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天台大柳溪、白水溪、龙溪(黄水溪)、浑水溪、小溪坑、雷马坑

(2012-08-16 07:5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浙江旅游

    行走天台大柳溪

大柳溪是沙柳溪的上游源头,位于天台县境内,其间瀑多潭碧,是夏日朔溪的经典线路。大柳溪,是一条溪,也是一个村。相传村中山溪两岸早年多植桃柳,本名桃柳溪,后来大概有人觉桃之轻佻艳俗,以谐音改成今名了。大柳溪村在大柳溪两岸,大柳溪穿大柳溪村而过。村因溪而分成二半,中间以简易的石板桥相连着,却也因溪而多了一分风流一分从容一分淡定加上一分淡淡的水乡韵味。然而,因深居深山,村和溪都有着更多的野性。

天台九龙潭有着浓郁的原始森林景色,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有清澈见底的溪潭、千姿百态的岩石,.更有清溪、泉瀑等自然景观.溪水从岩石上直直地倾泻,形成叠瀑布群,清流涓涓,泉水叮咚,有一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更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九龙潭位于天台县城东面,苍山山脉东麓,以悬崖、飞瀑、碧潭著称.九龙潭之美,在于悬崖和碧水的揉和与撞击。两岸青山壁立,镜潭帘瀑映带其间。其中9龙潭最著,各具特色,即绒丝潭、畚斗潭、砚台潭、捣臼潭、蜂桶潭、浴桶潭、牛草桶潭、草糊潭、水井潭合称苍山龙湫天台的有关典籍上记载着天台旧八景、新八景,说得上名的三十六景,说不上名的记不清,但就是没有大柳溪这三个字。这条发源于欢岙小吉岭的山溪太普通了,在天台的山水中大柳溪就如溪中的小石头,拿在手中是一块石头,掉在溪里要想找到它就太难了,你看到的都如你刚才手心里的石头。但它在你手心里玩转时,却又曾是那样吸引你,你觉得它是那样温润,质地是那样纯洁,纹理是那样独特,就是它身上的那几十万年前甚至几百万年前在地壳运动中形成的瑕疵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当我们在上游,走入大柳溪时,立刻,我们便为溪中的流水,山岩下的深潭着迷。山溪两岸时而峭壁悬崖,时而绝胜景色,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我们穿越在溪中石上,攀附着溪边峭壁,深潜在岩下潭中,清凉的溪水渗入我们滚烫的肌肤,漾开了心中的那种烦热,许久以来的烦躁一下子就溶在这清泠泠的水中,心里只剩下山中的鸟鸣,身边的流水和天上的白云。

    有个西方哲人说过,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相同的溪流,相信所有人都同意吧。每条溪流都有自己的特点、脾气、个性,也因此溪流就生长在属于它自己的领地上。大柳溪,这条少为外人知的山溪,过着它自己清静的日子。每年春天温情地流过它该走的路线,滋养着周边的生物;夏天有时会裹着山上石块泥巴带着它澎湃的激情,冲出山沟,清洗下游肮脏的身体……

    大柳溪的这个性格是我的一个战友告诉我的。他生长在大柳溪边的大柳溪村。他向我介绍他的出生地时,特别提到了这条溪。那会儿,他正从这个山村里走出来,满心希望从此不再回到这个叫做大柳溪的村庄,但他又是那样对这条溪充满着感情。

    秋风起时,溪水最清。大柳溪村一家家背出一个个大木桶,在溪边找一块平坦处放下,这是做淀粉的时候了。山上的蕃薯刚下,溪边就有了忙碌的景象,男人在一边提着磨好的蕃薯倒在木桶上放着的漏箩里,妇女则在漏箩里用手搅拌挤压,将蕃薯汁压到木桶里,过一夜,倒掉木桶里上面的清水,桶底下便是白生生滑溜溜的淀粉了。多数人家还将好的蕃薯切成条,晒在溪里溪边的大石上,待干了才去收回。蕃薯干粥喝起来有另一种风味,甜甜的糯糯的。

    山里人家最舒服要数冬天。要干的活都已干完,田里的麦苗已钻出土壤,来年要用的粪肥也已堆积在田边。雪,就在这时候下来的。唰、唰、唰的声音非常清晰,雪花飘落在树梢上,屋顶上,溪中石上,田野里白茫茫一片,看起来干净漂亮。四周静静的,除了风在门外四处乱钻乱闯,一切都好像归到梦中。到了吃饭时节,家家屋檐上烟囱升起的一支支青烟,彼此接触相连,终于与溪上的白雾融在一起,在山村上空,在山谷中形成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于是你知道这村庄是活的,这个世界是活的,一切生命都隐在这静寂的白茫茫的雪的世界中,在等待一个希望。这时你如果敲开某一家的门,门里是另外一个世界。你会看到堂屋正中有一个火塘,火塘中烧着红红的炭火,火塘边是围坐在一起的家人,有邻家串门的也坐在一起,火上有一壶开水,冒着滋滋热气,火里可能煨着蕃薯,此时正散发着那特有的香气,直叫人流口水。这种乐融融围在一起的场景也只有冬天的山里才能看到。妇女是不闲着的,乘此空闲时节打上了毛衣,缝补着一些裂了缝的衣裤。

    这么美的生活,为什么想往外跑不想回去呢?没有肉,也少有酒,不过瘾。有酒有肉,谁还往外面跑呢?!我那时好像理解他的,又好像不完全理解,就存了一点疑虑。想什么时候去他家看看,看看那溪那村那人。后来,我去了。他却不在家,说是外出打工,几年没回了。他的父母招待了我,有酒有肉当然还有鱼,满满的一桌。看来,有酒有肉了,美丽的山村还是没有留住他。他还在追求什么呢?

    我们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心烦气躁的,内心有着过多的不安,要寻找一个清凉所在,于是找到如大柳溪这样的地方。以为宁静的地方可以放置一颗不安的心,让这颗不安的心安静下来。但一颗不安逸的心到哪里也不会平静。也许到了青山绿水的地方身处自然,天籁无限,那一刻会以为静是一种享受。但内心的欲望还在,那灯红酒绿的生活还在吸引着我们,这一刻的宁静将隐藏更大的不安。一个浮躁的世界,怎么能让一颗不安的心安静下来呢?   

  http://bbs.cnnb.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108/15/143516vliinhmnip1slnnq.jpg

http://bbs.cnnb.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108/15/1435248cecydce4d4ayxca.jpg

http://bbs.cnnb.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108/15/143535zldqc66lnq6s66u8.jpg

http://bbs.cnnb.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108/15/143538qf8q6urc2wuffc1f.jpg

http://bbs.cnnb.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108/15/1452429r3gh31yy9h9rxjm.jpg

http://bbs.cnnb.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108/15/1459045rggfgkyhdrzb7zn.jpg 

http://ah.img1001.com/uu2/uu_0906_3/xcty_9_124_929ccbaee4affe7.jpg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上午到达天台白鹤镇宝相村,村里厢正在为庆祝国庆和几天后的重阳节搞活动,一片欢腾氛围,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这批远方的客人。村前村后连片金黄的稻田呈现出丰收的景象,金色的桂花开满了村前屋后大爿的桂花林,令我们陶醉得不想移步了。白水溪景色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石头与崖层,在地质成因上,属于火山岩成因,因为当时喷发的岩浆中带有大量的杂质,凝固后,形成火山彩纹石,岩石的成份比较复杂,或青里透红,或灰里显黄,岩石色彩多变,经过千万年水流的冲刷打磨,光滑得如少女的肌肤,阳光下,发出一层幽幽的釉彩一样迷幻的光泽。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停车宝相村,从村后的小路沿山脚走,向白水峡谷前进。来到峡谷入口,远望已经看到此山多石,山间植被并不茂盛,在山顶可见大片裸露在外的沙石,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松树生长着。这就决定了此山的集雨面积不够大,而且植被少水土蓄含量较差,一下雨就溪涧水位高涨,水势汹涌;平常的时候就是多以涓涓细流为主。前两天这里正好下过大雨,溪水漫路,多数人湿脚过去了,也有人是背过去的。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发电站后,一条很粗的桔黄水管从山上通下来,水管旁边有条陡峭的石阶小路,落脚处特窄。昨晚雨就已经停了,但是路上的石头还是很滑,好在石阶不长。小路走到底,前面是一块光秃秃的峭壁,一道十多米高三米多宽的小瀑布如练下泻,一根细细的钢管远看象绳子一样沿瀑布垂下来,照片里看过几个强人从这条近乎垂直的峭壁上去的。安全起早,我们从旁边的缓坡找路,东方红曾来过此处,所以我们没费多少劲便上了瀑布,来到一个水坝之上。从这里开始,沿着峡谷,就开始痛并快乐着的溯溪。在溯溪而上之时,发现峡谷比较细长陡峭,瀑潭连绵。溪床较平,无明显深沟,溪流之中有大量平坦细软、黄色的、没有一丝杂质的山砂是其特色。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而且,踩在水中的岩石基本不动,说明岩石没有青苔,水质未出现营养化特征。一路廖无人烟,感觉这条峡谷尤其的天然纯朴。水质无比的清澈,让人忍不住每走几步就有想掬一捧水洗把脸的念头。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http://bbs.cnnb.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206/09/20151402kh4ob2b1c1h0cc.jpg

http://www.0576hwgs.com/attachment/Mon_1003/41_41_aef76e943781a75.jpg

http://www.0576hwgs.com/attachment/Mon_1003/41_41_bbd316e78fb7db2.jpg

http://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0/20110630/20110630195051828.jpg

http://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0/20110630/20110630195055984.jpg

http://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0/20110630/20110630195356625.jpg

http://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0/20110630/20110630195413750.jpg

http://upload2007.cnool.net/files2010/20110630/20110630195419218.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4d6eb0bb871f01561.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5674c772cb30ed649.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461a924969d4c97e5.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5dcad64c36dd65f0c.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561ad89e1da1bfd11.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58c46e936016b5e6e.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64e65b2ec317690b1.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6fbb2941164b8525e.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64b441e0a892d6635.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680157a2812650fee.jpg

http://www.88lj.net/bbs/attachments/month_1007/10070614470df04bc18db07824.jpg

因为前两天的雨水的缘故,峡谷中的溪水有点急。有两个地方是结了根绳子爬上去的,其它落差不高的瀑布都是从旁边的山上绕过或是直接爬上去。因为脚踝扎着绷带的关系,我不想脱鞋,只好一路小心翼翼地攀岩而过,庆幸一直没有湿脚。不过,在一块横卧溪边的巨石边,巨石上面有点滑,无法找到入手位,为拉他人,没留心脚下,居然把半只脚掌伸到水里了,自嘲常在溪边走怎能不湿鞋呢。一路走得很快,自鸣得意为没有滑倒,却不经意间被同学夫妻俩连拉带铲,居然臂股落地三次。行程过半时,峡谷前方出现了一座落差几十米的瀑布,瀑布周围都是近90度的峭壁,飞花四濺,甚是壮观。想直面瀑布,又不想脱鞋,只好看人家的照片啦。东方红以前走的路是沿瀑布左边的峭壁攀登而上的,只是有一处近乎一人高的峭壁有点难度,而最近刚来过的山水户外俱乐部在峭壁旁边小径的树上系着红带子,表明是从这里顺峭壁上去的。爬上去以后,从山顶绕到山头的另一边下山。看到山下的峡谷中有农田,农田两边各一条小溪形成两道瀑布飞泻而下。我们还以为到了山桥,下山一看,却没有村落,倒是农田旁边有条向西北的小路。遇到一老农,说是这里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子就在附近,过村沿小路往北就是天宫岩下溪村,莲花峰就在村西。于是我们沿着光洁的沙石小路走,结束了溯溪。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莲花峰位于桐柏山西边,岩下溪村的后面,是环绕桐柏宫的九峰之一。清《天台山全志》记载:“莲华峰状似莲华,秀插云汉,在琼台西”。到岩下溪村,发现这里的石条垒的房子很有特色,有平叠的,也有交错叠的,石柱和底下的石盘凿纹很细腻但缺乏花样,不过在这以前行路难的穷山村已属难得。几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坐在溪边的石条上剥着毛豆聊着天,小黄狗卧路却不怯生。溪水静静地悠然流向不远处丰收在望的稻田,一垅一丘的稻田依山而上,从村子垒向近乎莲花峰顶的山岗。我们从村后宽宽的石阶闻着稻香而上。仰视百米的巨大岩石群,挺拔峻秀。顶部草木葱茏,涓秀挺直。许多巨石有的如人像,有的如走兽,有的如锷刺青天,有的又如平地,千姿百态。深邃的岩隙迂回曲折,恍若迷宫。这些巨大岩石群,世称莲花桌。它与天台东林的青山桌、新中的张思桌,合称天台的三大石桌,并有“天台三张桌,名人永不绝”的赞美词。石阶尽头,两块56高的、独立的石壁,竖立田头,形似两瓣豌豆,石隙间山下远处的村庄尽收眼底。好奇的海天等人攀上石壁,作脚跨两壁状。到岩石群下,发现上山不难下山却不易,大家也就没想逞能了。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下得峰来,看诱人的小青菜,红皮的蕃薯,心痒难忍,终于忍不住偷得一只蕃薯。过大贝山村,回头再望莲花峰,发现应该称之谓大贝似乎更为确切。但没及细想,琼台仙谷就出现在眼前了,探头一看,不禁心痒难已,真是一个好去处,一条细长曲折的栈道开于千丈峭壁之中。峭壁之上,苍松虬枝,飞鸟啾啾;栈道下探,飞瀑深渊,急涧清溪,美不胜收。如若雾起,行走其间,恍若神游仙境。奈何时间不早了,只好留待下次行程吧。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http://bbs.cnnb.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206/09/201511r6t7qvzvm0mrz8mo.jpg 

2012-6-9 20:15 上传
下载附件 (137.03 KB)

还有比较原始味道的石屋

  抄小路下得白水村,淡淡地桂花香味远远地就浸入了我们的肌肤,令人心旷神怡。在白水村,与一位当地的农民大叔聊了会天,得知白水到县城经工业区有一条捷径。

美丽的天台白水溪

   下午到宝相村,与东方红径直驱车白水方向,至高速入口,却遇封道。在东方红的指点下,避城区,穿捷径,走省道,过两处农村路边市场,经江南藏传佛教寺院——多宝寺。一路青山绿水,乡土气息,好不自在。

  天台龙溪穿越

龙溪幽谷是以谷、水、潭、山、石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龙溪幽谷地处龙溪乡黄水村和龙溪水库大坝之间的山涧地带,蜿蜒十几里,谷深、谷幽、水秀,潭多、山清、石青。

    每隔数百米许,即有山峦挡住视线,绕过山后便有耳目一新之感。龙潭瀑布群位于天台龙溪乡龙潭幽谷下游段,属龙潭景区范围,是一组多折多潭的跌瀑群,主体有五折,从谷底往上第一折有上下两级组成,一级落差20,二级落差约为30,两级中间为一突起岩石。瀑顶有一深潭,水呈碧绿色,清可见底;第二折为两条平行瀑流,丰水期时合为一股,宽约2,高6,水从横亘潭流出,此潭场8,宽4,深3.9,为一弯月形深潭,潭水清澈碧绿,底有青苔,潭中小鱼成群,边上岩块有三四个称为“龙浴桶”的深孔;第三折为龙潭瀑布群的中心地段,瀑高25,水流下泻处为龙潭,枯水期时分成两部分,外潭深1,长23,宽4,里潭略呈圆形,直径约22,丰水期时合为一潭,总长60多米,水深可达五米,最宽处约为25,绕崖而成,潭水清幽凉爽,两边壁崖高耸,适于攀岩,上面还有第四折、第五折。沿谷地线上登行,潭多水清,以乱石岗相连,属构造断裂成流水侵蚀搬运而成,石奇多孔,周围两岸为灌木植被覆盖,多珍贵物种。

  瀑水的源头为最上游的龙溪水库,瀑水有一定的丰水、枯水期之分,雨季观瀑最佳,枯水期登临谷地探险最佳。脸谱潭潭底岩石奇特,像脸谱,上游的潭,潭水水温只有4摄氏度,各大小潭潭水都呈碧绿色,清澈见底,小鱼成群,内有野生的鳗鱼。幽谷中的主要水源为龙潭水库,有一隧道将水库底部的水引入,水清凉甘冽,无污染,含铁量高,水量丰富,即使是枯水期,瀑布的水量也较大。两侧山体少数岩石裸露其他多为灌木所覆盖,溪中岩石堆列,有大小不一的象形石块,与潭水一起构成了狮子伏地、鳄鱼探水、老翁取水等景观,林林总总各色景观,构成一幅秀丽清幽的山水画。

  龙溪乡植被覆盖良好,层峦叠嶂,四季如画。春天山花灿烂和冬天白雪皑皑的时候景色最为迷人,雨雾天还可观看到云海奇观。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有名贵中草药如三叶草,麦槲等69种,野生动物有岩羊、黑豹、野猪、野兔等。林木茂密,流水淙淙,造就了丰富的“负离子”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气态物质,具有除尘、杀菌等功效,对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龙溪幽谷为断裂构造层,有岩石崩塌,流水侵蚀搬运而成,地貌形态多样,断层节理明显,岩石多为凝灰岩。有高山陡峭适于攀岩,有瀑布深潭供人观赏,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她原始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适合开展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042bd7328b0594cb5d0.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042b902d1132b37e110.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0429e6d46e1f2c92d81.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042c678248f49cfe264.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043db5d2380b14e9f24.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035a217d8a8a43556f.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03199f2d3e3ad03c82.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23c5a1156a4689b755.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2367097d890f20d1bf.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2988eed36292163ae2.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42a444fcfeea310c69.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428add2d4972b71ad0.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428d71aa1cc1236314.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424d68c12caf23d200.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546d14591fc703c0f6.jpg

http://zjtt.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007/10071821548f8fe910d2d1c55f.jpg

徒步探险天台浑水溪

 “浑水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南侧,经天峰(华峰)、毛竹蓬、溪下、下坑最后注入白溪水库,全长175公里。但由于溪流两侧山坡坡度达60-70,水文特征多变、深潭无数、蛇虫奇多、露营点较少。一路多跳石溯溪。

  路线综述:1、徒步路线:溪下村--双龙瀑--扁担沟--白龙瀑--浑水溪与下坑溪交界处--下坑溪--下坑村2、徒步区域气候:天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足,平均气温为186摄氏度,最热月为7,平均气温为282摄氏度,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49摄氏度。平均降雨量为1300-1600毫米。3、最佳徒步时间:104、中转站:无5、徒步时间:3-46、徒步内容:丛林穿越+溯溪7、线路评价:这是一条能让户外新手迅速成长起来的探险路线,这里有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峡谷,有如画的风景,还有一群豪情万丈的“驴”。8、徒步级别:级别:3,体力强度:***,技术难度:***,惊险刺激:****,历史文化:*,自然风光:***9、推荐人数:10,建议:人员组合至少是带队者占1/3,有经验者占1/3,新手占1/310、推荐最佳行程:注释:具体行程依据穿越者自身级别而定。新驴,只在峡谷中活动,遇到深潭,则选择绕路而过。业余级,正面穿过除白龙潭、下坑瀑两大难点以外的所有水路。建议请当地俱乐部协助完成。专业级,正面穿越所有水路。适合专业人士,但是在没有专业器材与领队的前提下,几乎不可能完成。11、必带装备:防水袋(或是垃圾袋)、常用药品、指南针、沙滩鞋12、交通,往:在宁波汽车南站乘客运车到天台大约需要3个多小时,车费325,下车后在天台车站前可以包到中巴到溪下村,大约需要1个小时,包车费150-200元。车程25公里左右。

返:从出口处下坑村,向山上步行40分钟,可以至上李坑村,村中每天有汽车直到宁海,只需40分钟,车费5-7元。

行程攻略第1种:

D1 溪下村--双龙瀑--营地1

下午1,由溪下村进入浑水溪。水中的石头大小不一,走在上边很容易滑落,建议用两点移动法找平衡。(所谓两点移动,即两腿外加一根手杖,每次只移动其中的一个点,以保持平衡。)涉水行进15公里,就可到达双龙瀑,瀑降是通过的唯一途径。

双龙瀑,因一块巨石从中将瀑布一分为二而得名。双龙瀑高约75,瀑布下的深潭约25米宽。由于穿越选择在10,瀑布水流相对稳定,不会有喷溅水流出现。瀑降难度相对较低。由于左边的瀑布下面的一块平地,建议由此下降,以免弄湿装备。

营地1选择在瀑布边凸起的巨石上。要选在石块最高的涨水迹之上的巨石上露营。

D2 营地1--扁担沟--白龙潭--营地2

营地1到白龙潭多为硬地路,需要不时的在大石块上跳来跳去,体力消耗较大。中间有一条“扁担沟”,沟长15,两边是绝壁。从山上绕过去的可能性小,建议使用皮划艇或是采取索降的方式通过。

白龙潭,是本条路线中最漂亮也是最难穿越的点,是典型的双连瀑布(瀑布分上下两层)。由于强大的水流冲蚀,形成了一个宽达30米的深潭,而在它的后面是一个更大的水潭(白龙潭呈葫芦状)。可以有两条通过路线:其一为陆路,可以从一旁的山间小路绕过去,只要保持瀑布声一直在自己的左侧就不会走丢(不要只顾着看瀑布,否则不小心会掉入水潭);其二为水路,先谴一名有经验者架设索道,其余人可借索道通过。营地2可建在白龙潭旁,在白龙潭旁有一块15平方米的巨石,下面分由四块较小的石块架起,腾空处形成两个天然的营地。

D3 营地2--浑水溪与下坑溪交界处--下坑溪--营地3

依然是沿溪前进,途中会遇到多个小型瀑布,但相对于前两天的路程要平缓一些,溪中多为碎石,不小心就会跌入水中。下午到达浑水溪的大拐弯处,在此与它的一条支流--下坑溪汇合。有此向东南方前行1个小时即可到达营地3。营地3建在下坑瀑旁。

D4 营地3--下坑村,将攀至下坑瀑的顶端,瀑布高达12,正面上有相当的困难,建议从左侧面的山路上去,到达下坑村,结束探险。

提醒:110月份昼夜温差大,建议带一套长袖衣裤,三双袜子,两套内衣,为方便支衣服吹干,请另带一条5长的绳子;2、穿越溪流防水是关键,一定要带上防水袋(大号的3-4),或是20个垃圾袋(最好是45*55的垃圾袋),在每天出发前将装备逐个包起来。应急电话:天台县政府:0576-3930089,天台县医院:0576-3987166

行路攻略第2种:

D1 宁波--上李坑村--八辽--石潭--葫芦潭--白龙潭(上游)

大清早从宁波出发包车往宁海的上李坑村(车程约三小时),车停在一家小店门口的空地上。下车后打听一下,会有好心的村民告诉你到八辽的路。

上李坑---八辽,沿着山路往上攀,岔路不多,有一段路还可以遥遥看到对面华顶山头上两个白色的圆球(雷达)。到了姜桶村后,接下来就是沿山公路了(可以边走边问,绕小路走,省去不少体力)

八辽--石潭

从八辽出发沿公路一直往前,下到峡谷。那里正在做工程,石潭被炸掉了,很顺利地通过!

葫芦潭,原名叫难上难。一般可采取人包分过。具体根据水位高低做决定。

葫芦潭--宿营地,过葫芦潭不远可到宿营地(白龙潭上游),主要特征:顺溪下左边山上有一清流注入浑水溪,浑水溪到此处转了个弯此乃比较理想的宿营地,有清水源,也较平整。过白龙潭顺溪而下较长一段后也可找到宿营地,但无清水源(浑水溪的水比较浑).

D2 白龙潭--无名潭--(上山)废弃索道站--上李坑,白龙潭

穿行路程约半小时,此路阴暗潮湿,多蛇,隐约有山路可寻,沿途有驴友走过痕迹或留下的记号。或者可以直接从白龙潭降人降包,但一定要有安全措施及装备。个人建议还是绕行山道。无名潭,从白龙潭到无名潭有较长距离,无名潭较大水较深图中箭头所标为绕行山道路口。此山路为一片细竹林,潮湿多蛇。穿行路程约十分钟。

上山点,过无名潭后还有几个叫不上名的大小潭若干个,顺溪而下*右手边有明显上升山道入口(我们是选择了顺溪而下第二个明显路口上山)沿山路一直向上攀,到索道后转为公路,直至上李坑。建议从姜桶村下到溪底,避免走上面的水库,我们在白龙潭上游找到了一个可以容纳上百人的营地。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059840000.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059819158.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059858310.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059899823.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92447206.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93527900.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145091130.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145744559.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182486038.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182453149.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182441032.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182450479.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183412529.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224645407.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225731924.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251283354.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251269962.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251257727.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285863360.jpg

http://www.jdsf.cn/UploadFile/2007-9/20079152133190073.jpg

天台街头镇小溪坑,诗意的行走

      小溪坑位于天台街头镇,紧邻仙居,风景优美,素有“天台小九寨”之称。因为交通相对闭塞,小溪坑保留了较为纯朴的民风民情,水质澄澈,生态群落保存完好,不同季节,小溪坑所展示的魅力是不同的。近几年,小溪坑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驴友,他们或单独前往,或结伴而行,只为去小溪坑诗意地走一回。

 

  崇山峻岭,溯流而上

  天台驴友周凯热爱旅游,在朋友圈中,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天台的那些知名景点,他几乎走遍了,唯独对小溪坑有着别样的感情,不止一次带着来自各地的朋友前往。

  “小溪坑不仅山多,水也多。”周凯说,崇山峻岭中,他常常带着朋友沿着溪水溯流而上,那里的溪水可以用“惊艳”这个词来形容,清澈干净得仿佛来自雪山之巅,与这样的溪水对视,会让人有一种灵魂受洗礼的错觉。

行走中,会不断看见山中那些嶙峋的碎石,它们被丝绸般的水匆匆翻过,泛起一连串细密的波纹。游人们一路追赶着,一路赞叹着,水在山中流这种山水相依的景致让人们有种画随人动的恍惚。有些人喜欢赏花,会在崖壁边看到各种颜色的野花,它们在绿色山谷中格外醒目。

http://www.taizhou.com.cn/lvyo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10/001aa004ee63118ea96110.jpg

    溪水叮咚,游鱼成群

    如果走累了,可以在溪边的石墩上小憩片刻。此时,对那些玩石者来说可是个机会,因为溪边的石头造型各异,经过溪水的常年洗礼,表面光滑,有些甚至有漂亮的花纹。周凯说,第一次到小溪坑来的时候,他在那些石头的挑选上花了不少时间,最后把随身带来的一个塑料袋几乎装满了才罢休。后来,每次带朋友到这里来,他都要为此磨蹭上一会。

    除了石头,溪鱼恐怕是很多人前往这里的目的之一。由于水质较好,这里的鱼吃起来肉质鲜美,据说营养也很不错。天气晴朗的周末或节假日,这里经常会有三五成群的垂钓者,而且溪鱼也是附近农家乐用以盈利的特色菜肴之一。

http://www.taizhou.com.cn/lvyo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10/001aa004ee63118ea96c11.jpg

    山石黛瓦,民风古朴

    小溪坑是由新屋王、燥坑、茶园和马家田四个自然村组成的,这些村庄与外界接触不多,至今还保留着古朴的民风民情。它们大多依山而建,沿着青石小巷游走,两旁是山石黛瓦砌成的老屋,偶尔看到一些暗红的标语及新贴的村民通告,这样的氛围会让人浑然忘却岁月世情。

    村里年轻人不多,老人们早已对接二连三的访客见多不怪,有些安详地倚着门口乘凉,有些手里忙活着各自的活计。在这里,抬头便可见漫山的苍松翠竹,纯净的蓝天白云,猪在圈中哼哼,鸡犬在悠闲地游走、打盹,堂前铺晒的药材、棉花散发着阳光的味道。村民们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一切都是那么祥和、宁静而简单。

    越是原始的地方,越能让你感受到人们的真诚与热情。在这些古老的村庄里,人口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你获得你需要的帮助。比如饮食问题,很多游客到小溪坑旅游是有备而来,他们会自己生火做饭。但也有一部分游客只想常常当地人的地道美食,此时,就要求助于那些村民们了。好在,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都很善良,如果你到他们家里吃饭,他们可能会将自家养了一年的鸡或鸭宰杀掉,用于招待客人。一顿饭吃下来,你会觉得很满足,而价钱往往比一般的农家乐都来得便宜。

    去小溪坑该怎么走

   “小溪坑之所以能保持这么优美的生态环境,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它交通不便。”驴友周凯告诉记者,小溪坑是寒山湖的主要支流,与寒山湖码头相对,可以坐寒山湖的轮渡过去。

    如果你第一次到天台旅游,可以从天台客运中心出发,坐至盘安的班车到寒山湖码头下车,然后在那里等待轮渡。或者可以到街头镇包车至寒山湖码头,一般来说,8座的小面包车价钱大概在30元至40元左右。寒山湖轮渡不是随时都有的,需要耐心等待。上午9点半是第一班船,横穿里石门水库到对面码头,进入小溪坑。

    另外,除了坐轮渡,也可以尝试自己开车前往小溪坑,只是这样的走法比较麻烦。周凯说,从天台城区出发,经过街头镇,到达小溪坑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一路上车子不好开,建议自驾越野车的驴友可以尝试一下。

 天台雷马坑

   天台雷马坑位于浙江省天台县西部,与磐安县尚湖镇隔山相望.该大山名曰青山尖,海拔1000余米,据说山顶有一火山口.雷马坑源出此山.雷马坑两岸山险林密,河床陡峭,坑中怪石磷峋,潭深水幽,每当山洪瀑发时,涧水直泻而下,声似惊雷,疾如奔马,故而得名"雷马坑"雷马溪发源于磐安县竹园山岭,自街头镇山头下村附近汇入始丰溪,全长19.2千米,磐安县桥头村至天台雷马坑村的十多里山涧俗称雷马坑,以山险、石怪、瀑多、潭奇而得名.

 http://image.bydauto.com.cn/attachment/Day_120724/215_164671_f687e22b612ca68.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110424994029.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57502948961.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57505165759.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58554367828.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88183943282.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8831981358.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88445294524.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88522165672.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8925210182.jpg

http://www.szdx.org/UploadFile/2010-7/2010728912228999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