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胜红瑶金坑梯田

标签:
杂谈 |
分类: 广西、广东(海南)旅游 |
瑶寨木结构房屋。
金坑红瑶的祖先是从湖南洞庭、五溪一带迁徙而来,带来了种植水稻的先进技术。
大寨村学校门前的那个块田就是红瑶祖先最早开垦最早收割的地方,是金坑的始祖田。
红瑶人勤劳勇敢、忠厚朴实。妇女心灵手巧,以织花、挑花、蜡染、制丝著称。
这里不仅是中外摄影家向往的摄影天堂,也是中外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最近几年才为世人所了解,并逐渐成为旅游热点。
金坑梯田被誉为世界旅游景观一绝。
金坑梯田恢弘磅礴的气势,云雾缭绕的山颠,独具特色的瑶寨,多姿多彩的风情,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冯玉祥将军的孙女美籍华人冯文真来过8次之多。
冯文真在美国如今是个旅游摄影家,她拍金坑的目的是想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一组图片。
1995年以前几乎没有来金坑的游客,1996年后,则逐年有所发展。
1999年,光是田头寨就接待了六、七百人,还有一些外国人和港澳摄影家。
到2000年,田头寨接待游客已经突破千人大关。
金坑梯田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保护得好。
金坑地理位置是坐落在越城岭大山脉之中,四面高山阻隔,至今仍未通公路,经济性质仍然是自产自给为主。
龙胜最高峰福平包(海拔1916米)坐落在小寨屋后,在福平包海拔1500米以上仍然保持茂密的原始森林。
这里溪流众多,水源充足,山上植被四季常青。山寨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吊角楼,错落有序的山寨与大山融为一体。
山寨的房屋古朴清雅,画意十足,来到金坑大有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之感。
金坑梯田景色秀丽、如诗如画。金坑梯田整齐有序,线条丰富多彩。
金坑梯田线条形状以曲线为主,曲线赋于人们一种动态美。
尤其是那些长长的曲线和波浪线,使人联想到这些梯田好像是天上飘落的彩带。
龙脊梯田位于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境内,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和人文并举的美丽景观。
龙胜的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走进龙脊的大山深处,龙脊梯田的壮美景像便一一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梯田从山脚到山顶,几十米上百米甚至成千米的高程,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如天梯一般。
在山峦之间,逶迤展开的竟是那一层层一道道妙曼而又雅致的农家梯田。
据资料表明,这些梯田从山脚到山顶最多处可达150多阶,大块的5厘左右,小块的只有几个平方,田埂从数尺到丈许不同。
正如一首民谣所描绘的那样:蚂拐一跳三块田,低头难见抬头见。
龙胜的龙脊梯田,是龙脊十三寨壮、瑶、汉各族人民,从元代至今的700年间,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人挖、肩扛、手垒,硬是将这荒草丛生,乱木横截的大山改造成了万倾良田。
梯田,沿着一座座山梁环绕,山寨,在梯田的曲线上停顿。使原先十分沉重的崇山峻岭显得极富妖饶。
因为山高水温低,日照短,龙脊梯田一年只能种一季的中稻。
又因为早晚温差大,稻谷生长周期长,龙脊生产的稻米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是桂北地区极佳上等好粮。
因为田块的大小不一,高低差别很大,许多地方无法用上耕牛和机械。
许多时候田地的整理和耕耘,完全靠人力一点一点的实施。
到春天,当地的降水,将一级级的梯田盛满,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亮丽。
一块块梯田闪动着波光,就如一面面银镜相嵌在山间,映照着蓝天和白云。
民宅的风貌保持的基本上完整原始,密集的木楼依山而建。
民宅互通邻里,推开后窗就可以看见前面阳台上梳头的姑娘。
在梯田中看电影别有一番情趣,劳动的艰辛和快乐,都在这梯田的忙碌中一天天继续。
梯田弯弯曲曲的山道上,一群群的游人流连忘返。
大山,梯田,绿树,蓝天,拼绘出许许多多诗情画意画面。
木楼上,青瓦间,一搂搂炊烟袅袅升起,整个梯田都弥漫着饭菜香雾。
晚上,清风徐来,推开窗户,灯火在山间闪烁。
星辰在夜空明灭,何似在人间?闭目三楼,卧听天籁。
梯田里那蛙鸣似有还无,响遍了人们的梦境。
挂着灯笼的瑶寨客栈和那弯弯的滑杆,静静的等候着游客的到来。
山寨村落小道上,背着竹蒌穿着蓝衣的妇女和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