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凉山悬崖村及周边地理考察记\"悬崖上的村庄",远方没有大凉山!

(2018-07-13 09:55:26)
分类: 四川旅游

大凉山悬崖村及周边地理考察记

http://cmsscgc.sctv.com/sctv/1/image/public/201801/20180113165346_mjqiv4ki8j.jpg 

  “悬崖村·古里大峡谷”项目预计总投资约为6.3亿元,计划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预计今年将建成勒尔社-大平台缆车索道、悬空观景平台,同时打造悬崖村的旅游基础设施。随后建成山顶大平台和古里大峡谷的山地旅游度假设施,预计2022年景区可以开门迎客。按照规划,“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将打造成为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彝区特色文化体验目的地和文旅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http://cmsscgc.sctv.com/sctv/1/image/public/201801/20180113165346_drtij4mf78.jpg 

  “古里大峡谷”位于昭觉县的古里片区支尔莫乡、哈甘乡、龙沟乡、且莫乡境内,距县城90余公里,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620米,峡谷长13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谷深达到2200米。峡谷气势雄伟,蔚为壮观。与美姑河大峡谷互为垂直关系,谷内地质结构独特、地形地貌独具一格,光热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性保护较好。在彝语里,“古里”是“九头牛”的意思,“拉达”是“沟壑”的意思。“古里拉达”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彝族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哈野典古、著名的苏尼吉尼东子都来自这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7e06ac4e122f4297bdb963130c0b9fbc_th.jpg      6月1日,“悬崖村”,早晨7点30分。13岁的陈日只准时走出家门,熟练地打开羊圈,山羊被她驱赶着,向村子与峡谷交接的一片灌木和草甸走去。她比姐姐陈熙明小两岁,姐们俩负责轮流放羊。在她放羊的同时,陈熙明也开始为家人准备早饭。15岁的陈熙明是家中长女,有5个弟弟妹妹,最小的才2岁多。她早已成为家中“小家长”。六一放假到6月5日,陈熙明会给妹妹弟弟们洗衣服,去苞谷地帮爸爸妈妈除草,有时候做做饭。弟弟妹妹们除了做作业,还轮流放羊,帮家里做些家务。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91008d3fddb0446fa8b6c8cfdc212c3c_th.jpg      这段时间,同学们从老师和家长那里知道了村里的天梯正在被很多媒体报道。她说,刚开始上学爬天梯,特别害怕,弟弟妹妹们还遇到过危险,对于她来说习惯了天梯的高度,但还是要爸爸接送才安全。她和同学们都听说要修路,这样弟弟妹妹们以后上学就安全了,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心里好高兴”。6月1日,新京报刊发《悬崖上的村庄》第八天,新京报记者带着直播设备,再次沿着孩子们的上学路线,攀爬17条藤梯,进入海拔1400多米的“悬崖村”,记录村里孩子的六一儿童节。

      其实,“悬崖村”孩子们的天梯求学路只是大凉山腹地彝族社会日常生活的一个瞬间,像这样的村落在附近还有3座(苏朱、阿土特图、勒额基姑),古里拉达区域——大凉山最隐秘的所在,所有到访的脚印也都只是一种初探。

      于是我们将悬崖村更多的背景和细节书写并完整真实地呈现出来,通过还原这次地理发现的过程,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去理解悬崖村这种生活方式的真实存在,这背后壮丽的大凉山地理空间、民族灵魂、社会变迁、生产资料、生活习俗和不同文化的历史底蕴,加之接下来为抵达真相干预现实的种种努力与实践,最终促成生活在不同地域里的人们以认同而非同情的心理在遥望中平等关照。

      不要相信路上方的灌木,不要相信路下方的黑石,三个不同角度的制高点观察最独特的谷中谷。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68a4ef03a9d44d9c915cdad3583432f9_th.jpg

美姑河壮丽的大峡谷堪比科罗拉多峡谷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2c4c03403304499888d675b12212a945_th.jpg

美姑河大峡谷谷底,堪比科罗拉多大峡谷。

      出发前,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在谷歌地图上已经对昭觉县古里拉达这片神秘区域做了详细的搜索,当黄茅埂、龙头山、狮子山这些大凉山的地理标志,以及美姑河、古里拉达大峡谷、悬崖村这些秘境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不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海拔3500米到4000多米群峰嵯峨的分布比看地图册要清楚得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25d15a70db264420bb47677d6f231071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5804460126a24be5836f5d4a52bcfcf9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12df2153aa004e14b61c19dbffee5e52_th.jpg      昭觉身处四川大凉山的腹地,它的北部是美姑县,在昭觉和美姑的东部,翻过南北走向连绵的黄茅埂,坡的西面就是属于小凉山的雷波县。1952年昭觉成为凉山州州府所在地之前,这里在四川西南地区一直处于遗世自主的状态。

      1941年7月1日,由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曾昭抡教授率领的“川康科学考察团”考察的地段,以西昌为起点,向东经昭觉、美姑到雷波,横越大凉山顶峰黄茅埂的沿线,累计里程约506华里。在当时出版的地图上,这一片区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内容情况不明”,即使是西洋探险家对这里零星的几次尝试,也大多无疾而终,所以曾昭抡的行动在当时可谓一个创举。

      半个世纪过去,凉山在中国的现代化计划中仍旧位处边缘,《我的凉山兄弟》里写着:不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还是整个中国相比,凉山在70年代仍是全国经济发展成果最差的区域。而从现在开始,凉山州已明确把旅游业作为全州首位产业来谋划,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凉山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因此我们此次地理资源考察重点之一也落在这个区域。

     实际进入古里拉达区域后,我们首先选择了不同角度的制高点来俯瞰观察这里最独特的谷中谷。

      第一处制高点是被杨勇称为“大平台”的地方,远处支尔莫乡一带海拔4000米壁立高耸的龙头山与狮子在云雾中对峙,两山之间形成近3500米的深切峡谷。视线由远及近,干支流谷顶平台高低错落分布,谷中有谷,直插谷底,险峻巍峨,隔沟相望,难以到达,而平台顶部平坦阔,景色如画。美姑河在其下游段展示出非常壮观的峡谷形态,最宽的地方也就2公里,杨勇认为其形态特征与科罗拉多大峡谷具有相似性:峡谷由巨厚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组成;峡谷顶部保存着完整的夷平面,美姑河谷顶夷平面被支流切割分异,形成3-5级岩肩平台,错落分布,彝族人选择它作为居住地而避争斗和战乱,成为今天诸多的悬崖村。从大平台往下看岩肩平台上是哈甘乡翠绿宁静的村落。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94ef54136bef465da7dfb525ef4be21c_th.jpg

哈甘乡翠绿宁静的村落,吉克氏族的发源地。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7ab8254de9c343cc9de5b80d921df27d_th.jpg

最远的山头就是龙头山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8d6646b561b44f989fb87259f2f926eb_th.jpg

两座相连的山峰被当地人称作瓦吾达莱

      龙头山一直是大凉山自然地理的标志,昭觉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克劲松说云雾里的龙头山也是他们吉克氏族的诞生地,更是彝族其他诸多家族的居住地。凉山彝族原始宗族组织形态是由部落、宗族、大家支、小家支、若干父系个体家庭组成,形象地说,宗族好比一棵大树,分衍出来的大家支和小家支,就像这棵大树的分支,其家支全体成员就像这棵大树的叶子,由此构成了彝族人一环扣一环的父系宗族家支血缘关系图。谈及龙头山,凉山民族文化研究所马尔子所长解释说大凉山彝族2000年前从云南昭通一路迁徙而来,很多家族就居住在龙头山脚下,因此龙头山只是吉克家族的发源地,是其他家族的居住地而非发源地。

      谈及龙头山,凉山民族文化研究所马尔子所长解释说大凉山彝族2000年前从云南昭通一路迁徙而来,很多家族就居住在龙头山脚下,龙头山只是吉克家族的发源地,是其他家族的居住地而非发源地。彝族单姓村落很少,复姓居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一棵树上开着不同的花。

      古希腊人说,音乐和天文学地理学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天文学地理学是研究永存于外部世界的可见物体的学科,音乐则是研究深藏于内心世界的隐秘情感的学科。音乐总有办法发现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些虽然丰满,却不可见的流动的情感,帮助我们确定自己内心的状态。

      被誉为彝人灵魂的吉克老鹰在《山褶》里唱道:“不要相信路上方的灌木,不要相信路下方的黑石,沿着白色的路自然而归”,“你要知道我首先是个毕摩,然后才是个音乐人。在多少个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唯有信仰才是我赖以生存的法宝!孜玛!孜玛!孜玛!”,“回来吧,已逝去灵魂的彝人们,魂归祖先的地方,不要继续迷失自己,久啦,久啦,嘿久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34c072d2549c4271bd4a4d947db044ce_th.jpg

站立在悬崖边寻找信号的彝胞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658faa658b65403d912eccd4cd23ea5d_th.jpg

背着鸡走在探洞的路上

支尔莫才有原始森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1cd126be619b4ca28d0de1f6126885e0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74b616aabe7f48438bb2f7de413684ca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c78980b7911a40c0abd0d1223863c317_th.jpg

原始森林风貌

      凉山位于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之间,是中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山高气寒,故被称为凉山,但凉山这个词到了清代才开始在文献中出现。大小凉山以黄茅埂为界,有着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凉的特点。5月中旬支尔莫乡白天的体感温度已相当热。

      支尔莫乡联络村古则社,丰茂的植被高低错落,云雾从深谷里升起,水汽笼罩在青灰色玄武岩山体上。站在狮子山腰,与龙头山对峙,这也是第二处制高点来观察两山之间的深切峡谷,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讲了当地的一个传说。

      对峙中的狮子山与龙头山两位山神互相不服,于是比武,狮子山山神一箭射中了龙头山上一匹马的前额,龙头山山神回了一箭,射中了狮子山上一只狗鼻子上的一粒米。狮子山神大骇,于是呼风唤雨把自己包裹起来,三天里只有一天放晴,阿皮书记说世世代代的乡民们都是用这个传说来解释为什么狮子山这边云雾这么多。由于云雾的遮挡,支尔莫这一带的原始森林分布密集。而对面龙头山的植被,在他的记忆里,“参加工作22年,刚来的时候那里都是光秃秃的,都是退耕还林之后才种植起来的次生林。”

      高大的树木、高山、大河在彝族人心目中都具有神性,彝族的毕摩文化具有原始宗教的特征,相信自然万物有灵。传说也是有根据的,事实上苏朱社那里确实是地震灾害隐患区。而昭觉县的原始森林只在支尔莫乡生长,有2万亩。

      有大树老树的地方,一定有故事,吉克劲松说,这里以前还留存有沙马甘道土司的剑与鼓,这位土司用鼓声司晨,乡民们也以鼓声作为作息时间,而支尔莫,在彝语里就是钟,风铃的意思。

顺着山褶下到悬崖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bb6a9989cf984f6ea6638ada3aa913fe_th.jpg

远眺悬崖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f9ddf1ac89d94e6cbe76c685be4fd498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ea7aa553f1bb401bb2f228d5d029f6d8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df26016aae6540418ad0cd856c89a1b5_th.jpg

休息点,几年前这里还住有村民

      布色列落海拔2400米,深渊的一半位置大约海拔1500米左右就是此次考察要去的阿土勒尔悬崖村,村子位置再向下到达河谷,落差在800米,布色列落是下悬崖村前的第三个观察点,能完整地看到岩肩平台上的阿土勒尔村落全貌,但无法看到村民出村攀爬的天梯。村子背后的苏八古水电站垂直落差在1180米,在同类梯级电站里位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但因为水量小装机5.2万千瓦,目前还在使用,并入西电东送的电网。

      布色列落,苍琼观平台的景观浩荡极致令人震惊,在杨勇眼里,在地质活动剧烈、金沙江下游水系切割强烈,峡谷深燧的大凉山腹地能有这种地形地貌如此强烈对比分异的景观十分罕见,加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彝族文化习俗的原真保存,完全是现代旅游市场的稀缺资源。他建议以龙头山-狮子山-大峡谷为圈的跨界国家公园理念就源于此。以国家公园模式谋划该地,结合发展转型、扶贫攻坚、民生改善、民族进步、生态保护等一揽子推进,以大手笔谋划旅游。

      在布色列落村扎额支,顺着山褶下到悬崖村,5半小时的路程,这是此行所有人人生里不可多得的艰辛的一段山路,七八十度的坡度,杂草灌木丛生经常遮蔽了先行者的身影,而使跟进者找不到路。而所谓的路也是刚刚走出来的路,一边贴着山壁,一边便是深谷沟壑,最窄的地方甚至达不到双脚并拢的宽度,脚下密林里潮湿的腐叶或是阳光下干燥的碎石经常让人滑倒,头顶要提防猴子往山下砍石头。这其实是条村民多年不走的路。阿皮书记早早通知阿土勒尔村里的年轻人等候在半途,已接应我们整顿休息补充水吃烤鸡。休息点的那处山窝,几年前还有村里人住,因为受到猴子和野猪的骚扰,现在全部搬到山下平台上,与更多人住在一起。再次出发,黄昏所经过的路段,“悬崖猿声啼不住”,四五只土黄色的大猴子在崖壁和树顶飞跃,伺机下手。

       到达阿土勒尔村已经彻底天黑,却在深蓝色天幕里依旧被当地人称为瓦吾达莱的双峰能看到流泉飞瀑。全村的老人都来看我们,听说是从布色列落下来的,他们也觉惊异。晚餐杀鸡宰羊,玉米面、酸菜汤,宾客、同村人、然后是村组长一家依次流水席,席地享用。白天看整个村寨依山而建,村口有不知何时从山上震落下来的巨石,成了村子天然的屏障。每家的饮用水都是来自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用管道接了直接注进水缸。

村落生活与“不解之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33d82b4f7d774b999b3bf0752da34106_th.jpg

村落全景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ee9a5b44165e484daceff0a9dad13607_th.jpg

村落入口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7d83acf1c23947108a172aee290deb1c_th.jpg

村落中最古老的房屋屋顶,石片堆砌的屋顶上压着石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851c7a7b0dce4bd1b96cdeca647f0273_th.jpg

从布色列落下到村里,全村的老人都来看我们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2538e57cd27c46afb338d24c5b9074f2_th.jpg

坐在天梯上休息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4f23936e83fc46abb90c5ef5dacd207e_th.jpg

艰难的上学路

      2000多年前从云南一路迁徙而来的凉山彝族,从滇东北经过漫长的时间岁月,跨过金沙江,然后分别以古侯、曲涅后裔的身份来到宁木莫古,并且在宁木莫古相汇盟誓后,古侯、曲涅的后裔们又再次向各自约定的固定方向迁徙游动发展,继续不断地寻找各自理想的居住地。在经历了很漫长很漫长的历史时间岁月后,最终形成了现今凉山彝族这种大聚居小分散的居住格局。

      像阿土勒尔村这样选择在岩肩平台上铸村,在当时是躲避战乱的好办法,自给自足的种植养殖生活,一切都依靠自然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需要与外界有更多的联系。而时至今日这个信息交流的社会,在盆地和山顶相对高差达到千米的地方,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出行异常困难。

      进出阿土勒尔村除了布色列落的这条路,还有直线距离更短的天梯。之前报道的村里学生到勒尔小学走的就是这条。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需要爬下天梯,再走上7公里的山路,去到河谷的莫红小市集,每隔5天会有一次集市。阿皮书记说,乡里要开会,与阿土勒尔邻近的另外三个悬崖村——苏朱、阿土特图、勒额基姑消息都是靠一站一站的传递,比阿土勒尔村更困难的村子连信号都没有,也没有天梯。与顺着山褶飞沙走石随时可能滑下悬崖的路相比,用藤条和铁索绑在一起的天梯是快速高效的,甚至也相对“安全”,掌握好身体的平衡、保持体力,其他的意外因素相对可控。

      爬天梯有讲究,上山女的走在最后,下山,女的要走在最前,这是阿土勒尔村出行的礼仪。阿皮书记说,悬崖村还有的特点就是离婚率为零,因为女人靠自己基本走不出去。村里的男人要结婚怕外面的姑娘不肯嫁上来,就在山下的河谷安置一处小房子,等和姑娘相处久了再告之以实情,实乃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阿土勒尔村还有未解的谜,为了对当地的传说一探究竟,杨勇力邀重庆著名的攀岩人石成明,在崖壁上进行了一次探洞。洞穴高度500米,肉眼能看到洞口有木棍支撑,按当地人的说法洞里有古代人类文化痕迹,甚至有藏宝的可能。小石探洞的结果显示,这是处夹杂了灵灰岩和硅质白玉岩的玄武岩上不规则的张性裂隙空间,并不是发育完整的溶洞,洞深七八米,尽头有人工采硝的痕迹。望远镜里,洞旁不远处的崖壁上还有木栈道痕迹。

       跟山下勒尔小学的校长谈及此事,他说早就听老一辈说过,以前的人为了抢地盘,他们用藤条攀登绝壁,四处找火药的原料硝,曾经误以为有些洞是国民党时期的火药库。口口相传的故事最终与实际的探索相吻合,也算是解了一个“不解之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8f6308db24444decaf2efa5f18ad2854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d4107f8502f844c184e0da39c2fa8ead_th.jpg

善良朴素的彝胞们烤鸡宰羊迎客

建构“生境”,美丽生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b8980ddec997405a99fa9d5bd5478c35_th.jpg

高原台面疏树草地生态系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4a28594a183d423a8e61175ab0565889_th.jpg

龙头山下高原台面湿地生态系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2/4e5672409e0941a98a3ffb149078eff3_th.jpg

金黄色的索玛花

      用报社同仁的话讲悬崖村求学路的报道向我们呈现了我们想象力之外的另一个中国景象,某种意义,这样的报道,也是让这些失声于现代中国主流生活视野之外的人们,借助媒体,向外界呈现了自己的渴望。采访中认识的彝族朋友告诉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都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在看,都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它的真正内在。

     “关于我的家族,关于龙头山、关于毕摩,我很乐意给你说,但我怕我想表达的你不一定感兴趣,其实那天在古里拉达我就想告诉你我的祖先所征服的山崖绝壁、广袤森林,包括你看到的悬崖村对我们而言,概括起来就十个字:男人的鲜血女人的眼泪!我不想让我为之骄傲的英雄和传说,如今以这种方式来铺陈在世人面前被嘲笑!你们为村民做了件好事,村民也善良地感激着你们,他们大多也看不懂报道下面的评论!”

      我告诉这位朋友,之所以将考察悬崖村更多的背景和细节书写下来,正是要回应那些不负责任的猎奇说,这种指责的背后恰恰是长久以来,现代文明社会里的都市人对少数民族地区还停留在“唯风情”论,“唯恐惧”论的褊狭认识上。关于彝族民族的现状,从表面看,他们有很多与文明不相称的陋习,甚至似乎游离于现代社会,但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大多数彝人不乏优秀品质,我的同行者写道:“我所见的悬崖村乡亲们的品格,足以让城里人汗颜,他们勤劳、善良、坚韧,对于所有进入这个村的外来人,无论是探访还是好奇,不问缘由,都给予极高礼遇,而且无数次冒着危险接送上下的来访者,村里人的美德,是贫困之外的东西,远高于心灵荒芜的钢筋森林里的现代文明人。”与其深究造成巨大差异的历史或现代根源,不如换之以科学性的,建设性的实践和努力,对凉山人民来讲才是最有帮助的。

      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生存之美在于能精妙地应对千姿百态的环境,并能顺应环境的巨变做出创新。“我倒认为,彝族的生存境地是优越的,至少比藏区好,比黄土高原好,比深受污染的华北大地好,怎么能说不适宜生存而要搬迁呢?这是值得注意的一刀切式的扶贫思维。”杨勇认为,只要引导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到位,政府和社会给予更人性化的关怀,扶贫措施一户一策,一村一策,彝族的优秀品质一定会得到激发和调动。

      建构自己民族的“生境”,美丽生存是切实可行的。

"悬崖上的村庄",远方没有大凉山!

川大凉山,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十二五期间,大凉山地区有69万人成功脱贫。然而,剩下的38万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72户人家居住在这里。

这个村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所在位置就像三层台阶的中间那级,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险的。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上小学,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美姑河一路向北,奔腾不息。

从昭觉县城出发,顺着美姑河,驾车行驶两个小时,就到了牛觉社,勒尔小学就在这里。从这里往上走,爬山三个半小时后,就可以到达著名的"悬崖上的村庄"——昭觉县支尔莫乡勒尔村勒尔社。

2015年,昭觉县投资100万元,用钢管打造"天梯",对进出勒尔社的路进行加固改造。

2016年11月,工程全部完工,钢梯不仅让村民上山的时间节省了半个小时,也比过去的藤蔓梯相对安全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02934bbfefdf4885aa4e3260d72902ba.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68a8ec14df7c437ea4d22f95f6630232.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16f69f2692a84305814b52e663e69ca9.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6093ce98b2b24328bb187e19a795e58b.jpeg

改建后的钢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aec4206f5f5043099ae1f5515da71404.jpeg

在三个家长的保护下,他们大约用了2个小时,从学校到达"悬崖村"。然而,上山容易下山难,遇到雨雪天气,村里人就不再外出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9eedcfb7cf504af39013aaec5d54659b.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790a7a8e891d42d7955fd99e6e3e0588.jpeg

2013年2月22日拍摄的藤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d32bd36fbd2c4a02845999a243e843ab.jpeg

2016年以前,村民上下山及孩子上下学攀登的藤梯……

你敢走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e774b2ab374d4113a82599d44a370c7f.jpeg

曾经,孩子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每天爬藤梯上下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496252bd5e374700b405e168b6c67e54.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d2e588ae15614b46933af8bdee0c34ec.jpeg

孩子们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特别是坐在突出悬崖上的两个小孩,看的我心惊胆颤,孩子们却如坐平地般放松!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c7aab087e76b4f83a2de4790d7d8ffc1.jpeg

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几位村民攀爬悬崖上山,要经过十多个钢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3966b2b91c38444a882e03e038e6c002.jpeg

阿土勒尔村过去曾建有连接山下的索道,不过开动一次索道需要几百度电,村里人根本用不起,后来索道就拆除了。

陪同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阿皮几体告诉我,如果单从安全问题考虑,在现有的崖壁道路上用钢筋焊接的梯子代替藤梯,再添加防护栏,怎么也得耗资几百万。如果通路,就要全盘考虑相邻的同样没有通公路的依沃阿觉村和树主村,三个村大约300多户,1420人。打通三个村子和外界连接的公路,大约需要五六千万。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224467da4ca646ea86ef510a0898dea0.jpeg

村民走到悬崖边搜索手机信号。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f125c2538a854d2e8312341c23576107.jpeg

晚上,村民坐在玉米秆上搜寻手机信号,村里没有发射塔,全靠山下发射到的微弱信号接收手机短信和打电话。

"悬崖村"地处大凉山系南段狮子山下的美姑河大峡谷区域,在当地调研过的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表示,这里的大峡谷堪称世界级的景观,除了密集的谷中谷形态的峡谷群以外,悬崖村的天梯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在险恶环境里生存的"活化石",是人们体验的"活标本"。

不过阿皮几体说:"目前,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修一条安全的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719de598b0ef4bdcadd24394edcdb0da.jpeg

勒尔村全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9ccff97e73204f89bee62229b1119c90.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181833e9ec5a484e9f85307af6e527d3.jpeg

航拍器俯瞰位于悬崖边缘的村民某色拉则的家,他家的后院门推开就是悬崖,房屋所在位置也是全村最高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82ed7b6bc943474c87a81be85de711cd.jpeg

今年,县里在村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花了100万给家家户户买羊,不过,这些新增的羊仍然无法转换成商品,并没有给村子带来改变。

对于"悬崖村"何去何从,昭觉县希望通过当地潜在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通过保护性开发,以"旅游扶贫"带来改变。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3b1646c925584e9aba5a00807ddbbf31.jpeg

由于安全和贫困问题,阿土勒尔村还有很多适龄儿童没有进过学校。

图为村子里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们。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f73f243b8430435293c1180f56a17e26.jpeg

清晨6点多,30岁的陈古吉就带着背包绳和另外两个家长一起下山接孩子。村里身手敏捷的年轻人,下山通常需要1小时,上山90分钟,对于外来人,通常是这个时间的两倍。

9点多钟,勒尔小学校长吉克拉者带着15个孩子到山下,其中有陈吉吉的5个孩子,4个女孩1个男孩,最小的男孩叫陈木黑,6岁,读学前班。

爬山开始前,陈古吉用背包绳绕过儿子陈木黑的胸口,在背后打上结,以确保他的安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1095c48e86384d7d8978f9a954f29c01.jpeg

虽然贫穷,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的小女孩,仍笑容灿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4bc44ffef1324a87bec6febb4f481e96.jpeg

村里很多到了结婚年龄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吉克尔布告诉我,山下娶个媳妇大概15万,山上一般要加3万块钱,即使这样,外村的女孩很少愿意嫁到山上。村里的女孩子出嫁也会被压价,通常要比其他村子的女孩少3万左右的彩礼钱,大概12万。

"村里没有收入来源,男人结婚难比登天。"阿皮几体说,村里大约有一大半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777af29a7dea4681b9588be3c4732ae3.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1fbab319a3af4a8a83fe520983f9f5da.jpeg

昭觉县委办公室吉克劲松说:易地搬迁主要问题是易地意味着失地,农民搬迁到城市附近后生计是一大难题,现在的"悬崖村"其实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很好,致富不难,青花椒等特色农作物的品质好,产量高。关键制约在交通,但是修路成本过高,造价大概在6000万左右,上面的住户少,投入和产出极不相称,政府根本无力筹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9f22dbb872c8438bbdc358cb4614f3d1.jpeg

按彝族风俗,纯朴的村民们开始宰杀羊仔,为离开的客人送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146c7b9cb9b74d41b6e53edfaa215d27.jpeg

悬崖村变化巨大: 2166阶钢梯取代了破旧的藤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4c661de5ebf54797bc4cf72d100bea2f.jpeg

攀登悬崖的钢梯因安全因素,拆除了坡陡地段,山下的悬崖村勒尔小学新教学楼主体钢架已经建成,在外经过专业攀岩培训的悬崖村青年已经回到村里,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游人攀爬钢梯到悬崖村,悬崖村下的美姑河峡谷也渐渐被窥视到了秀美的一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7f4aab04af7241b2bfa33c53e878fe6b.jpeg

据悉悬崖村的旅游开发规划方案已经通过,昭觉县也将借此机遇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旅游大县,用旅游产业来引领悬崖村的脱贫致富, 值得欣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31/585a5bcb91a343e6bf45e1bd4456fed1.jpeg

题外之音:这些年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给于大凉山的援建与扶贫,应当说太多太多了……贫穷的大凉山要走出困境,需要当地的人们丢掉懒惰性与愚昧的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更不能继续心存"等待扶贫是理所当然",提高教育水平,努力自身发展才是硬道理。"扶贫不是养懒汉",当地的这一条警示标语,也从另一面反映出当地人的病态现实存在,深感然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