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天梯上学路”悬崖村相邻,这座村子被人称为云端上的村子\悬崖上的村庄 彝族村民曾经靠云梯下山

(2018-04-12 15:26:06)

与“天梯上学路”悬崖村相邻,这座村子被人称为云端上的村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0983627bb04e4a248c2b3708fa6769fa.jpeg“我穿山越岭来看你”,这句话放在依沃瓦觉村并没有任何夸张成分,实际上到依沃瓦觉村的路途还要比想象中更为艰难。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540845f3f8984164aeb20c61a61a2990.jpeg依沃瓦觉村位于四川凉山昭觉县支尔莫乡,这是一座基本上与世隔绝的贫困村。连绵不绝的群山,阻隔了依沃瓦觉村通往外界的道路,如果没有做好万全准备,轻易踏入依沃瓦觉村意味一场冒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31df4a7fdd9142d9960187743122856b.jpeg这里是中国最原始的地带,高海拔以及风云变幻的气候环境,阻挡了现代文明的闯入,也保留了最真实的自然、人文景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34eb34ed5db44c438008396288c729c2.jpeg一遇云雾天或清晨起来,山腰上的村落、悬崖边上的木屋便置身于云海之中,若隐若现十分壮观,驴友们亲切地称为“云上的村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69b287cbabbc495ca5640b4de9de0e61.jpeg每年只有寥寥数几的摄影师和驴友,结伴进入依沃瓦觉村,剩下便是公益组织和大学生支教。对于从山外进来的陌生人,村民十分高兴,就好像多年未见的朋友忽然来探望自己一样。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57828733d7964e63923ef74eb4731887.jpeg徒步进入大山,意味着你将面临与世隔绝的环境。这里不通信号,对于习惯了现代文明的驴友,无异于一场精神考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980ce38dbd544f1489e741458a19a15c.jpeg山地贫瘠,农业工具落后,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为生,这里也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5416753a5dfe40fea3633c3f79501266.jpeg喝一口自来水依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尽管早前有自来水管,但由于年久未修,已多出漏水,基本无法使用。所以没有人奢侈到用自来水沐浴,人们也无法想象用自来水洗澡是什么概念。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1/afdac10f453b4c5c818ea12f86e1faf9.jpeg全民关注的“天梯上学路”悬崖村阿土勒尔村与依沃瓦觉村相邻不远。一夜成名后,阿土勒尔村的天梯换上了钢梯,并有旅游集团欲投资3亿多打造旅游景区。阿土勒尔村是幸运的,而相邻的依沃瓦觉村的未来却没人知道。

悬崖上的村庄 彝族村民曾经靠云梯下山

在峡谷两岸的平坝、台阶、山坡、崖壁平台,巧妙地散居着大量彝族同胞。据史料记载,他们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虚恨部”人的后裔。

http://n6.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Sne2AAEnew2a-m0732.jpg

白熊沟是胜利七组的进出通道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雅安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交界处,东起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大沙坝,西至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南界凉山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

http://n3.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PDYHAACiRmwppSA817.jpg

宝水溪沟至甘洛石圈子的栈道遗迹 

http://n8.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Nfc8AACTCPEKCo4283.jpg

当地物产花椒

http://n2.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Q0ZNAACViZRffuY144.jpg

丁木沟绝壁栈道

http://n3.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PLzEAABbTe1_2nI615.jpg

二坪村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

http://n3.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XWxgAACTQXlS1ao139.jpg

二坪村民

长26公里的金口大峡谷两岸,孤峰林立,绝壁千仞。在悠长的峡谷间,镶嵌着诸多小峡谷。这些小峡谷险幽变幻,深不可测。每到雨季,大小峡谷的崖壁间、山峰上,悬泉、飞瀑不断,阳光照射,熠熠生辉。而在峡谷两岸的平坝、台阶、山坡、崖壁平台,巧妙地散居着大量彝族同胞。据史料记载,他们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虚恨部”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勤劳勇敢,骁勇善战,在近代史上演绎了诸多的传奇故事。

http://n7.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DFlYAACPHg0mpSE622.jpg

二坪村民居 

http://n8.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Z4R2AACILa3RXpw661.jpg 

咕噜村 

http://n5.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KArBAABs60ivNmc998.jpg 

咕噜村栈道

http://n10.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iAKy35AADCgiKAOuU347.jpg

古老的交通工具溜索

http://n3.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PKPDAAEYRpGp4Qc662.jpg

马过索桥

但由于沟谷幽深,山崖陡峭,两岸村民出行异常艰险。峡谷入口,大渡河南岸的宝水溪沟是乐山市金口河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界沟。在成昆铁路修建以前,甘洛县乌史大桥乡石圈子村的彝族同胞购买生活必须品都是到金口河区和平场镇,沿途要走栈道、攀爬绳梯木梯和宝水溪沟独木桥,来回一趟要花六七天时间。目前的宝水溪沟山崖还保留有大量的独木栈道遗迹。上世纪六十年代,成昆铁路的修建,极大的改变了峡谷两岸村民的出行状况。在关村坝火车站、在汉源苏古和甘洛乌史大桥乡田坪村之间,修建了两座铁索桥,两岸村民过大渡河不再冒生命危险溜索。近几年来,大渡河流域电站梯级开发,随着深溪沟电站、枕头坝电站的开工建设,原来的铁索桥变成了如今的钢索桥和彩虹桥,峡谷两岸村民的过河难题得到基本解决。 

http://n6.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EwvcAAC6aImZaBM513.jpg

牵马尾的小孩

http://n3.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ITgvAACLt1lWj7M235.jpg

去赶集的老人 

http://n7.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EePmAAC4NTlbvy4413.jpg?enable=&w=550&h=368&cut= 

山核桃 

http://n2.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EVxdAABtyCzYf38693.jpg?enable=&w=550&h=373&cut=

山脊缓坡上的树铁锅村 

http://n5.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Sxv3AAC8DylaWlQ132.jpg?enable=&w=550&h=376&cut=

山坡上的房屋

胜利村是金口河区永和镇位于峡谷腹地的一个偏僻的行政村,全村有七个村民小组。全村除了位于“道林子”的一组外,其余6个村民小组、近百户村民,全部分散居住在丁木沟和白熊沟两岸的峡谷山巅,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村民下山购买日用品,全是攀爬极为陡峭的崖壁、绝壁栈道。过去每年都有多人干农活或上下山,掉下悬崖摔死摔伤的情况发生。村落与村落之间,沟深山险,有的相距仅有30米,却也要走大半天时间才能到达。我曾于1995年到该村采访,从海拔最高的七组白熊沟走到最低的一组道林子,共花了五天时间。近年来,当地政府实施旅游扶贫计划,修建了道林子上山之养善坪、核桃坪的栈道,安装了安全防护栏。把山上交通不便的70余户村民,相继集中搬迁到“道林子”,打造了旅游商品一条街,鼓励村民开农家乐,开家庭旅社。

http://n3.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VKLzAADndN2opEQ190.jpg?enable=&w=550&h=376&cut=

山中小道

http://n6.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IW8kAADQA4ZxuL8551.jpg?enable=&w=550&h=363&cut=

田坪村小卖部

古路村隶属于汉源县永利彝族乡,位于大渡河北岸、老仓沟一线天铁路石拱桥右岸的绝壁之上,是一个近500人的彝族村落,被外界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古路原名“啯噜岩”,历史上著名的“啯噜岩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清嘉庆十九年(1814)四月,清溪县松坪土司管辖的呷哈支彝民于啯噜岩掀起反抗官府的斗争,附近彝民纷纷响应。清政府迅速组织官兵,残酷镇压,活捉处死彝人头目等100多人。事件之后,州府将清溪县松坪土司管辖的岩窝沟以东二十六地(包括今金口河区的金河、吉星、永和、和平、共安、永胜及峨边彝族自治的宜坪、杨村等)划归峨边厅管辖。二十六地彝民被改为象征太平盛世的三句话十二字的汉姓即“边疆永靖、共乐升平、连茂安康”。古路村民的姓氏就是从这里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http://n5.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HA80AADNGx2U2tA140.jpg?enable=&w=550&h=327&cut=

田坪村一组

http://n5.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Y4RxAADc6F1097o651.jpg?enable=&w=550&h=387&cut=

铁索桥

古路村,山高路险。村民下山,过去都是从山里采来像锄把粗的野藤子,把它拴在上面的树桩上,拉着野藤子往下移,而且身上还要背上几十、百把斤的山货,用于换盐、布等日用品。稍不留神,就会坠入陡崖,死无葬身之地。直到修筑成昆铁路时,工程队看到他们就像猴子一样在悬崖上荡来荡去,用钢板在“一线天”处焊起了一道道钢梯子,古路村的人才结束了在树藤上“荡秋千”的历史。2003年,政府出钱,村民出力,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六七十厘米宽的路,便于村民下山采购物资,当地人称之为骡马道。这是村民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最近几年,该路又进一步拓宽,增加了安全措施,村民上下山安全多了,到古路村徒步探险、观光旅游的增加了不少。 

http://n1.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mASYrIAAEEnkY96UA255.jpg?enable=&w=550&h=345&cut=

县崖上的小道

二坪村地处大渡河峡谷南岸1800米的悬崖上,隔大渡河与汉源县马拖乡苏古村相望,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彝族山寨,属于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的取名源于村子在大山中所处的位置。这座巨大的高山,共有三个平台。第一个平台在大山的三分之一左右的高度上,因为这里相对海拔较低,田地较多,所以称田坪而不叫一坪。处在半山腰的就是二坪,再往上山顶的地方是三坪。每个台地的峭壁相对落差600米到900米,三坪面积最大,海拔约2800米,是个天然草场。

通往二坪的道路极其艰险。以前要从汉源县的苏古,过乌史大桥大渡河铁索桥,走一段崎岖山崖陡峭小路到达田坪,这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田坪到二坪,好比登天还难。先要爬一个多小时的山坡才到田坪至二坪的绝壁第一道木梯(又称云梯)。绝壁实在太高,约有500米。上下绝壁必须要攀爬五架木制的云梯。云梯悬挂在峭壁上,一头用藤条拴挂在乔木根上,另一头拴住地上大石头。就是这悬空的五架云梯,连接着二坪村与外界的联系,村里人也因过这五架云梯太危险很少出门,这里成了甘洛县最封闭的村落。现在,通往二坪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修建了横跨大渡河两岸的深溪沟公路大桥,修通了省道306线深溪沟大桥南岸至田坪、二坪的村级公路,新修了9000米的田坪至二坪的人行道马道,在绝壁上新开凿了1000米人行的羊肠小道,村民上下山容易多了。

http://n5.cmsfile.pg0.cn/group1/M00/16/6F/Cgqg11hI-3qAEN8mAACSRHwxPD8054.jpg?enable=&w=550&h=347&cut=

运送物资主要靠马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