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的挑战》第四章读后感

(2019-03-06 15:08:11)
分类: 读书

 

  《教师的挑战》第四章读后感

  ——从课堂教学到学校改革

  一、家长开放日

 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多次提到与家长共同创造教学的话题,其中在第四章“从课堂教学到学校改革”就重点提到了让家长转变“家长日”到校参观的观念,让家长从教学参观到学习参观。

本书所指出的那样“教育不是‘服务’,而是成人对儿童的责任。”小千谷学校的平泽校长曾经说过“教师要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家长要认识到家长的责任,那时才能实现教师和家长的联合。”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之中,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想法,那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赖与亲和关系就无法形成。

那么,怎样才能在“家长日”让家长意识到家长的教育责任?家长如果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家长们就无法真正了解到儿童的现实、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家长们如果没有经历过课堂的小组合作,他们也难以体会到合力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和乐趣。因此,“亲子课堂”也就是书中提出的“家长参与课堂学习”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在书中,佐藤学教授提到了许多的国家如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家长都会热心地参与到学习与学校的各类活动中,类似于我校刚开始建设的家委会,还有“家长义工”家长志愿者。可是我校参与的家长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参与的大多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而不是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依然对课堂的教学了解不深。

开放课堂,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公开,更透明,家长更放心,但开放课堂,其重点本不应该是让家长“放心”,而更应该是让家长参与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人人”--这思想太伟大了!据说“亲子课堂”要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长参与,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会起到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氛围。

因此如何让家长在工作日抽时间来学校“上课”,这并不是一名老师或是一间学校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尝试

二、合作与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无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符合现在教学的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对于如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实现方式,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再谈一下

首先,要考虑如何分组的问题。学生有着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格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差异,这样可以进行互助互补;然后是学习兴趣的差异性格上的差异,也可形成互补这样才能互相带动形成良好的氛围。

其次,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内的管理

一是选组长。一个好的组长可以控制整个小组,使得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体向前进步。

二是一个小组应该有自己队名和自我约束章程。有了响亮的队名,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有了队训,每个成员可以有章可循,自觉遵守,同时也为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依据。

三是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一个学期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

四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 ,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痛苦与快乐,要乐于帮助他人。

五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学生按照这种分组方式,如何抓好课堂纪律以及自习课的纪律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结合建立好的队训执行这个步骤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是如何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动力,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竞争的。可以评选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待进步团队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每一个小组进行阶段性评价,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