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西玉山双明漏底村:三清山外的桃源古村\玉山县漏底村\随拍漏底自然村

(2013-12-29 09:05:14)
分类: 江西、安徽旅游

三清山外的桃源古村

  知道玉山的人大都是因为境内的三清山,而玉山除三清山外,仍有很多可游之处,浙赣铁路沿线华东第一避暑胜地的怀玉山,有与三清山一脉相承的三清湖,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武安山唐相国阎立本墓葬、马硅化木等。信江源头的小县城,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深厚,在乡村还保留许多纯洁古朴的古村落,犹如一个个世外桃源散落在大山之中,漏底、周家弄、柘坑头、五梅山、山门等等古村散落山间……

  在这个信江源头静静地散落着一簇簇偏远的村子。这些村落的建筑土得掉渣,民俗风情古朴原始,绕村而行不禁让人放缓脚步,缓慢的节奏让人身心格外放松。放眼远眺,黄,黄得金灿灿,绿,绿得鲜嫩嫩……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天人合一的完美结合,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这些乡村犹如一个个世外桃源散落在大山之中,双明镇陶源村漏底自然村就是其中一个。

  漏底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是高山下陷后形成的一个盆地,约5平方公里,海拔560多米,现有居民200多人,盛产板栗、油茶等经济作物。这里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简易公路穿村而过,也是村民外出唯一的通道。不管这里的河水、雨水多大,流到村对面的石壁底下都会漏得无影无踪,因而得名漏底。

  漏底境内景色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整个村庄呈现的都是古朴、幽静和淳朴的民风。村庄里的房屋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泥墙黑瓦或木结构的三架屋、五架屋,古老的石板路相互连通各家。神态各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溶洞,还有天然的动植物天堂、千仞百丈的石城,尤其千年难解的水漏——漏底是个谜,这是一个让您想去,去了不想出来,出来了还想再去的地方。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31120/1537207746135277789.jpg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31120/2920725860706043551.jpg

打豆子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31120/8565070671348254221.jpg

村子四周是悬崖峭壁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31120/8788750317624144511.jpg

村民自己种植的黑豆,磨起了豆腐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31120/2519106927709958346.jpg

织布带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31120/3948543587708877888.jpg

拣茶籽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31120/6902384165921179333.jpg

扎草鞋

  奇特

  丛玉山县城出发,往双明镇方向,车行近一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后,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漏底自然村。这里因其地形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高山峭壁,高山怀抱下是一个小平原。每遇到大雨,雨水从四周山上汇聚而下,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小平原从不被淹。经过研究才知道原来地下有溶洞,雨水留下进入暗河,汇入山下的三清湖中。

  村庄的对面就是一座比长城还高大的石壁,在这座石壁山上拥有形态独特、造型不一的石林。

  据称这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华,被称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以“雄、奇、险、秀、幽”著称,记载着历史的痕迹。在漏底的这座石林间有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红土地。村民们在这红土地上种着蔬菜、水果等作物,形成“常年有农作物,四季有蔬果品”的景象。特别春天盛开的油菜花与石林形成一幅交相辉映的如诗画面。

  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造就出“玉山无玉,漏底常漏”的奇特景象。除此之外,漏底是天然的动植物天堂,有活化石之称的红豆杉、千年紫薇,有名贵中药材七叶一枝花、杜仲,有百鸣婉转的黄鹂、百灵……

  古朴

  因漏底村处于群山之中,在公路没有修到村里来时,村里的人进出要攀爬三个多小时的路,地形的闭塞导致村子没有被现代社会太多的改变。整个村庄都呈现了古朴、幽静和淳朴的民风。村庄里都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泥墙黑瓦或木结构的三架屋、五架屋,因为交通不便,村里的砖房很少,很多房子还是用土房。而也就是因为与外界有所阻隔,漏底村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山村风貌。初来乍到的人定会认为到了“世外桃源”

  地形虽然险峻,但是大山却神奇的赋予了漏底人一块群山包围的平地,漏底村人,也如同生活在桃花源中一般。从山顶往下看,小小的平原被村民们治理的井井有条、生机勃勃。在这个天然的平地上,漏底村的村民种上了粮食、蔬菜、玉米、大豆,养上了鸡鸭鹅狗猪牛。而勤劳的漏底村民,也没有忘记大山留下的馈赠,漫山开放的油茶花,山上成片的竹林、板栗带给了漏底人可以卖上价的经济作物,在悬崖峭壁上养蜜蜂,采扫帚杆也都成了漏底人的经济来源。

  世外桃源一般的古村,却也经受不住外面世界的侵蚀。如果不是我们的到来打破了村子的宁静,隐藏在群山之间的小村庄是十分安静的。在村里,你只能见到悠闲的老人和留守的孩子。漏底村面临着现在中国农村出现的普遍问题,农村空心化,自然村逐渐缩小消失。“村子里以前有100多户人家,现在留在村里的只剩40来户,并在逐步减少。”村主任告诉记者,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但也越来越少。漏底村的年轻人走出大山,留在外面的花花世界都不愿意回来。也只有每到过年的时候,村子才会比往常热闹,而一过完年,古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离开漏底的时候已经傍晚,夕阳给村落撒上了一层金黄,群山怀抱的古村里飘起袅袅炊烟。漏底,跟这里留守的老人一样,一天天的老去。

      三清山外的桃源古村玉山漏底

  一般到江西东部游的路线往往是三清山婺源龙虎山,但这些只是已经公开的景点,当然还有大大小小的如,有与三清山一脉相承的三清湖,与党国生日为名的“七一水库”,以三清水为源头的峡口水库等等,在玉山,民风淳朴,在乡村还保留许多纯洁古朴的古村落,犹如一个个世外桃源散落在大山之中,漏底、周家弄、柘坑头、五梅山、山门… 

  当朋友给我推荐漏底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正在家门口的小河里和堂弟一起网鱼,当然孩子们正在小河边玩着乌鸦喝水的游戏,网铺下去一会,就陆续有了收获,都是10几公分长的小草鱼。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1/B8/wKgB4lJbdI2AaOnRAAtH2geRjpI51.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1/BA/wKgB4lJbdI-AOwFzAAoEdlnjCUs20.groupinfo.w600.jpeg   作为土生土长的玉山人,真说不上还有比三清山更好玩的地方,当然离开家乡也十几年了。继续让堂弟为我们的晚餐辛苦着,我们一行人则开始转战到漏底。

  到达玉山县城后,就开始往双明方向走,这个也是通往三清山的路,到达三清湖后就开始爬坡了,基本都是上坡,有一段路挖土机还在工作着。玉山到漏底35公里,全部是盘山公路,只够一辆车通行,往大山里开的时候,只能尽量把车子靠近山边开,这侧边可都是悬崖》。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1/F8/wKgB4lJbdMuAVh8mAAVw-hiHjog89.groupinfo.w600.jpeg

 进入山里后,风景自然不一样,半路有个角度看七一水库,仿若天池般恬静。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39/wKgB4lJbdQyAGmLoAAlk-Mrk6n004.groupinfo.w600.jpeg

  漏底完全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自然村,毗邻天梁风景区,隶属双明镇桃源村,没有那条翻山越岭修进来的公路,这完全就是与世隔绝,虽然四面环山,可这无论下多大的雨都没有内涝,据说水都是从山下一个洞中漏走,所以这个地方取名漏底,也许那个无底的漏洞是通向一条至今无人发现的地下暗河,然后流向了三清湖。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造就出“玉山无玉,漏底常漏”的奇特景象。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85/wKgB4lJbdXOATwLFAAyCbKqv2JE21.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86/wKgB4lJbdXWAa0HPAAzOsVbPMzU65.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88/wKgB4lJbdXaADqeUAAzbmrH8GnE41.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8A/wKgB4lJbdXmAG0P8ABAeEpc88tM79.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8D/wKgB4lJbdXyAB4xDAA21TMOo6Cw34.groupinfo.w600.jpeg

 这里依然保留的是江西典型民居房,泥墙黑瓦,木质结构的三架屋、五架屋,虽然我记得早期我们的村子也有很多这种土胚房,但现在经济发展了,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像这种集体村落依旧保留完好的,依旧很罕见。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C7/wKgB4lJbdeKACe7kAA-XPTbr3Sw02.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C9/wKgB4lJbdeSAazWaABDGQ3DklkU94.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CF/wKgB4lJbdeeAAuboAA-BGhWLY6Y86.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D2/wKgB4lJbdemAIEU2AA_1tKly17093.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D4/wKgB4lJbdeyAUXD4AA4UVgqXzss54.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DA/wKgB4lJbde6AfQ_-ABH2g0cwBMA60.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E0/wKgB4lJbdfCAUx6nABGpl_V5aYY57.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E3/wKgB4lJbdfWAdLZeAA1nFriFe-s23.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E5/wKgB4lJbdfeAKXvBABAf9yAUPWs44.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E7/wKgB4lJbdfmAR7VNABEtmS9eF0M71.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2/ED/wKgB4lJbdfyAQPZpAA8ZKnWv5Hc20.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F6/wKgB4lJbdgGAbklUABJ5_4c80Uk74.groupinfo.w600.jpeg

 让我更感慨的是,古时劳动人民在选址的时候,居然也是抛弃交通一切不利因素,挑选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这么一个场地,四面的山崖虽然说不上三清那么高,但也是危岩矗立,在这个天然的平地上,这里的居民,种上了粮食、素菜,养上了鸡鸭鹅狗猪牛,还有经济作物扫帚草,大自然也给村民们留下了更多特色的如山茶油、竹等。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2/8C/wKgB4lJbdXuAe0yHABFVz3x2T8482.groupinfo.w600.jpeg

 (村民正在收获扫帚草)

 

这个正在老去的村庄,还能保留多久?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宅子里面还住着人,但可以看到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在外面的世界里还愿意回来吗?即使回来,有多少还愿意住在这个古老的宅子里呢?古村落要继续保留还是逐渐改造成小洋楼呢?

我知道在玉山,这种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庄还有不少,仅仅是被发现了还是没有被发现的区别而已。

 

附上摄影技术高手的作品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7/85/wKgB4lJbesaAQAMnAARRD8k3UIQ84.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7/85/wKgB4lJbesaAHrK-AARxQB0xQpg74.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7/86/wKgB4lJbeseAShgcAAV2m6Iu5cg03.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7/87/wKgB4lJbeseAMnN_AAMvscojkFQ32.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7/87/wKgB4lJbesiAN5CWAAPbSGIg9PU21.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7/88/wKgB4lJbesmAY_vSAAP-bN9g2fA28.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7/89/wKgB4lJbesmAA_UrAAVXGrd4yjA28.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7/8A/wKgB4lJbesqAPW5lAAVsc3NdWwA34.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17/8A/wKgB4lJbesqAWRe7AAMnNS0zmYY75.groupinfo.w600.jpeg

http://file26.mafengwo.net/M00/17/8B/wKgB4lJbesuAfnq4AAUkNEnbBdA37.groupinfo.w600.jpeg

 玉山县 漏底村 

  漏底村,刚开始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到了那里才知道,这是四周高山,高山下一个小平原。遇到大雨,雨水从四周山上汇聚而下,小平原从不会被淹,原因是这里有地下溶洞,水从洞里流走了,因此得名。真是一块宝地。                                                                                        来这里可真不容易,只有越野车才可以通过崎岖不平、蜿蜒陡峭的山石路进来。山里的人出去,要攀爬3个多小时的路。到了漏底,只有半个小时的阳光。还是来晚了。美丽的漏底村!

[P001]漏底村四周被眼前的山包围着,小小的平原被村民们治理的井井有条、生机勃勃。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第一篇】宁静的漏底村[P002]《大树环抱的村庄》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03]《灯笼高挂》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04]《老屋》 一棵橘树,一块菜地,一丛篱笆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05]村里长着很多久远的板栗树。板栗已熟了。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06]《厅堂老寿星》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07]《多功能锅》 收取卫星信号,晾晒干货,晒鞋子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第二篇】老人和孩子                                                                         [P008]《老人不认识耐克》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09]《坐在屋里的老人》老人告诉我,家里人出去做事了,我的腿脚不灵了,坐在门口看着路过的行人。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10]《慈祥老人》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11]《传承》 老人用的草帽、军用水壶;孩子们得的奖状。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12]《祖国的未来》 都是赤兔马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13]《漏底的小学、幼儿园已经搬走了》。有了糖果,小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14]《半开的门》 孩子们胆怯,倒是厅内的金色大字十分显眼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第三篇 勤劳的人们】
[P015]《三代人》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 

[P016]《圆圆的玉米》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  [P017]《回来了》打的草是做扫帚的。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18]《到菜园地去》
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
[P019]《下山归来》担的是油茶仔。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P020]《抱孙子》放下挑子,抱起孙子就不累了。玉山县 <wbr><wbr>漏底村 <wbr><wbr> <wbr><wbr>九九重阳节

 随拍漏底自然村

1.漏底自然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园型稻草凉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石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4.我们爬山时突然在拐弯处冲出一个大家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原来是两个小兄弟放牛回家,吓了一大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五星红旗在山区高高飘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7.年轻的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8.养蜂是村民收入的渠道之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小四合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0.秋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还可以看到文革的痕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2.村民种植扫把草,多少有点收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3.虽是泥墙土屋,生活也不算富裕,但非常好客,到她家喝茶,她还送出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4.星期天,小姑娘带着爱犬也来地头看庄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5.山区的气候要凉点,玉米还处在待闺时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6.漏底村山上除了一部分柿子树、板栗树外,毛竹占统治地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7.秋意进山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8.秋色正浓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9.暮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芦飘苇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1.火树、若水他们拍得够认真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2.月上芦苇头,我们才返程回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