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东县奇秀冰臼群倍受游客青睐

(2018-09-19 16:37:56)
分类: 湖南旅游

桂东县秀奇冰臼群倍受游客青睐

“冰臼群”位于桂东县东水村流往红洞村的一条5公里多的河流中。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石臼”宛如被马踩出的脚印。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3/fe6f6e364eb043c5a2b7ed98dae24ff7_th.png

老一辈的人说,织女骑天上的一匹白马下到凡间,专挑山高路陡的深山老林游玩,来到桂东普乐的时候,由于山高路陡,白马的马蹄受伤,一个个马蹄印就留在了河边。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3/2b782ac45d4d49e4b1e8dc7828c6c239_th.png

这些散布在村河流中的“冰臼”,有的镶嵌在白色花岗岩上,臼壁和臼底天衣无缝,手顺着它那光滑细腻的“肌肤”可以一滑到底;有的在水下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圆环,组成非常有趣的水下冰臼。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3/854416b25f3f40a482c4f41219bd63a2_th.png

面对200余米的冰臼群, 一路数来:这是仙鹅戏水、这是双龟对语、这是半钩新月、这是古式糍粑臼、这是闺间浴池……千姿百态,错落有致,威武雄壮与秀丽并存,可谓是大自然赋予的“无价之宝”。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3/4f94914a255247c6937be7909d563339_th.png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23/7fb6500f4e0648808bfb0e8eb6a621bc_th.png

冰臼群是罕见的自然奇观,既神奇又奥秘,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对研究第四纪地质历史、古气候、古环境变迁和全球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际材料和依据,也是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一处奇特景观,倍受游客青睐。

桂东发现三百万年前冰臼群
桂东发现三百万年前冰臼群

 

  图为桂东县普乐乡东水村的冰臼群。周巍摄

  本报2月6日讯(记者杨晓丽通讯员周巍)今天,桂东县普乐乡东水村村民奔走相告:分布在村河流中绵延数十里的“马蹄印”,已被专家初步认定是两三百万年前的冰臼群,是由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奇特地质现象。这是我国冰川研究权威韩同林教授根据有关资料作出的判断。

  冰臼组合稀奇古怪

  “冰臼群”位于桂东县东水村流往红洞村的一条5公里多的河流中。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石臼”宛如被马踩出的脚印。老一辈的人说,天上的一匹白马下到凡间,专挑山高路陡的深山老林游玩,来到桂东普乐的时候,由于山高路陡,白马的马蹄受伤,一个个马蹄印就留在了河边。神秘的传说曾让当地不少老百姓对“马蹄印”顶礼膜拜。上个世纪90年代,桂东兴起开发小水电的热潮,在这条河上游建了一座金狮电站,随着大坝的建起,电站下面的河水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出来,这些冰臼也随之浮出水面。村民们这才看到,这些散布在村河流中的“冰臼”,有的镶嵌在白色花岗岩上,臼壁和臼底天衣无缝,手顺着它那光滑细腻的“肌肤”可以一滑到底;有的在水下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圆环,组成非常有趣的水下冰臼。这些石臼直径最大的有1米多,最短的只有几厘米,基本分布于同一岩面上,内壁都十分光滑,形状却各具特色。冰臼与地面(岩面、河床)近乎垂直,口小肚大,底平,既无进水口,也无出水口。

  专家认为石臼是冰臼

  奇特的“石臼”是如何形成的?2006年12月,20多名地质爱好者和户外活动爱好者得到消息,来到普乐乡东水村进行现场勘测,并将发现冰臼的消息发布到网络上,很多地质学者看到后说,这应该是冰臼。

  有“中国冰臼之父”之称的韩同林教授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研究员。他在接到桂东县旅游局发去的照片后,回信表示桂东的石臼是典型的“河谷冰臼”。2月初,韩同林教授几次来电肯定地说,根据邮寄去的多幅图片和普乐乡当地一些地质情况分析,在距今大约200万年至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普乐乡东水村曾被冰川覆盖,可以初步认定普乐乡的“马蹄印”为冰臼。他解释说,所谓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作用,形成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故称之为“冰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证据。

  韩同林教授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冰臼群是罕见的自然奇观,既神奇又奥秘,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对研究第四纪地质历史、古气候、古环境变迁和全球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际材料和依据,也是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一处奇特景观,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好教材。得知冰臼群由于修电站遭到一些人为的破坏后,韩同林教授忧心地指出:“地质景观一经破坏,不可再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的保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