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情感历史 |
分类: 《品读人生》篇 |
你我若是去纵观八千年的华夏文化与历史,就会发现中华文化,不仅仅是连绵不绝博大精深的,更是一个礼仪之邦,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讲究着各式各样的道理与礼节,从古至今都是比较“尊礼”与“重礼”的,而且“各式各样的礼”,还始终贯穿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在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清代同治年间的书商广东文人陈昌治,在番禺刻印了东汉许重叔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这本书籍在当时是比较好的本子。他在书籍里面是这样来说“礼”的,曰:“礼为【示部】,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古文礼。灵启切〖注〗礼,古文。”
上段“关于礼”的文字,把它去翻译成为白话文,它的含义和意思就是在说:所谓的“礼”,就是去履行敬拜活动,是用来敬神致福的仪式,所以说,国人“最初的礼”就是从敬拜活动开始的。它所采用的字形为“示和豊”,这两个字,既是相同与相通的,与此同时又是一个会义字,“豊”也是声旁。这个字是古文写法的“礼”。
从上述文字中就能表明,“最初的礼”是用在祭祀活动当中的,在后来发展、演变与壮大的过程中,才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礼”真可谓是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见到礼”。
在各式各样的礼仪和礼节当中,它又包含着一定的规矩,有句老话说得好,曰:“无规矩不成方圆!”笔者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礼仪和礼节”这件事情的,“礼”是日常生活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责无旁贷的去遵守它,切不可去破坏它,你我若是对它熟视无睹置之不理的话,很容易被周遭的个人或人群,既会被看成笑话,还会被人瞧不起,更会被大家认为,凡是破坏礼的人,既是个不懂规矩的人,又是个极没教养的人,也不知其父母是如何去教育他或她的,面对这样的人时,只会躲得远远的……
假若是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又假若是在过去,还假若是身处在书香门第知书达礼、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而且还是在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的话,在吃饭的全过程中,绝对是有着诸多的文化与规矩的,也绝对是不能乱了套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是不能去破坏的!
在通常情况下而言,全都会聚集在专门吃饭的客堂间里面,会摆放上一张或几张八仙桌子,但绝对不太会放置圆台面,不管今天有多少人吃饭,要等到全体家庭成员都到齐以后才可以开席,而且一定要小辈先等长辈来,而不能让长辈先等着小辈来,让长辈等小辈是很没礼貌、极其不懂规矩的事情。还假若是在某一天,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在家里吃饭的话,要事先先告知家里人及长辈,还需经家人的同意方可不在家里吃。吃饭为的是全家人能团聚在一起,增强本家族的认同感,是维系彼此间感情生活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更是大人们议事说话的当口,与此同时也是对孩子们实施训诫与教育的良好时机。
所坐的位置也是有一番讲究的,方向全都是以坐北朝南为主,且最年长的长辈是坐北朝南的,儿子与媳妇两边坐定,一般情况下是男左女右,若是家中有最最欢喜的小辈,经过祖辈的允许是享有特权的,可以直接坐在他们的身边。餐具也同样是有所区分的,比如说祖父辈的专用象牙制筷箸,祖母辈则用银筷箸,其他家庭成员就使用红木筷箸或乌木筷箸。家里的下人们也是要吃饭的,在吃饭的时候,只能使用很一般的木筷或竹筷,要等到主人吃完以后才能去吃饭,是不可以和主人同时坐在一起吃饭的,除非是得到了主人的首肯才可以。
假若菜肴是一道道上来,而不是一起全上来的话,通常都是先把菜肴摆在祖辈的面前,还假若说,所上的菜肴祖辈们事先没有动过筷箸、吃过一口的话,其他人是没有资格去搛这道菜肴开吃的,搛菜的时候还会配备一双公筷。在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不能说话,嘴巴里不能发出一些比较粗鄙的吧嗒吧嗒的咀嚼之声,若是小孩在吃饭时,饭米粒不小心掉在了八仙桌的台面上,需要马上拾起来送进嘴里。
假若是在外面聚会参加各类宴席,总体上来讲,其座次排名就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者为尊”,若桌数不是很多,而且还是圆台面的话,应该让宴请的主人坐在对着门的位置上,这个举动是为了表明——今天谁坐这个座位上,他或她就是要买单付账的人。还假若是一些比较大的宴席,来宾与宾客的人数又是比较众多的话,桌与桌之间的排列顺序一般情况下是这个样子的,要让首席坐在居前居中的位置上,左边依次为2、4、6、8席,右边依次为3、5、7、9席,除了上述所说的,还要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别去落坐。
如果说,今天你我是请客的主人,在通常情况之下,我们就应该提前到达宴席的现场,而且还要第一个到达要宴请的酒店,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即将要到来的客人,并且还要为来宾引座,绝对不能姗姗来迟,更不允许客人都到齐了,主人却没有到场,如若这样去做了,则体现了请客的人,是个没礼貌没教养、不懂礼仪和规矩的人。如果你是被邀请者,可以不必先于主人到达,可以稍稍的晚一点到达,但也不能来的很晚,到达了宴席地以后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在一般情况下而言,今天的宴席假若说是属于公务类别的宴请的话,还假若说你的老板也要出席此次活动,你我是后勤全过程的服务者的话,我们就应该事先将老板引入到主座的位置上,然后再去请最高级别的客户,坐在主座的左侧位置上,这样的做法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除非这次所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是非常高的。
在外面吃饭点菜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有诸多文化与规矩的。
如若说有充裕的时间的话,最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宴请的主人应该等到绝大多数的客人都到齐之后,先将菜单提供给客人们传阅,并请客人先来点菜。假若是公务宴请,又要担心预算的问题,就要去控制好预算,还要事先去做好饭前功课,去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请客的地点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通常情况来说,如果说今天你我是买单付账的主人,客人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太好意思去点什么菜肴的,都会让你我来作主的。如果说你的老板也同时在酒席上时,千万不能去做傻事,不要因为出于尊重他或她,或是认为他或她的应酬经验是极其丰富的,酒席也是吃得比较多的,而让他或她去点菜肴,假若是他或她主动要求这样去做的话,就除外另当别论了,要不然的话,他或她就会觉得不够体面,是很失面子的一件事情啊,以后定然要报复你我,给一双小鞋穿。
如若说你我只是个赴宴者,就应该去做到客随主便,坚决不应该在点菜的时候,太过于主动热情,抢着去点菜肴,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肴。如若是在对方盛情要求下,你我可以去尝试着点一个(些)不太贵、又不是大家都忌口的菜肴。点菜时还要记得去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向大家问一下:“在座的人,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是否有过敏不能吃的菜肴!”或者说:“有比较喜欢吃的菜肴吗?!”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什么的”……
既不管是同事间的宴席,还是公务宴请,也不管桌数是多还是少,不能在刚开始时,就随随便便的出去敬酒,这样去做了,也是属于不懂规矩、没有礼貌与教养的一种表现形式。唯有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才可以出去敬酒。在一般情况下而言,一次聚餐会,其时间会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最最长的时间,顶多也就在三个小时罢了,所谓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是等过了三四十分钟后再出去敬酒,才是最最正确的一个做法,只因为刚刚开始就出去敬酒,被敬酒的人,他或她的肚内还未曾吃过菜肴,没有拿菜肴来打一个底,就开始敬酒与别人去拼酒了,既是很容易伤身体,也是不利于身心的健康的,不利身心健康的事情,就坚决不能先去做,故而要稍等片刻去做。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饭局中,既有最年长者,又有领导在场的话,首先要向最高级别的领导去敬酒,其次再向年长者去敬酒,还要依据年龄大小的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去敬酒,到最后才能和自己同一级别的同事敬酒。假若是公务宴席,需要和客人相互间敬个酒的话,亦同样是按照上述的操作方式去操作的,是坚决不能搞混弄乱套的。
在饭局的全过程当中,不管是谁来向你我敬个酒,你我是不能立马就去敬个酒的,而是要等过了一会儿以后,才可以去回敬别人,至少是要回敬一次酒。此外,你我在敬酒的时候,绝对是不可以去拣佛烧香的,一个也是不能少的,就算其人没敬过酒,也要去敬酒。
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礼节,更是一种次序与规范,任何人都要遵守的,是不能去打乱乱套的,乱了套的话会被别人瞧不起的!
【备注:文章为作者原创;各种聚会、筷子、菜肴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03月30日星期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