种日用百货的小商店。】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有一句话语叫做“酒不醉人人自醉”,千万不要以为黄酒的度数,相对于白酒而言来的比较低,就可以随随便便地去轻视它,它不但能让人逐步上瘾,而且还有充足的后劲,在不知不觉当中也会被醉倒的,所以在喫黄酒的时候,任何人一样要去做到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小娘舅倪林发一直以来都有咪(小)老酒这个习惯的,自打退休以后,每天晚上都要咪一眼眼(小)老酒的,在以前,白酒、黄酒、啤酒和红酒都有咪咪的,白酒咪起来每天起码要有半斤左右,黄酒也要有一两瓶左右、啤酒要三四瓶左右……现在改为一年四季只咪啤酒,每晚最多咪两瓶啤酒,而且还是一小口咪着啤酒,一小口吃着小菜,也是邪气笃笃定定的,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如此,一边看着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一边咪着(小)老酒,时间起码要三四个小时以上。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说来也是蛮巧合的一件事情,自己第一次“学会”喫喫(小)老酒的时候,既是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还是在冬天的季节里面,喫的就是黄酒;既是在父亲的允许之下,还是由父亲亲自倒了三两温过的黄酒,且是在爷爷奶奶陆俊德王妙心家里喫的(小)老酒……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自打自己“学会喫(小老酒)”以后的态度是这样的,有就喫一眼眼,没有也不强求无所谓的,也是不讲究下酒菜的。近几年来,也开始每个星期喫一眼眼(小)老酒了,夏天喫一罐各个牌子500ml的啤酒,冬天喫各个牌子的黄酒,基本上是在周末的晚上加两个双休日的晚上,一瓶黄酒,还要分三次(顿)喫光,对于那些老念头、每天晚上都要喫眼眼的人来说,我这个样子根本就是不属于在喫酒的。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上海人把“喝酒”叫做“喫老酒”,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喫喫不同的老酒,笔者说上海人欢喜喫的黄酒,一般顶多只喫三个季节,到了天热的季节里面,是不太会去喫的,而是转喫各种牌子的啤酒。每当只要到了天热的季节里,就会供应好几个牌子的啤酒。譬如说:“上海”牌啤酒、“天鹅”牌啤酒、“海鸥”牌啤酒、“大众” 牌啤酒、“江南”牌啤酒、“光明”牌啤酒、“力波”牌啤酒和“东海”牌啤酒……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尤其是电冰箱还没有发明之前,若是家里或家里附近有井水的话,先提前一两个小时把啤酒放在井水里面,因为井水是冰冰凉凉的,就好像是电冰箱一样,冰镇过的啤酒特别的好吃。这还不算什么哩,在那个时候,也同样会有售卖零拷的啤酒,绝大多数的人家,拎着外壳为竹制的暖水瓶,去零拷啤酒回家……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备注::文章为作者原创;:图一、图二和最后一张图片是作者自己编辑的;:各种和文章有关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图片。】

如风往事之——上海人的酒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1年06月19日星期六晚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