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沟景区入门处)
在东经102度,北纬29度9分,与百慕大魔鬼三角、埃及金字塔等一些神秘地带几乎处于同一纬度的“天府之国”四川峨边县,有一处新开发的风景区,1996年5月被四川省定为第四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地方,这就是在四川省西南边上的小凉山区,360里林海深处蕴藏着的一块古朴、原始,并充满神秘色彩、曾被国内外舆论广泛称为“中国百慕大”的瑰宝----黑竹沟原始森林。

早就听说在四川峨边县有一个“中国百慕大”。最近与一帮摄友慕名采风而去,晚上住在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这个酒店结合了凉山彝族建筑元素和欧式别墅风格,用充分体现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色建成了彝族特色与黑竹沟原始生态融为一体的色彩鲜明、温馨舒适的休闲度假别墅。去的时候天气很好,哪知道晚上下起了大雨,气温急剧下降,睡觉时用起了电热毯。

(这是我们下榻的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
峨边彝族自治县(属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和省级贫困县)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春迟,夏短,秋绵雨,冬长,四季分明,垂直差异明显,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戴雪帽,山脚百花开”的气象景观。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最高马鞍山主峰海拔4288米,最低海拔469米。原始森林林海茫茫,山水交错,林海中生长着成片的三月竹、八月竹和箭竹,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繁殖的良好条件。珍稀动物种类繁多,以国宝大熊猫最为珍贵,还有四川山鹧鸪、短尾猴、白腹锦鸡、羚羊、黑熊等。峨边春笋为享誉中外的山珍,名贵中药材有天麻、杜仲、黄莲、黄柏等。

黑竹沟位于小凉山中段,峨边——美姑线上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当地乡名:斯合,即死亡之谷。“黑竹沟”为汉人定的名。至今能亲临其境的旅游者还不是很多,由于媒体的披露,人们时有所闻,它以其新、奇、险的特点,吸引着为数众多的摄影家、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深入其中探险揭秘。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汉人民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当地人谈起黑竹沟,就会向你道出一些神秘的历史事件来:说解放初期胡宗南残部半个连30多人进入而不见踪影;说解放军三个侦察兵从甘洛县方向进入黑竹沟仅排长一人生还;说1995年解放军某部测绘队在黑竹沟高缘派出二名战士购粮,途经黑竹沟失踪,后来只发现二人的武器;1976年四川森勘一大队三名队员失踪于黑竹沟,发动全县人民寻找,三个月后只发现三具无肉骨架。
1991年6月24日黄昏,神秘的黑竹沟突然浓云密布,林雾滚滚,大有蔽日遮天之势,川南林业局设计工程小队的7名队员、17名民工集体失踪于黑竹沟,幸喜的是,由于发现得早,寻找及时,这24名人员只在黑竹沟深谷充当了20个小时的“山老虎”,历尽艰难而无一伤亡。
还有一个谜,就是幽谷奇雾之谜:黑竹沟由于山谷地形独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山雾是这里的特色,经常是迷雾缭绕,浓雾紧锁,使沟内阴气沉沉,神秘莫测。此处的山雾千姿百态,清晨紫雾滚滚,傍晚烟雾满天,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变
幻无穷,据当地彝胞讲,进沟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将惊动山神,山神发怒会吐出青雾,将人畜卷走。我想,这可能就是瘴气,很可能也就是人畜入沟死亡失踪的原因。人进入这深山野谷的奇雾之中,地形又不熟,很难逃脱这死亡谷的陷井。当地人有这样一个顺口溜“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沟伴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彝族同胞说:黑竹沟是一个金山银地,连雾也舍不得离开,这里“盛产”的雾,扑朔离奇得象软绵绵的飘布,一旦深入其中,会把你包围,把你吞没。
探秘“中国百慕大”----(二)黑竹沟之雾松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天阴沉沉的,仍在下着小雨,雾蒙蒙的一片,气温只有5----6度左右。整个景区,除了我们十几个人外,没有一个游客。我们打着雨伞,背上摄影器材,坐着景区的汽车,沿着泥结碎石路面往山上而去。

“中国百慕大”----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这是一个听似恐怖,可实地却集雄险奇秀、神秘美丽、原始稀有、清幽雅致、强身健体的风景旅游胜地。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核心面积57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500--4288米之间。景区集雄、险、奇、秀、原始、珍稀、神秘、清幽于一体,是一处集世所罕见的动植物景观、峰林景观、地质景观、天象景观、水系景观、与人文景观之大成的的风景绝佳之地。

黑竹沟属于四季分明的山地气候,多雾天气为年平均250天--300天,且春雪较多。我们的汽车前行了15公里左右,就没有路了。下车后我们沿着用木料铺成的人行栈道向山上爬去。说是爬,是因为很多地方都是大角度的坡,甚至达到了70
度的坡,这对体力和意志都是一个考验。因为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4000公尺高的山顶,这同时还要克服缺氧的困难。
清晨的雾气把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遮掩得蒙蒙胧胧。湿润的空气送来阵阵森林里清新独特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地方袅袅雾气漂浮不定,忽现忽隐;更多的地方是浓雾深锁林间,把各种参天大树勾勒出一幅幅奇妙的剪影,宛如浓墨重彩的山水画,让人过目难忘。置身其间,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探秘“中国百慕大”----(三)黑竹沟之古苔
黑竹沟古木参天,箭竹丛生,奇花怒放,异石纵横,山泉奔腾,瀑布轰鸣,岩壁千仞,峰回路转,云雾升腾,气象万千,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景区拥有世界遗产价值和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的特级景点6处,具有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内吸引力的一级景点19处。
黑竹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态群落之一。有动植物5000余种,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30余种。这里也是我国野生大雄猫种群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种群最多的区域。

景区内的古苔林很有特色,不是原始森林你是绝对看不到这种景观的。你随处都可以看到绿得发黑的树苔厚厚的裹在树身上,这都是几百上千年所积淀起来的。有趣的是有很多寄生树,高山杜鹃树的种子飞到了树苔上而生长繁育起来,比比皆是。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古苔附着在树上形成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动物形象。
探秘“中国百慕大”----(四)黑竹沟之草甸
黑竹沟拥有奇峰、异石、岩溶、花海、冰斗、海子、泉水、瀑布、云海、佛光、高山草甸、奇花古木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景点,生态原始、古朴而又独特、秀美。

(大雾笼罩着草甸)
我们一直爬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了山顶,这里是一片草甸,叫荣宏德高山草甸。由于雾太大,一直散不开,能见度不足10米,不能看到草甸的全貌,只有对局部的景色进行拍摄了。我一人围着草甸的路转了一圈,特别对草甸上的小石林很感兴趣,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么高的山顶上、在草甸中会有这样一些袖珍的小石林?但我感到它们在这里是那样的美,要是一个有阳光的天气那肯定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但我还是为它们留下了永恒的瞬间。

(奇特的袖珍小石林惹人喜爱)

(雾太大,能见度不足10米)

(这草甸中的“草”,我仔细辨认后发觉绝大部分是很矮的一种竹子)
探秘“中国百慕大”----(五)黑竹沟之杜鹃
黑竹沟是高山杜鹃花的世界。黑竹沟地区的杜鹃花,花色艳丽多彩,种类达四十多种,面积上万亩,为世界之冠。其中有两种为我国新发现的品种。见到高山杜鹃我是第一次,我还从来没有见过高达2----3米的杜鹃树,从其高度和直径来说确实可以称得上叫“树”。这里的杜鹃在不同的海拔上所开的花是不同的。在海拔3000米以上开的花是红色的,但由于大雪的原因,多数的杜鹃尚未开花。而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杜鹃开的花是白色的,并且开得很好。
探秘“中国百慕大”----(六)黑竹沟之珙桐
黑竹沟广泛分布着有“绿色雄猫”之称的古老珍稀植物珙桐,所以这里被称为“绿色基因库”。这里是珙桐花的王国。黑竹沟地区植被呈垂直带谱分布。其中,海拔1600米—2700米的珙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树形优美,花序下有两片白色大苞片,花开时整个花序象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故有“世界鸽子树”的美称。生长于海拔1500米—2400米的叶珙桐,仅存于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沟内还拥有19种我国稀有或特有的珍贵植物。

探秘“中国百慕大”----(七)黑竹沟之风情

黑竹沟也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区,是川滇彝族风情带的北部起点和彝族文化窗口,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和浓郁的彝族风情。彝族和汉族是峨边世居民族,峨边彝族是古候、曲涅后裔,在距今六百年左右,分别从大凉山迁入。

我们从山上下来后,沿路都可以看到很多的彝族同胞,由于在国家的扶贫政策下,彝族同胞的住房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彝族同胞的生活是很贫困和落后的,我记得在扶贫帮困中有这样的话语:“人要上床、猪要进圈、锅要上灶、粪要入厕……”现在,他们的生活在渐渐好了起来,但由于都是生活在大山里,生产条件很差,要彻底改变面貌,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当我们的汽车停在路边修理时,所在的位置正好是一处彝胞聚居的地方。这一组照片上的人
像全是彝胞,有很少是穿彝族服饰的,如果你不注意看,很可能误认为是汉人。当我们对他们进行拍照时,他们的表情是很友好、不惊慌、随你拍、我不怕。但也有一个例外,当我对准一个从远处走来的彝族妇女拍摄时,她连忙加快脚步向房后躲去,但还是没有躲过我的镜头,只是画面有点糊。几个彝族小朋友还很喜欢照像,叫他们摆什么姿势都很乐意摆什么姿势。




(还是没有躲过我的镜头)

(大人、小孩都睡着了)
离开黑竹沟了,我祝愿彝族同胞能早日富裕起来,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黑竹沟,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充沛的降雨等条件来看,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质、天象、水系、植被景观,是一个徒步探险、游玩的好地方。但确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打造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