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到石塘峡之前,大家都称呼为石塘坑。它是瓯江上游龙泉溪的一级支流,它起源于莲都区峰源乡的海拔900多米的大山峰山系,经莲都流入云和县的石塘镇张庄村和石塘坑村,注入龙泉溪中,河口高程只有79米。石塘坑全长有16公里,流域面积达38平方公里。比我们所走过的九湾仙峡和猕猴峡,无论是长度和流域面积都远远超过。石塘坑流经石塘坑村而注入龙泉溪,也不知是坑以村名,还是村以坑名。而我更愿意称呼它为石塘峡,或是能叫上一个更有气势和魅力的名称,仅以一条坑来称呼,真的不足以表达出它的磅礴气势和迷人景致。
从云和石塘高速出口不远处,就能看到石塘峡注入龙泉溪的汇入口,上行几分钟的路程就是整条河流穿村而过石塘坑村了。沿着河边的机耕路步行约十来分钟,两边的山体开始陡峭起来,河流的宽度也明显收窄,峡谷的地貌特征慢慢的表现出来。过了一个人工修建的水库之后,在库边绕行一段路,转过一个大弯后,霍然,气势万千的石塘峡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石塘峡谷虽然是一条自然水蚀的大峡谷,但在当地人的眼中,却是一条有着丰富传奇故事的峡谷。
进入大峡谷,就看到两座合围起来的山,一座长驱直入,一座则凹型相迎。据说,两座山是一对下凡的神仙,进入人间仙境在此偷偷相会拥抱,“天上一刻,人间千年”,在此相拥抱已是千年之久。这就是峡谷的“仙门”,也叫雌雄山。
进入仙门之后,峡谷内有着许多与仙人有关的传说和故事,有仙人居住的石屋,有七仙女洗浴的仙女池,有仙人下棋的棋盘石,有神仙夫妇化身的仙女望夫石,还有仙人三叠石、天梯、仙马留印、石香炉等传说和故事。每个故事都介绍了峡谷内的自然景观,虽是传说,从中却看出了当地村民对峡谷美景的赞喻。
峡谷内巨石密布,大大小小的石头,不时地变化部设了不同的石阵,在石头上或跳跃前进、或攀壁而行,那清彻透骨的泉水,绕着石头而流,时而激流澎湃,时而涓涓细流,时而怒放而出,时而滴水穿石,这样的石和水,自然让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蜀。
这里的石头,这里的水,与九湾仙峡和猕猴峡相比,无论是石头的怪异形状,还是泉水的清凉透彻,都是有过之而无不足。印象最深的是那仙女池,你看那天然的仙女游泳池,宽阔的石头池边,三道平整的台阶,粗看一定会认为人工做成,近一看才知道完全的天然的鬼斧神工,清清的泉水顺着石阶缓缓流下,下面是一潭碧绿的清池,难怪乎痴心石头和那就这样迫不及待地跳下水去,现在的我,正为当时犹豫不决没有入潭戏水悔恨不已。
峡谷中部一瀑布龙潭边,一座美女石头像屹立着,石像宽约1米,高约12米,由3块巨石相叠的巨石,朝西高高地矗立着。细看巨石的顶部,竟是一个形似苗族少女的头像,不知是为了避开峡谷吹来的风,还是斜阳当照的缘故,她的头略向右偏去。她细眯着眼晴,迷人的嘴巴都隐约可见。令人无不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群内的俊男帅哥看到,纷纷激动地上前与石美人拥抱合影,留下难忘的时刻。事实上,这就是当地人称的仙人叠石的“三叠石”。如此美石美刻,在峡谷内当是常常可见。
由于峡谷路线较长,我们穿越到张庄村下方的一个电站处上岸,大约穿行峡谷5-6公里左右。站在电站坝顶上望,大峡谷还在延伸,上游的峡谷两边山体明显收缩变窄,穿越攀行的难度可能会更大,也许美景尽在无限中。只希望能有机会再亲近大峡谷,欣赏其集山之险、石之奇、水之清于一体的自然风光,慢慢撩起她神密的面纱。

穿石塘坑村而过的峡谷

穿村而过的峡谷两边古树众多

一段较为开阔的峡谷地段

近村边一水库

"仙门",雌雄山,是峡谷的真正起点

三石相依筑成的石屋

神龟从水中探头而出,非常形象

两边崖壁陡峭,不时要攀爬而过

"仙人脚印"

瀑布

清潭

峡谷

狭长的深潭

叠石瀑

仙女潭

可爱的小精灵

龙潭

仙马印

远眺峡谷曲曲折折
溯源石塘峡 登顶大山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我喜欢家乡丽水秋天美丽的、宜人的斑斓色彩。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花草灿烂的春天固然美丽,然而,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枝叶茂密的夏天虽然迷人,可是,层林尽染的秋色更显爽气宜人;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勃勃的景象,白雪皑皑的冬天虽是可爱,但是,瓜果飘香的金秋却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全长16公里,起源于莲都大山峰的石塘峡,在云和县石塘镇的石塘坑村下汇入龙泉溪中。上周,30多人从石塘峡的汇入口上溯到张庄电站,领略了石塘峡的美妙景色。为了探寻石塘峡谷上游的神密景观,我们这次特意乘车到云和石塘镇的坑坳村,从坑坳村开始顺着电站引水渠步行15公里的山路,到达张庄电站发电厂房,开始石塘峡谷上游的溯溪。平时到石塘峡谷游玩的人较多,大多是从石塘坑村到张庄电站一段行走,过张庄电站往上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而美景佳境往往在险处,张庄电站到周坑村一段,当是石塘峡谷最美、最险、最俊俏所在了。
张庄电站到周坑村段峡谷,由于更接近源头,峡谷两边山体更为陡峭,海拔落差更大,基本是窄谷形态;加上上游的电站在这一段没有过多的引水发电,水量也比较大,这几个因素造就了此段峡谷内瀑布成群,龙潭遍布,成为整条峡谷最出彩的地段。峡谷中的瀑布是最有声势和最为激荡人心的,几乎是每登高一级穿过一个瀑布,就又一个形态各异的瀑布在迎接着你,让你惊喜不亦。
有深有浅,有圆有长,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龙潭,如颗颗明珠点缀在整条峡谷内,潭水无不例外的是碧蓝如洗、清彻见底,潭中的小鱼在慢悠悠地游荡,水流缓慢的潭面上飘落着一片片各色的树叶,如繁星点点。两边山体上,槭树等许多不知名的树叶已是渐渐转红,开始显现出层林尽染的意境,站在潭边,望着潭水中色彩斑斓的倒影,让人不由得停下脚步,久久不愿离去。躺在峡谷中的大石头上,耳听瀑布流水,眼望红叶蓝天,心中想着用刘禹锡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诗句来形容此时此景,多少有些贴合吧。
溯源峡谷到周坑村后,峡谷一分为二,一边是从大山峰流下的支流,一边是从郑地流下的支流,两条支流正好在周坑村口汇合。支流已成为山涧小溪,就谈不上有多少的景致了。我们从周坑村始登顶大山峰。
周坑村是莲都区郑地乡所属的一个山村,村庄人口不多,依山而居,房屋都集中建在一起,一房挨着一房,颇为好看。村内居住的大多是老人,我们的到来,老人们都很热情和客气,给我们指路、倒水,我虽听不懂莲都土话,但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我已感受到了热情。我因要拍照,一路来手上没有柱杖,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急匆匆地到家中拿一根带竹篼的竹杖给我,让我受宠若惊。
周坑到大山峰,一路上都有石砌的古道,古道虽不宽,却还是完整。周坑到大山峰,要穿过一个叫正岙的小山村。周坑出村始到正岙村,是一条长长的山岭古道,路不难走,却是每一步都是“步步高”,翻过一山又一山,我们足足爬行四十余分钟,倒是十分的考验人的意志。正岙村位于大山峰山顶下,所处位置倒是十分的开阔,村中显眼处有两座老房子,门口摆放着四个大大的石墩,也就是以前的旗杆石,上面刻着此房主人是晚清的进士,屋内主柱上有几个牛腿,镂空精雕细刻着狮子等动物,十分的精致。只可惜保护不好,边上的门窗都全部没有了。
从正岙村沿着四峰岭古道上行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大山峰林场。大山峰森林公园距丽水市区有50余公里,最高峰海拔有1200多米,是丽水周边高山之一。大山峰的山顶因军事需要,不能让人靠近登顶游玩,大山峰最为美丽的景观就是天湖了。在林场不远处,一片高山平原中,一个湖泊安然地镶嵌在枯黄的芦苇草丛中,它像安睡的婴儿般恬静,像少女的眼眸般清澈,像慈祥的老人般从容,这就是大山峰天湖。 
龙潭一个接着一个,形状各异

清彻甘冽的泉水

狭长的龙潭,如少女般缦妙的身材

一只奔跑的兔子

葡伏穿越深潭边上的栈道

少女潭

仙人脚印

激荡磅礴的瀑布

仙女裙瀑布

喇叭瀑

银幕瀑

仙人石屋,三块巨石相互作用,形成一间可容几人的石屋

流纱瀑

山上几块石头又叠起,如一巨人,又如头饰花冠的印地安部落酋长,还如少数发族的图腾

泉水

一头巨大的卧猪,如商朝时的青田石手握猪状

在峡谷穿行,不时要在石头间跳跃而行
还不时的要在崖壁间攀越而过

阴阳瀑

石拱桥

巨大的石臼

正岙村叶家大院

门口四只巨型旗杆石,表明了主人的身份

牛腿

很失水准的大山峰门楼

天湖
走了一回石塘峡
那是一条溪坑,有人称其石塘溪,因为它是一条溪;也有叫其石塘坑的,或许因为那个叫石塘坑的村;去年一帮文人到那里走了一回,给这溪坑取了一个“石塘峡”的名儿,也便将其称为石塘峡。
那确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峡谷。阳光下白得耀眼的奇形怪状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一溪湛蓝澄澈的清水,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行走在这峡谷之中,准确地说,是蹦蹦跳跳,手脚并用,从一块大石头跃向另一块大石头,从溪边陡峻的岩壁上攀爬上下,或手挽树枝藤草,或探脚湿滑的崖背。也许脚下隐藏一个冒险,也许一失足便落入深潭。不走寻常路,玩得就是心跳。
有诗人说:路是死的,因为有了人才活着。石塘峡本没有路,只有勇者的脚步才能在这里踏出路来。而这溪里看不见的一条路,又因为这一帮勇者的到来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石塘坑村

村民

第一个落水者

这块石头象乌龟头。

组织者备了长绳子,想得很周到呀。

行者于守护在危险处。

飞檐走壁的行者

站在对岸高处,且看对岸风景


与石猴合个影

炸碉堡

牵手。

见到房子,终于穿越峡谷。那房子是“恒发”电站工人的用房。后边是返程,沿着电站的水渠返回起点。

石塘峡就在脚下。

沿途风光

坑坳村。石塘镇的一个小村。

坑坳村尾几株红枫。

戏水的证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