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读书汇报

分类: 读书 |
《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读书汇报
----“4+1”课程实践手册
一、导读:跨学科的知识运用
在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包含小学所开设的各门学科如语文、数学、自然、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等知识。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小学的学习内容,但是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内容涉及心理学、脑科学、技术与工程、历史与文化、管理与领导、政治与决策等多个领域。由于这些知识都被包裹在有趣又有探索性的情境中,学生与这些知识的互动是自然发生的,是有意义的。与传统的知识点不一样,这些知识并不需要学生反复地进行脱离情境的纸面操练,而是需要学生理解,即通过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知道如何用概念来解决问题,并在跨情境的运用中举一反三,达到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二、作者简介:张悦颖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上海市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全国名校长领航班成员。主译《设计·制作·游戏:培养下一代STEM创新者》一书;主编《小学STEM教育实践路径与方法—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探索》等书籍。作为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副总裁,负责集团旗下所有直属民办学校和托管公办学校小学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工作。
三、主要内容
(一)项目化学习的课堂样态
1.项目化学习包含了多种课程样态,从最广为人知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学习、STEM到最新的基于现象的教学,从最具有系统性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特征的IB课程到主题式活动、研究性学习,我们都可以看到项目化学习的影子。
2.当课程摆向素养培养——作为“最好的”课程的项目化学习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最核心的教育目标逐渐聚焦到诸如4C这样的目标上来: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Critical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创造性与主动学习(Creativity & Active Learning);
交流与合作(Communication & Cooperation);
跨文化理解与全球视野(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 Global Awareness)
3.在不同的国家和组织机构中,这些核心方向被统称为素养(competences),或者是21世纪技能。它们不是孤立的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灵活调用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化学习的要素与特征
1.项目化学习是基于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的理论假设,即认为学生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中学得最好。
它是学生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探讨,用类似于真实的成年专家(如科学家、作家、历史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像认知学徒一样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2.根据达林-哈蒙德(2010)和克拉斯克等人(2010)的界定,项目化学习主要包含如下要素。
真实的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包含有价值的内容,以真实世界中的情境作为锚点,让整个项目活动连贯、一致。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这个驱动性问题展开探究。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学科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如何采集证据、使用证据,做客观的描述,利用证据进行推论和解释。
3.学生经常用项目化小组的方式学习。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倾听、论争,利用证据进行集体的交流与论争。
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
学生最终产生可以公开发表的成果。产品是知识建构的外在表现,学生在创造产品中重构他们的理解。真实学习发生的过程是非线性的,学生理解力的发展状况需要通过产品表现出来。通过这些产品,教师可以评估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学生的产品使得他们的个人理解、思维可视化。
4.梅耶(Mayer,2016)更具体地列出了项目化学习的特征:
需要教师指导和团队合作;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包含许多“需要知道的”;
是复杂的,需要一个团队的专业设计和实施;
教师通常在设计前有诸多工作要做;
学生在项目中根据事先的指导手册进行最充分的选择,教师经常会惊讶于学生的选择;
基于驱动性问题;
5.基于明确界定的量规,这些量规是特别为这个项目而制定的;
开放的,学生在结果和研究路径上有选择权;
与学生的未来生活相关;
可以为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与真实世界中的真实生活看起来很相似;
包含真实的场景;
有意识地运用技术、工具和真实生活的实践,学生根据目标来选择工具。
6.总的来说,项目化学习翻转了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用高阶的学习包裹低阶的学习,不是自低到高逐步学习具体的内容,而是翻转这一过程,从创造性认知要求的顶端开始,让学生在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强大内动力中去创造一个真实的产品(Perkins,2016)。在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在与各种料和文本的互动中,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识记、理解为了完成这一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提升能力与品质。
(三)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1”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图
(四)案例
案例——“绘制地图”项目
“绘制地图”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能够在陌生环境,根据观察和测量画出平面图的技能。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颇高,在正式进行数据收集前,学生必须通过讨论对所需测量的数据进行尽可能地排列和完善。由于绘制一幅准确的地图需要精确的数据,所以在思考的时候,数据的详尽和收集的顺序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极大考验。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之前的思考可能远远达不成最后的结果,他们必须对已经制订的计划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调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案例中更着重于对计划制订和修改调整能力的培养。
“绘制地图”项目实施指南
由于收集数据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了能够使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教在收集方法上需要在学生自己讨论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此外,测量方法上,由于学生所使用的是步幅测量法,为了使学生的步幅测量数达到较为准确的标准,需在测量每人的步幅时尽量多次测量,获得平均数在收集数据时,为了更加准确,也必须至少安排三名学生测量同一个数据以求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