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2020-01-07 12:29:36)
标签:

杂谈

文化

情感

分类: 《随思杂记》篇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一、关于倾听

对于“倾听”这个词语,个人是这样来理解并认为的,人与人之间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免不了要去交流些什么,在与别人交流的全过程中,最最好等到别人把某些意见与建议全部说完了以后,再去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如若是别人还未曾全部说完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去插嘴去说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哦,若你我真的是这样去做了,则会显得自己是一个极其没有教养与素质的人哦,还会被众人瞧不起,更会被众人认为,其人的父母没有去好好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说句实话,这的确是一个极其不好的坏毛病哦,在有些时候,自己也会去犯这样的错误啊,真的是该去好好的改正这个毛病了。正是因为深知自己的这个坏毛病,为了避免多说多错言多必失,有时亦会有插嘴的坏毛病,故而把想要说的话语,通通都汇聚在文章中。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个人还认为,在你我的人生旅程之中,在与任何人交往与交流的全过程当中,唯有如下四类人说的话语不值得你我用心去倾听!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其一是: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若是其人一直都在不停地夸奖并恭维你我,还能时时把你我捧上天的人,像这样的人必定有所企图,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没有企图,他或她又怎么会对你我“好”啊。虽然老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还虽然人人都欢喜去倾听别人对他或她说的各类好话,不过,他或她所说的话语,绝对是不值得你我用心去倾听的。轻者,他或她不是有什么事情要来有求于你我;重者,就是会把你我引入歧途,去走向犯罪的道路上哦!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其二是:凡是一直欢喜在背后说你我坏话的人、要来议论非议你我的人、还要把你我说的一无是处的人,像这样一类人的性格,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属于尖酸刻薄型的,与此同时也是容不下别人有这样与那样的缺点。还若其人一直都是欢喜去做这样事情的人,不仅是属于吃饱饭没事给撑着了,还是一个大喇叭的人,不是大喇叭的人,就不会去做,这样的人所说的话语,也是不值得你我用心去倾听的!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其三是:“‘我’不是早就和你说过了吗,你不应该这样去做呀,而是应该那样去做哦,遭遇到报应了、开始后悔了吧,这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这样的人,不仅是属于倚老卖老型的,更是属于好为人师型,时常还会以老师的姿态去自居,自以为其本人是个万宝全书,各类人事物情都懂、且都能去搞定的人,其实在这一类人当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属于夸夸其谈、不懂装懂、滥竽充数的人,更别妄求他或她能去办好、办成功一件事情了,你我在面对这样的人时,他或她所说的话语,一样是不值得你我用心去倾听的!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其四是:“你看,其实本人早就料到到了最后,必然会产生这样的不良后果,这种事情和‘我’又没有什么关系的哦,所以就是不愿意去说咯!”这样的人,不是属于“马后炮”型的,就是属于事后诸葛亮型的,他或她所说的话语,同样也不值得你我用心去倾听!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笔者是这样来想的,如若是在你我的人生旅程之中,还如若是遭遇到了上述这四种类型的人时,最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客客气气的“敬”而远之,尽最大的努力与可能不理睬这样的人就是了。再者说来,“我”虽惹不起这样的人,难道还不能去躲得远远的吗?!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面对这样的人,还是少与之接触、打交道微妙哦,若是和这样的人待在一起,时间一长久而久之,说不定还会把你我给带坏了。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在你我的人生旅程之中,既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其人在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只要是能够当着你我的面,去直言不讳的指出你我在某一方面的缺点与某些不足之处的人,像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值得你我用心去尊敬,与此同时要对其心存感激,因为其人对你我好,才会去指出你我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哦,如若其人不是真心为你我好,绝对不会这样去做,其人所说的话语才值得你我用心去倾听……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此外,有一条原则也是要去牢记于内心深处的,对于他人所说的每句话语,既不管是好的话语,还是坏的话语,也不管是对的与正确的,还是完完全全是误解与错误的,都要用心去聆听,在聆听的全过程中千万不要插嘴去说些什么哦,更不要发表任何意见和建议,即使你我实在是要去说些什么的时候,也要等到他或她把全部的话语全都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述说的时候,亦要以平和的语气去说出来,坚决不能像吃了枪药那样的、连珠炮似得去说些什么哦,这样做,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最佳表现啊!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还有一条原则,同样也是要你我去牢记于内心深处的,那就是如若能不发表任何意见和建议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去发表些什么哦,如果确实有需要去发表些什么的时候,也要去做到尽可能的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直指要害、直陈利弊、点到即止,不要去说的太多。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文章写到了这里,就不得不来说一说自己了,上述的话语固然说的没错,也算是金玉良言哦,不过,自己在有些时候,也同样有插嘴说话的缺点与坏毛病,应该好好的去改正这个缺点与坏毛病啊!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二、关于应变和处世

人活一世,在人生的旅程中走一遭,不管是长还是短,你我皆不可能孤立的存在这个世上,必然要和其他人接触、打交道的,在与其他人接触、打交道的全过程之中,最最重要的两条原则那就是——要去好好的学会应变及如何才能与其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处世!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什么才算是应变的最最好的办法呢?!那就是——你我在“应变”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达到一种境界,在应变的境界当中,最最高级的一种境界就是:无论尘世间如何的纷纷扰扰、此起彼伏、尔虞我诈,你方唱罢我又来粉墨登场,都要按照自己既定的方针或做人的原则,我自巍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要始终抱定自己的初衷与想法,自身亦不能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当然,在此期间、在全过程当中,想法亦分正确与不正确的哦,如若是经过了验证,但凡是正确的想法、好的想法与做法,都要坚决去予以保留,还如若经过了验证以后,但凡是不正确的想法、坏的想法与做法,都应当坚决的予以扬弃,还要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坚持不懈的一路走下去!其次,你我若是在一时之间无法去应对的,那就暂去作壁上观吧,有一句话说得好,曰道:“难道你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如若你我是个意志力极其不坚定之人,欢喜去朝令夕改,还会去放弃了自己的初衷和原则,则出了应变的范畴哦!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在处事或入世的时候,你我同样也能去达到一种境界哦,处世或者说入世的最最高的一种境界,那就是——但凡是一些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情,你我可以难得糊涂、部分糊涂或全部糊涂,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要尽量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切莫去做一个斤斤计较寸步都不能忍让的,时间一长久而久之,给自己带来的只有坏处,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哦;但凡是大事、关乎于自己原则方面的事情、有违自己人格的事情、某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你我则断然的不能去装糊涂,要寸步不让、锱铢必较,这样去做,才算是处世或入世……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三、关于“帮助”

人活一世,就算是富可敌国、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在某些时候也免不了要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反之,一个贫穷的人、出生低微的人,亦有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帮助确实需要帮助的人。所以说,富可敌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好,一个贫穷的人、出生低微的人也罢,都只是整个社会强加在他们或她们头上的标签罢了,帮助其他人,并非只有通过各类标签就可以决定、就可以去解决!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帮助其他人的话,就要去帮助其他人,笔者个人认为,帮助其他人是一件既快乐又幸福的事情,又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了升华,同时还能让周遭的人得到教育,【注解:包括亲人、小辈、邻居、朋友、同事……】何乐而不为之啊?!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帮助其他人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获取什么高额的回报”、也不是为了“名利双收”,而是要让自己和所有的人,都能去明白这样一个浅显与易懂的道理哦,你我若是帮助了其他人,就等同于在帮助自己,因为只有你我帮助过其他人以后,当你我也需要帮助时,其他人才有可能会来帮助你我呀。要不然的话,你我只想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而不太愿意去帮助其他人的话,是很难得到其他人的帮助的!如果说你去帮助其他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获取高额的回报”与“名利双收”的话,那还是不如不要去做了,因为但凡是带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都是不对的,与此同时也是错误的哦,更是无法去做好的,其次,带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帮不了(好)其他人的!……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备注:文章为作者原创;各种风景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感谢原创图片。】

“闲”言“碎”语之——生命中的心语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1年03月29日星期二晚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