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溪:湖北最后的处女地十八里长峡\竹山最美的风景:堵河画廊\湖北最古老的河在房县\郧县:原始古朴的

(2018-03-26 10:04:23)
分类: 湖北旅游
竹溪:湖北最后的处女地十八里长峡

 进入鄂、陕、渝三省市交界地带湖北竹溪县向坝乡十八里长峡境内,呈现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原始的森林、山峦、泉水,一切都是那样的原汁原味,一种震撼心田的苍凉之美,淡淡地从远方地平线飘来。此时,我才深刻地感觉到语言的匮乏。无疑,竹溪十八里长峡是湖北最后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
 十八里长峡位于湖北竹溪县南部,距县城230公里。北起竹溪向坝乡与双坪采育场(大禾田)交界处岔河村,南迄双坪采育场与向坝乡交界处吊楼子。峡长18华里,故称十八里长峡。1988年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升格为湖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与湖北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交界,西、南与重庆市双阳自然保护区毗邻,北与竹溪县桃源乡相邻。保护区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23公里,总面积为30459公顷,核心区面积11188公顷,至今无人居住,一切景物呈原始状态。森林覆盖率90%。境内最高峰葱坪海拔2740米,属大巴山脉。
 据说,由于此峡峡谷幽长,峭壁林立,加之天光冥暗,自古无路可走,处于与世隔绝状态,少有人知,因而当地人又将其称为天神峡、龙女峡等。多少年来,十八里长峡犹如深闺少女,少有人识,直到1978年兴建竹溪泉(溪)双(桥)公路向(坝)双(桥)段取道峡谷时才被发现。自此,她古老而神秘的面纱才逐渐被撩开。
 十八里长峡集峨眉的秀、华山的险、武当的俊、张家界的幽于一身,又以自然原貌的绿色植被覆盖独占一绝。境内群峰竞秀,峡谷跌宕交错,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湖北省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北亚热带原始森林群落之一。现已查明有维管束植物172科905属252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43种(中国特有分布植物38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Ⅰ级5种Ⅱ级21种,国家珍贵树种17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3种),并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红豆杉群落(4500亩)、原始珙桐群落(5000亩)和极为珍贵的“小勾儿茶”植株(32株,最大单株高12米胸径13 .5厘米)。脊椎类动物26目80科307种,其中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录》的有48种(Ⅰ级2种Ⅱ级46种)。区内生物多样性和富集程度高,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物种基因库,生态保护和科研价值很高,是研究我国珍稀动植物的一部天然“百科全书”,是湖北省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北亚热带原始森林群落之一。同时,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以原始森林、奇特地容地貌、秀丽山川瀑布、高山牧场和珍奇动植物为主的生态环境。
 十八里长峡以自然资源取胜。自然资源有峰崖景观、河潭景观、瀑布景观、洞穴景观、山石景观、植物景观。其中峰崖景观有,如虎口拨牙、合欢壁、春梦残卷、太极岩、八仙九翁、落日孤城;瀑布景观有,香汗瀑、流苏台、垂涎三尺、山漏、银河飞溅;河潭景观有,怡情潭、蟒妖潭等;洞穴景观有,太极洞,南坪天坑;山石景观有,绿毛龟、盼月台、遗剑石等。规划中的十八里长峡风景旅游区分为怡情潭、抒怀涧、忘形谷三个景区。主要景点有八仙峰、济公岭、仙乳峰、火炬崖、一线天、枪刀崖、石箭林、干龙洞、长峡瀑布、三王寨等。其中干龙洞,两洞归一,下洞有暗河流泉,上洞里面的钟乳石琳琅满目,延伸曲折,至今还未探明尽头。建于原国营双坪采育场场部十八里长峡民俗村定期开展秦巴民间歌舞,展示民俗风情。此外,境内还有一个方圆仅2平方千米的“双胞胎村”双坪村(属十八里长峡保护区管理局管辖)。双坪村全村不足1000人。据统计,从二十世纪初以来,该村已经出生26对双胞胎。按科学界一般统计的数据,人类双胞胎出生率为1%到2%,而在双坪村,达到了5%。令人叹为观止。据考证,这一带是堵河发源地之一,有十堰境内最高山海拔2740米的葱坪主峰。双坪河水向西而流,频繁出生的双胞胎可能与水质有关。

  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双桥轿顶山红岩寨半山腰的绝壁上有一天然“山”字,宽约15米、高约10米,白色字体由石英石组成,浑然天成。

  十八里长峡保护区域除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外,还拥有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可分为五大类:
生态文化
十八里长峡区域内海拔相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森林生态系统复杂,森林群落多样,生物多样性十分显著。现已查明植物191科31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43种(Ⅰ级5种),湖北省新分布25种,未经科学记载新种11种;查明野生动物3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48种。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
地质文化
十八里长峡地质地貌独特,山顶起伏和缓,峡谷跌宕交错,最高山峰葱坪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783米。河流急速下切,形成了长达9公里的大峡谷,5公里的“一线天”,河床比降40‰,是我国东半部河流切割最深的峡谷之一。
历史文化
区域内古迹主要有古盐栈道、双桥、张公桥、秦王坟、樟木寨、红军岩及其它古山寨、古墓葬、古洞穴等,相关历史文化有待整理。
民间文艺
主要有秦巴民歌、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
风俗民情
区域内居民祖籍来自川、陕、鄂,因此形成独特的民风、民俗,如衣、食、信、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相关链接

从十堰城区到竹溪县境内的湖北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经房县九道过竹山柳林,穿竹溪向坝乡抵达。一条是直接取道竹山县城过柳林乡。
十八里长峡因峡长18华里而得名。范围北起向坝乡与双坪采育场交界处岔河村,南迄双坪采育场与向坝乡交界处吊楼子,东与双坪采育场南坪工区接界,西与向坝乡交山村接壤。总面积约为170平方公里。
十八里长峡属大巴山脉东段北坡,总面积3万多公顷,主要由山地、河谷组成,地势南高北低,主要地貌由两山夹一谷构成,海拔1000—1800米,最高海拔2740米。主要岩石及成土母质有石灰岩、板岩、页岩、石英砂岩及部分古生物化石类。由于河流急速下切,形成了长达9公里的大峡谷。峡谷中一段长5公里的“一线天”,河床比降40‰,中科院专家认定十八里长峡是我国东半部河流切割最深的峡谷之一。长峡内还有万亩高山草甸,在起伏较大、人迹罕至的山峰上仍保持有4万亩以上的云杉林、桦木为主的针叶林、落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原始森林。已经查明的陆生脊椎动物30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野生植物2523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3种,珙桐、红豆杉林面积达数千亩。珍稀动植物占据了湖北总数的一半以上,是湖北省甚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北亚热带原始森林群落之一。

葱坪(海拔2740米),竹溪第一峰,原名凤凰岭,后因多生一野生植物“天葱”而得名,位于“十八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东南。
自然资源:
峰崖景观
境内海拔2000米以上高峰49座,最高峰葱坪海拔2740米,终年云雾缭绕。主要有:虎口拔牙、合欢壁、春梦残卷、遗恨沟、太极岩、月儿屏风、偷窥岩、苍鹰戏蛇、八仙九翁、唐人彩屏、晨钟暮鼓、落日孤城、济公帽。
河潭景观
主要有:怡情潭、蟒妖潭、隔鱼塘、天池。
瀑布景观
主要有:香汗瀑、流苏台、三叠瀑、独弦瀑、垂涎三尺、惊蛇狂舞、山漏、银河飞溅。
洞穴景观
主要有:月儿甘霖、太极洞、九江洞、干龙洞,还有一天三潮的潮水洞、大湾天坑、黄世皮天坑群。
山石景观
主要有:绿毛龟、盼月台、石灵芝、擎天石壁、神砌巨岸。
植物景观
境内有原始次生林60000余亩。景观主要有:独善其身、伟丈夫、千楸万榔、百年银杏、千年珙桐、红豆杉王、小勾儿茶。
人文资源有:
张公桥
该桥据考证建于清道光年间,为一张姓大户所建,距今约300年,桥长近10米,桥身为两块条形巨石并列而成,桥头有石碑,主要记述建桥经过。
樟木寨
该寨为石垒寨堡,年代已无法考证,寨中有樟木雕成的土炮一门,故名樟木寨。
秦王坟
传为唐王冢,占地5200余平方米,现仅存一石墓室。

十八里长峡风景旅游区分为三个景区,分别为:怡情潭、抒怀涧、忘形谷景区。景区内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巧妙组合,景观相对集中。

十八里长峡风景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峰49座,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860米,终年云雾缭绕、气势磅礴。森林覆盖率95%以上。有森地面积26625亩。幽秘的密林生长着132科591种植物,90余种珍奇动物隐生其间。有国家一级珍贵树种4种:珙桐、光叶珙桐、银杏、红豆杉;有国家二级珍贵树种11种:蓖子三尖杉、秦岭冷杉、刺楸、杜仲、楠木、鹅掌楸、厚朴、水青树(原生种)、椴木(原生种)、大叶榉、连香树;有省级珍贵树种25牙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3种:华南虎、金钱豹、金丝猴,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15种:短尾猴、豺、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苍鹰、凤头鹰、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大鲵、虎纹蛙。
竹山最美的风景:堵河画廊

在湖北十堰市境内,有一条汉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堵河。因下游入江处,有韩家洲堵在河口而得名堵河。俗名“陡河”,因其水流落差大形陡而命名。古名“堵水”、亦名“庸水”,因堵河流经大部地域为古庸国之故。上游有两源:西源为正源名汇湾河,源于重庆、陕西交界的大巴山北麓陕西镇平杉树坪,沿途有49条河溪汇入,其中湖北境内长128公里;南源名官渡河,全长124公里,源于重庆、湖北交界的大神农架北麓的阴条岭,北流经竹溪县南端向坝,东流入竹山县境柳林店,柳林以上名公祖河,以下至新码头名凉台河,新码头至官渡名白河,官渡以下始名官渡河,至两河口与汇湾河汇合后,始名堵河。向东北流经房县、郧县叶滩、十堰、再入郧县至堵河口注入汉江。属山溪性常流河。全长338.6公里,流经湖北省境长235公里,流域面积12431平方公里。堵河流域为元古界各种结晶片石及志留系减变质系组成,切河谷发育,呈V形,天然落差1836米,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现干流建有黄龙滩、潘口等水电站。
 堵河流经竹山县9个乡镇,不仅是竹山的母亲河,还以“峰奇、洞诡、峡险”闻名,是十堰市最美丽的绿色长廊,竹山县正将其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地域名片。
 过竹溪向坝乡十八里长峡景区就进入竹山县柳林乡境内。以柳林乡政府为中心,建有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地质公园。境内高峰叠起,东、南、西三面有24座山峰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为褶皱石灰岩山地。境内南北长50.7千米,东西宽25.5千米,总面积5.4万公顷。区有维管束植物174科730属1760种,属国家珍稀濒危或重点保护植物小勾儿茶、全缘火棘、红柄白绢梅、水杨梅、二乔木兰、金弹子等41种;有脊椎动物26目81科28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堵河源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景观以岩溶地貌和水体地貌最为典型,森林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0.1%,是中国北亚热带植物和物种保存较好的地区,也是世界中纬度地带植被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景区内堵河洪坪段水流清澈蜿蜒,两岸峰奇多姿,更为的奇特的是岩溶洞遍布。白岩寨洞、老龙泉洞、飞龙洞、白龙洞、黄龙洞、青龙洞,每个岩洞可以同时容纳千百人参观,岩洞泉流清澈、钟乳石奇形怪状、洞形更是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位于竹山县柳林境内最南端距县城130公里的墨池也值得一观,墨池地处崇山峻岭、峡谷林海、奇石峥嵘的盆地之中,形状如砚池,故名“墨池”。这里风光绚丽、异洞奇山,即使鬼斧神剑也难雕凿出象南天门、梭罗树、令牌寨、白岩寨、老龙泉溶洞、鱼洞子、黄龙洞、真假瀑布等奇景。

附:堵河源省级地质公园
位于竹山县南部,包括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由于特定的地质背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堵河源融众多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完整的上前寒武系、典型的断裂构造、高山溶蚀谷地,以及无处不在的峡谷、河流、瀑布、暗河、泉水、石林、溶洞等等,构成一幅巧自天成的地质公园景观。
 公园自北向南分为五个景区:1、女娲山景区,以红土层和盆地景观为特色;2、庸都景区,展示了水体景观、文化遗迹;3、九华山景区,以发育河流山岳地貌为特色;4、武陵峡景区,以断裂构造、峡谷、壮丽的山岳地貌发育;5、堵河源景区,地势最高,群峰巍峨,涧峡纵横,溪河交错,是堵河的发源地,以水体景观为其特色。
堵河源景区 
分布在竹山县柳林乡的洪坪河流域内,以侵蚀构造、岩溶地貌、水体景观、河源景观为主。区内的峡谷地貌、瀑布群、古盐道等景观构成洪坪风景区壮丽的亚高山风光。奇异的野生动植物、丰富的水电资源、动人的故事传说,无不引人入胜。景点有大小龙口、天生桥、浪鹰岩瀑布、板壁岩、印模、豆粒状灰岩、尖棱褶曲、古盐道、枪刀山、长村坝岩溶谷地、千年梭罗树、瓮子口瀑布、百步梯溶洞、大湾溶洞、令牌岩、瓮子口一线天、奔泥沟瀑布等。洪(坪)大(九湖)公路贯通其间。
大龙口位于洪坪竹山垭山岭下,为一岩溶泉。泉水出露于一处塌陷的山崖之下,洞口宽高比很大,高0.1~0.5米,宽5.5米,像一张巨口。泉水在夏季喷出时有气浪随着喷出,声音轰鸣,水流凶猛,拍岸击壁,吼声如雷,流量可达1立方米/秒以上。
小龙口为顺水坪河的源头,泉为暗河出口,又名潜龙洞。水从溶洞中源源不断的流出,一年四季水量基本稳定,只是到了夏季水量有所增加。由于岩溶塌陷,在溶洞下游100米处形成天生桥,桥高20余米,宽15米,桥上绿树成荫,桥下水流潺潺,别有一番幽静的景致。
武陵峡景区 
位于堵河支流官渡河及瓦桑河上,距官渡镇5公里,距竹山城关50公里,是堵河源地质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景区以断裂构造、峡谷、壮丽的山岳地貌发育为特色。主要景点有金钢宝杵、深切曲流、以凉台河“V”型谷、尖棱柔褶、波痕、鲁班峡峡谷、松树岭铁竖油杉、单面山、一线天、驴头山、四方寨、古枫香树、笔架山、武陵峡一线天、断层崖、武陵峡中飘石等,是旅游观光、科研考察、避暑休闲的理想天地。武陵峡全长7千米,峡谷平均高度达100米以上,平均宽度仅5米左右,为区内最长、最窄的大峡谷,内有许多大型溶洞群。步行期间,但见飞泉流瀑、九曲回肠,青天一线、地缝深渊,叹为天成。桃花源位于武陵峡中段,武陵峡一线天象一扇窄而高大的石门,石门下面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幽深的峡谷挤出。通过石门进入峡谷,踏着奇形怪状、五彩斑斓的石子前行,行不许久,但闻阵阵桃花幽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继续行进,映入眼帘的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树林。再行二十里,忽然峡尽谷宽,豁然开朗,眼前为之一亮,不远处一片古朴的村落呈现眼前,银色的河滩、碧绿的潭水、依依的杨柳、纵横的田园、古朴的村舍、警觉的家犬、报晓的雄鸡还有那些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村民,俨然就是陶公笔下的“桃花源”。
九华山景区
九华山景区位于九华山及周边田家坝、峪口等地,距离县城36公里的鲍双公路线旁,包括九华山森林公园和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区内山高谷深,森林苍翠茂盛,生物物种丰富,享有“堵河绿色明珠”和“天然动植物园”之美誉。该景区以发育河流山岳地貌、典型地质剖面为特色,包括心型河滩、珊瑚化石群、太极八卦、深切河曲、单面山东省、武当群地层等景点,是堵河源的旅游热点。
庸都景区 
位于竹山县城周围,范围包括竹山县城关、木鱼湖、潘口水库。它以水体景观为主,拥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包括河心滩、二级阶地、耀岭河群、木鱼湖、郭家山等景点。
女娲山景区 
女娲山风景区位于竹山县宝丰镇境内,距竹山城关40公里。景区以红层盆地和女娲山为主要特色。主要景点有女娲山、白垩系红层、绿松石、双龙洞、龙井、大戏场等,是女娲文化研究的理想场所。
 沿河而下,到达距竹山县城70千米的驴头峡省级旅游区,这里是堵河画廊最精彩的部分。集雄、奇、秀、幽、险于一体。面积18平方公里,景区由驴头峡和武陵峡组成,总长15公里。其中驴头峡全长5公里,是由纵切海拔1470米的驴头山和海拔1250米的松树岭夹峙而成,平均宽度约为30米,谷道蜿蜒曲折,逶迤磅礴。两岩峭崖壁立,怪石嶙峋。著名的景点有:仙驴高歌、高山流水、世外桃源、巴王洞府、神农捣药、野人家园、伏羲神洞、奇石银沙、太极龙象等。尤在驴头峡的两岸纵深处有一条更加神奇的峡谷,因其地形地貌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记非常相似,故而得名武陵峡,武陵峡全长33千米,峡谷平均高度达1000米以上,平均宽度仅5米左右,为华中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是8亿年前地球第一次造山运动留下的最古老的断裂带--青峰断裂带组成部分。武陵峡山峦俊秀陡峭,内有许多大型溶洞群,飞泉流瀑、九曲回肠、青天一线,地缝深渊,蔚为奇观。峡谷内原始森林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遮天蔽日,人迹罕至,终日是猕猴出没之地,景色十分迷人。主要景点有巴王洞府、华佗庙、古栈道、龙抬头等。                 
 过了驴头峡,继续沿堵河向下,就到了九华山森林公园。九华山位于县城南部35公里处,海拔最高点1244米。是山岳森林型自然风景旅游区。古称九女山,因传说中有九女住此,才华出众而得名。属大巴山。东西长3千米,南北宽15千米,总面积12平方公里。这里自然风光旖旎,资源丰富,峡谷纵深,飞瀑流泉,古木参天,享有“堵河绿色明珠”和“天然动植物园”的美称。有树种85科295种,中药材150余种,珍禽异兽32种。主要景点有樱花岭、豹子垭、牛角尖、野猪林、水杉溪、橡树坪、观星台、女儿寨、雷打岩、鲁班峡、牛心寨和偏头山等。是国家2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
 再下行,即到距距县城15公里的上庸古都城――田家坝镇。堵河水从田家坝正中穿过,把田家坝分为南坝和北坝两个部分。田家坝建于公元前1600多年,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城镇之一。据《竹山县志》记载,古庸国遗址在长江之北、汉江之南、堵水之滨,竹山县西南——田家坝镇。随着潘口水电站建设,田家坝成为水下“龙宫”,集镇整体迁建到0.5公里外的黄金梁子上。为了传承上庸古国的历史和文化,拟更名为上庸镇。这里的著名的景观有:两河汇萃、三盛庄园、美女晒羞、雄关悬鼓、卧狮啸日、庸都古韵、金盆映月、红花赏艳、梅溪听涛、巴王悬棺等。
 过田家坝镇,有时间的话,不妨去霍河水库看看,水库距县城8公里,始建于1976年,1981年主体工程竣工,1983年枢纽工程建成运行,水库水面3800亩,库容1.038亿立方米,在库区宽阔的水域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库弯、库岛,形成了优美动人的山水相依、丛林相连的自然景观,水库依山傍水而冠名“木鱼湖”。根据8沟、6山、2庙、1亭、1塔、2洞、1岛地形地貌拟建设8大功能区、10大景点,是人们休闲、观光、娱乐理想去处。
 堵河画廊止于竹山县城,而最美最富诗意的景色也达到高潮。竹山县城作为巴楚古镇,风情迷人、风神诱人、风光醉人。龙背山龙头高昂迎宾曲,凤凰山凤凰回旋巴山舞,龙凤呈祥让游人如梦如幻。尤其鸟瞰着整个竹山城文峰塔值得一看。文峰塔又名“文笔峰”,位于竹山县城东约15公里文峰小寨山顶。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为八角锥状砖瓦结构实心塔,始建7级,现存四级半,高约18米,塔基台地25平方米。1983年,竹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必要说明的是堵河下游十堰市张湾区境内有两处国家3A级景区。此外,郧县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韩家州遗址也值得一看:
 黄龙滩电厂工业生态旅游区
 国家3A级景区。位于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距十堰市城区中心约30公里。是一座以黄龙滩水力发电厂为主体的工业旅游示范点。由黄龙滩水力发电厂于2001年9月开发,2003年10月对外开放。黄龙滩水力发电厂依山而建,临水而筑,总体分为园林园艺区和工业生产区。其中园林园艺区内,大面积引种红枫树及美国四季青草坪,点植一些观赏树种,如樱花、杨梅、女贞、桂花、茶花、含笑、紫薇等,已基本形成树种多样,三季有花,四季长绿,色彩斑斓的绿化效果。工业生产区始建于1969年,1974年投产发电,是湖北省电力公司直属的大型水力发电企业。雄伟的黄龙大坝,全长371米,高107米,坝顶高程252米。库区水天一色,岛屿星罗,平湖似镜,环境清幽。堵河故道形成的20多公里的“水上画廊”,水体洁净,属天然优质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景区内还建有高山滑索、激光塔、观瀑台、光电广场、高山索滑、水电科普基地等娱乐项目。      
 黄龙古镇
 位于十堰市张湾区境内,距十堰城区25公里。是一处兼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景区。于2001年5月对外开放。镇内保存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清建筑,主要有江西会馆、黄州会馆、鄂州会馆、陕西会馆、山西会馆、武昌会馆、天主教堂、意大利神父教堂等,建筑基本连为一体,占地约 3000平方米。建筑在选址方面严格遵循朝向标准,在建筑布局上,采取中轴对称式,讲究豪华、气派,重点修饰门面与厅堂。主要景点有位于东湾村的“三义庙”,是纪念刘备、关羽、张飞的寺庙;还有一棵长达300余年的柏树,是当地有名的树中之王。
 方滩堵河漂流
 位于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堵河上,距城区中心约30公里。是以漂流活动为特色的自然景区。堵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其水质纯净,水流急速,漂流河段两岸奇山异石,风景秀丽,沿线有雄狮嬉水、龙吟潭、锦竹林、吊脚楼、水上楼阁、望江台等景点。目前配置有皮筏、冲锋舟、快艇约200只,漂流线路全长10公里,漂流全程约需2.5小时。
 月亮湖山庄旅游区
 国家3A级景区。位于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距十堰市城区中心23公里。是一座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有傣族建筑风格的竹楼、凉亭数十座,原始风格的茅草房数间,皆沿江而建。还有沙滩浴场、大方嘴、回马石、鳌鱼出海、珍珠滩、情人石、小小石林等景点,开展有竹排漂流、沙滩排球、水上快艇、游船观光、高空溜索、空中自行车、高位滑道冲浪等游乐项目。度假区内设有会议室(教室)、客房、别墅、傣式餐厅和茶楼,可同时接待旅游者上千人。
 韩家州
 韩家洲位于今郧县枊陂镇境内,是由堵河水冲积形成的一座呈东西走向的江中沙洲,形状酷似一尾冲浪的鲤鱼,面积约11万平方米。地势西高东缓,最高点海拔230米,丰水期韩家洲就是江中的一个小岛,枯水期,有一面可以上岸。丹江口大坝加高以后,沙洲将要被淹没一部分。韩家洲上居民大部分皆韩姓,故称“韩家洲”。其洲周长约九里,故称九里洲。又因沙洲面朝着堵河河口,在汉江的北面,故名“堵阳”。
 因韩家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沙洲把汉江水分成南北两股。平时,堵河水自南向北注入汉江后,随江水向东流去。但当江汉上游江水较小,而堵河水较大时,堵河水注入汉江后,韩家洲南这股江水就会改变流向,自东向西倒流,随后与韩家洲北边这股江水一起向东流去。这就是附近的居民点西流河的来历。
 因古代汉江是通往长安的重要水路,而韩家洲则是其重要通道上的致命关口,使得韩家洲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积沉地。上自春秋,下自民国,洲上均能寻到历史的点点足迹。像列国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楚与秦巴等国多次在这里交战,洲上至今还能挖掘到那时的箭簇、刀戈。郧县博物馆陈列的古代兵器,大半出土于此,足见当年战事之惨烈。但出土最多的则是汉代之物,随葬品有铜器、铁器、木器、陶器、石器等,以至于当地人用拾来的秦砖汉瓦砌猪圈。郧县博物馆为此专门兴建了韩家洲文物陈列馆。
  韩家洲青一色韩姓,洲上人民尊崇韩信,丝毫不亚于曲阜尊孔。据说此地是汉代大将韩信屯兵之地。有韩信的拜将台,韩信母亲的坟墓等。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地,传为刘邦、项羽争霸时曾在此征战几十回,洲上至今还能挖掘到古时的箭簇、刀。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最古老的河在房县
位于鄂西北房县境内的汉江支流马栏河是湖北最古老的河流。马栏河即古筑水,《汉书.地理志》:筑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沔。又名彭水。彭水来源于彭国。彭国为商西周国,初在今甘肃庆阳县境,后移今湖北房县西南。《左传.桓公十二年》:“楚师分涉于彭”即此。
马栏河在房县东部。为南河两源之一。因流经马栏村得名。上段分段名马尾河、军店河。源出房县西北部小羊子山西麓,南流至化龙堰折向东,经军店、城关镇、青峰,至珠藏洞南入南河,属山溪性常流河。全长105千米。河宽50-100米,流域面积2310平方千米。河床多卵石,河谷呈v型。
 该河段流经的著名“青峰断裂带”(注:位于房县青峰镇,因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把这一大断层命名为“青峰断裂带”而闻名。为湖北省内规模最大的断裂带)。据《十堰市水利志》、《湖北省地质矿产志》及有关资料记载,十几亿年前远古时期,房县及神农架是一片汪洋大海。距今约7亿年,该处升为陡地。后又成为海,直到2亿3千万年,房县青峰、九道梁、神农架阳日湾一带断裂,升为陡地。又过若干万年,神农架、青峰与马栏河基本同列并行形成。加之四面环山的众多径流必归中部而形成马拦河,流域中、下游正恰在青峰断裂带上。马栏河北岸为元古界武当群官场变质火山凝灰岩组。马栏河以南为下志留系梅子亚阻岩性为绢云片岩、纳长变粒岩、灰岩等。
 今残存的古河流位于房县青峰镇青峰山紫阳洞六里峡至陡口坝河流段即今为马栏河靑峰段,长达10余公里,距今约2亿万年,为罕见古河床地质遗迹。据考证,古河床来源于古筑水(古彭水),其地质遗迹系很久以前河水激流旋进,由流水侵蚀、漩涡流侧蚀等不同水动力作用长期研磨河床岩石,形成极具稀有性和典型性的奇特河床,且峡谷峰峦叠嶂,奇洞异穴迷人。青峰古河床地质遗迹的发现,不仅对水动力学、新构造运动、古气候学、岩石学、地貌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科普价值。
相关链接
南河因源于古房陵南山地区得名。源有二支,南支为正源名粉青河,发源神农架,纳关门河、苦水河于阳日湾汇为粉青河,于雷公滩入保康县境。全长145公里。北支马栏河,全长105公里。源于房县西北部小羊子山西麓,经房县、保康县至粉青河交汇后始名南河。干流向东又有清溪河入汇,北折玛瑙观入谷城县境,在黄家洲注入汉水,全长303公里,流域面积6497平方公里。沿岸建有多处电站。
郧县:原始古朴的马脸河
位于郧县大柳乡人迹罕至的马脸河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地图上并未标出),因瀑布众多,又名千瀑峡。发源于郧县大柳境内的崇山峻岭,从大柳乡大柳树村至南化境内入赵河,接纳青岩河水后汇入滔河,注入丹江。由于河谷深切及喀斯特地质,形成了许多秀丽的瀑布和众多钙化的河谷湿地地貌。以至于有人这样描写马脸河:山涧幽深谷寂静,银龙倾泻直下,浪花朵朵飞舞,水流击石磐响,绿苔水草相映成趣。
 马脸河的神韵在水,是水孕育了马脸河的神奇与秀丽。从大柳松树湾村开始走入河谷地带,便进入了约二十公里的河谷的无人区。景色充满天然野趣,毫不做作。这里的山,青翠欲滴;这里的水,碧流如练。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的“氧吧”。加之山高林密,古树参天,遮天蔽日,溪水清澈,古藤苍劲,瀑布成群,融奇、险、幽、雄为一体,好一派野趣盎然的原始风光。
 马脸河有多少瀑布没有人统计过,只知道在马脸河河谷中,随处可见大小瀑布。最壮观的是在大柳境内的九龙瀑瀑布群。九龙瀑位于郧县大柳乡余粮村一组到南化塘镇青岩村七组之间的群山中,附近十公里内为无人区。九条瀑布(黑龙泉、龙门、莲花台、龙宫、青龙、白龙、香水、飞龙、卧龙)分布在15公里长的河道里,分九叠倾泻而下,一叠一潭,水似银帘直泻,声如雷鸣。景点地带海拔400—800米,瀑布形态怪异,有的如扇形,有的如“8”字形,还有二连瀑和多连瀑,瀑流水势凶猛,云雾缭绕,水花飞溅。更妙在于瀑布象音乐一样,既有高昴、动人心魄乐章,又有清丽、悠扬的旋律。峡谷两岸悬崖绝壁,怪石嶙峋,古藤缠绕,满目翠绿,老树在如镜的溪水中顾影自忴,让人流连往返。
 马脸河的水来自深山中的泉水,所形成的瀑布不仅壮观,而且秀美。瀑流水从深切的河谷突兀而下,高约三十几米,多层多级多帘,多年的溪水滋润,地表上长满了近一尺厚翠绿的青苔,青苔附近,则铺满了几十厘米厚的碳酸盐沉积物,就像“九寨沟”黄龙钙化池一样,呈乳黄色,看上去滑溜溜的,溪水从苔鲜上流过,留下一道道晶莹透亮的水帘,大瀑布下又有一帘帘小瀑布,瀑布下面,奇特的地貌犹如一尊尊大佛傲然耸立,象是群佛沐浴,正尽情地分享着大自然的恩赐。水流平缓处自然形成了一片片“小梯田”。
 此外,马脸河中有一些不知名的水草,这些丰茂的水生植物与水交融,印证着马脸河的原始湿地生态,也给马脸河增添了几分秀丽与生机。
 马脸河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状态,是一处待开发的处女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