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瘦、漏、皱、透”解析

(2012-04-05 20:20:46)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赏石悟道(原创)

   “瘦、漏、皱、透”是北宋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赏石大家米芾根据多年藏石、赏石的研究和实践,对古代观赏石提出的审美理论标准。近千年来,这个标准一直被赏石界所沿用,至今仍然对赏石界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产于安徽灵璧的灵璧石、江苏太湖的太湖石、江苏昆山的昆石和产于广东英德的英石号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石。这四种观赏石均是碳酸盐类岩石。灵璧石是元古代形成的石灰岩、泥质灰岩、碳质灰岩和含迭层石的石灰岩;太湖石和英石是晚古生代(石炭——二迭纪)形成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昆石是早古生代(寒武纪)形成的白云岩。这些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且结构致密,结晶很细(隐晶质),裂隙发育,并多被后期方解石脉,石英脉充填。石灰岩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发育,水沿着岩石裂隙等脆弱地段渗透,对石灰岩长期形成溶蚀和破坏。因此,从大范围讲,便形成了岩溶(喀斯特)地貌。从局部来讲,便在岩石上形成了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洞穴。使其体态嶙峋,峰峦叠嶂,棱角纵横,丘壑褶皱。具备了“瘦、漏、皱、透”的特点。

    米芾通过对上述四大名石的鉴赏研究,总结出观赏石的“瘦、漏、皱、透”的特征。这不仅只描述的是外形特征,更具有其文化内涵。

   “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形状怪异;石体挺拔,线条清晰。但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这种石头虽然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或骨气凛然;或英气蓬勃;或豪气奋发;或霸气凌人;或王气威慑;或哲气多思,或佛(禅)气圆满;或道(仙)气飘逸;或稚气可爱;或傻气如憨。这样的石头特征体现着“气”。

   “漏”是指观赏石体态玲珑,溶洞贯通;石体嶙峋,连环透空。但漏中见灵,灵现隽智,智有乖巧。这种石头虽然玲珑透空,却变化多势,灵气十足。或有灵气游动之魂;或有瞬息多变之感;或有奔跑飞腾之势;或有旋律节奏之韵。但总体给人以谦和乖巧的感觉。正向著名藏石家沈均儒先生所说的那样:“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样的石头特征体现着“灵”。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但皱中见变,变中有态,态现神秘。这种石头虽然形态怪异,却怪中有格,异中见韵。或起伏不平中有节奏;或若明若暗中有旋律;或在无形之中见有形;或在神秘之中见敦厚。总体上给人以变中见异、藏龙卧虎的感觉。这样的石头特征体现着“变”。

   “透”是指观赏石石体玲珑剔透,表里如一;体态纹理纵横;石质细腻洁净;石色斑斓,光泽夺目。这种石头虽然玲珑剔透,却透中见深,透中见光,给人以洁净淡雅、怡然天趣的感觉。色彩斑斓之中见绚丽,光泽夺目之中见淳朴,石质细腻之中见刚毅,纹理纵横之中有古奥,表里洁净之中见单纯。总之,它给人以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表里如一、一览无余的效果。这样的石头特征体现着“神”。

    米芾“瘦、漏、皱、透”的赏石审美标准归结是“丑”。但丑的出奇反为美,这就是物极必反的唯物辨证关系。观石其形,感石其境,品石之韵,悟石之德是赏石的四大要素。如果说“瘦、漏、皱、透”的古代赏石标准主要是从外形特征来鉴赏石头的话,那么现代的赏石家又提出了“形、质、色、纹”的赏石标准,这给赏石审美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因为后者的赏石审美标准归结为 “韵”。

 http://s13/middle/a3c2085axbcf80491f74c&690
                 福                                     寿

          http://s1/middle/a3c2085axbcf807bae180&690
                          喜                                     

 

四块存放在青州的太湖石(清朝),尽显出“瘦、漏、皱、透”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进金字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