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论用现代彩墨表现安岳石刻之美

(2012-05-11 22:24:51)
标签:

川音成都美院

饰华

现代彩墨工作室

安岳石刻

彩墨文化

试论用现代彩墨表现安岳石刻之美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  刘世华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安岳石刻内涵艺术美的解读剖析,以及对彩墨画这一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形式的阐述,提出并论述了如何从表现精神内涵、挖掘文化元素符号、传统与现代技法的结合等几方面运用现代彩墨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安岳石刻之美。

 

词:安岳石刻  现代彩墨  形式语言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绘画艺术如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东方大国、本土文脉的传承延续为原点,不断地改革创新,冲破迂腐陈旧观念的束缚,探索一种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新的形式表现语言,是摆在每一个中国艺术家面前的无法回避的思考命题。

   

     2008年初春,带着这种思索与几名研究生一同去安岳考察石刻艺术。安岳石刻还是读四川美院时听老师讲过,其具体情况却不甚了解。可到了安岳后,看到精美绝伦、原汁原味的古老石刻艺术,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对艺术珍品零距离的感受足令我们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但同时看到这么绝美的艺术瑰宝,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日晒雨淋,风化蚕食,加上人为的偷盗破坏,已经严重破损流失,又不禁为之扼腕叹息,痛惜中不免还有几分愤慨。

 

http://s8/middle/a3bfd8d2xbfc4b87f4b87&690

    陈  波    《安岳魂》        指导教师:刘世华教授


 

http://s1/middle/a3bfd8d2xbfc49aa9eb60&690

    杜茂瑜  《石刻之魂》      指导教师:刘世华教授

 

(一)掀开安岳石刻"古、多、精、美"的神秘面纱

      安岳石刻源于东汉,盛于唐宋,在我国石窟艺术长廊中有"上承敦煌,下启大足"之美誉,被称为中国又一伟大的古代石刻宝库。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而著称,是历经千百年历史风雨至今仍旧璀璨夺目的"国之瑰宝"。由于种种原因,它远不及敦煌石窟一般气势磅礴,蜚声海外,甚至贵为“大足石刻之母”,却远不如大足石刻那样名扬天下,观者如云。她就像藏在深宫里的大家闺秀,羞涩寂寞地度过漫长的岁月而不为外界所知晓。

     

     与之毗邻的大足石刻闻名遐迩并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安岳石刻却在相当长的漫漫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致使未能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的落差?

 

      是安岳石刻艺术水准和艺术价值不够高吗?我曾先后参观考察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四川广元石刻、云南剑川石窟,从美学、艺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横纵比较,无论是其艺术规模和艺术观赏价值,还是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安岳石刻都堪称一流,与其它地方的石刻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我还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石刻内容来看,安岳石刻多以佛教造像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雕刻形式多数是摩岩造像,也有单个圆雕造像。龛窟中除雕刻佛、菩萨、罗汉、金仙、供养人、力士、伎乐、飞天、珍禽和各种护法神外,有的石刻还雕刻有"经变图"和古建筑图像,有的石刻则通过宗教故事具体表现出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生活向往,展现人性美的光彩。同时,石刻所附碑刻题记甚多。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反映和展示了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民俗、地方史和宗教的发展变化以及世俗生活风情。
    从艺术风格来看,安岳石刻主要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多依山依岩取式,造型俊秀雅致,构图丰满大气,布局严谨绝妙,雕刻精细奇巧。石刻造像敢于突破宗教规范,大胆创造出许多丰富多姿的艺术形象。其特色既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又含体态健美、面腴丰盈的唐代古韵,兼存璎珞缀身、富贵华丽的宋代神采。
http://s2/middle/a3bfd8d2xbfc4bc34cd31&690
    陈志祥    《紫竹观音》      指导教师:刘世华教授

    

    安岳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毗卢洞的紫竹观音,这是全国罕见的、全世界唯一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紫竹观音身高约3米,头戴繁密贴金天冠,身佩璎珞,露臂袒胸,衣裙轻薄,璎珞网坠于胸腹之间,衣裙飘逸,装饰华丽,质感鲜明;容相丰润秀美,整个雕像悬坐在一块突出的岩石峭壁上。侧身跷足,背倚着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面容恬静秀丽,右足踏莲花蕊,既显体态婀娜,温柔万千,又极具潇洒倜傥、俏丽活泼之态。此雕像一改正襟端坐的观音造型模式,早已远离佛教教规,趋于现代,顿生柔媚生动、风情万种之神韵,充满女性魅力,当地人爱昵地称之为 “跷脚观音”、“风流观音”,英籍华人韩素音则誉之为“东方的维纳斯”。

    

    安岳石刻的另一个看点就是卧佛。卧佛镌刻在距地面5 米的崖壁上,全长23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左侧全身卧佛。它两手齐腿,自然平放,面部丰腴,神态安祥,双目微闭,似睡非睡,嘴角微微上翘,给人一种安详、恬静之感。卧佛身着袈裟,轻薄透体,袒胸露肌,头蓄螺髻,耳戴圆形绽花耳环,头枕扁形荷叶枕,维妙维肖地展现出释迦牟尼“涅磐”时那超脱一切的意境。卧佛后上方刻有一组释迦说法图”,以表现佛祖与众弟子说涅槃经的场景。这组石刻用精湛的技法把释迦佛坐于正中,着袈裟,左手抚膝,右手结说,诸弟子悲泣、嚎哭、愁楚、凝重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安岳石刻,分布在圆觉洞、千佛寨、毗卢洞、卧佛院等景点的石刻艺术精品比比皆是,如天女散花,星罗棋布。每一尊雕像,仔细品赏都是那么造型别致,雕刻精细,美轮美奂,堪称中国石刻造像艺术宝库中之极品,观赏后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

 

     安岳石刻作为辉煌灿烂的中国古典文化与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积淀了太多太多的中华民族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人文情怀。仅管有些毁损,有些残缺,但内中释放出的这种文化的巨大力量,无论经过多少历史风雨的荡涤与洗礼,也不管遭受多少朝代更迭的冲撞与断裂,它都不会因此减少一分一毫。

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来看,每一位艺术家站在安岳石刻艺术面前,产生震撼、痴迷、甚至疯狂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这正是艺术的魅力使然。

    

     凝望着千年古远的石刻与佛像,产生艺术冲动之余,一个想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那就是如何利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安岳石刻的美,如何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佛教精神用我们掌握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传达给被现代文明包裹着的、生活在喧嚣都市的普通人,唤起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引发他们对民族民间艺术的关注,提高他们对祖国古迹文物的保护意识。

     我首先想到了我比较熟悉的现代彩墨画。

 

http://s12/middle/a3bfd8d2xbfc4c0d6811b&690

       郭  羲   《安岳石刻》        指导教师:刘世华教授

 

(二)用彩墨画表现石刻艺术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殊途同归

 

    说起中国彩墨画,那可是与石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要特别提到从三世纪起开凿、并历经北魏、隋、唐、宋、元等历代开凿建造的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和象征,虽历经岁月沧桑,斗转星移,更加璀璨耀眼,光彩夺目,我们至今仍能从敦煌莫高窟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雄伟气派。

   

    敦煌莫高窟里就是由表现佛教主题的雕像、石刻和大量的重彩壁画所构成。它们同处一室,彼此相连,互相影响,互为映衬,相映生辉。它们采用的都是民族传统元素符号,表现的大都是佛教题材,传达的也都是民族文化理念。有所不同的主要是表现空间的二维和三维,表现形式的平面和立体。从这个层面上分析,用彩墨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安岳石刻艺术,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点上它们本来就是殊途同归。   

    

    中国彩墨画历史悠久, 从仰韶彩陶、秦兵马俑彩绘,到汉马王堆帛画、永乐宫壁画、唐宋卷轴画,都是浓墨重彩,名作浩如烟海,文脉源远流长。可特宋元之后,重彩表现在中国绘画中逐渐弱化,乃至被排斥,代之以“墨分五彩”的水墨表现,丹青重彩日渐式微,几乎奄奄一息。因此,中国传统绘画长期以来一直以水墨文人画为代表,重彩画再难进入画坛的主流地位。除民间寺院的宗教壁画在制作中还按粉本描摹,保留一些浓墨重彩的画作外,传统绘画仅在青绿山水、工笔画中不同程度的使用矿物质颜料做一些色彩描绘,重彩表现只有在民间年画、民间玩具、民间装饰品中出现。

    

    人们一直以为文人水墨画才是中国画的正宗,殊不知彩墨画更早来源于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绘画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上世纪初敦煌壁画的重新面世,彩墨画的传统风采被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敦煌壁画的绚烂重彩以它那宏大的规模,历经十几个朝代的艺术创造,展现了中国民族绘画传统的杰出成就,揭示了在“正统”的画史之外,一个鲜活的在民间流传有序的中国重彩画的发展脉络,它在中国画色彩领域和绘画材料与技法的研究方面给予当代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以诸多的启示。

 

    作为现代彩墨画探索的先行者,以林风眠、吴冠中、黄永玉、石虎、石齐、周韶华、丁绍光、蒋铁峰、刘绍荟为代表的几代艺术前辈,为中国彩墨画的开拓与发展一直做着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他们一方面重视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开发与研究,一方面大胆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水墨技法相结合,探寻一条“中西结合”的艺术道路。

 

    进入新时期的现代彩墨画,兼收并蓄,锐意创新,正在探索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现代彩墨画以一种新的视觉图式在中国画坛重新崛起并焕发光彩,体现了东方绘画独具特色的画材画法与美学品格。随着当代中国绘画变革与创新的汹涌大潮,现代彩墨画以强化重彩表现为突破口,以新材质、新媒体、新语言的建构,吸收国外艺术设计的形式构成理论,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视觉表现力、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而突破了以水墨为上、文人水墨画一统天下、传统笔墨形态凝固的程式框架和单一的模式,催化了当代中国绘画在创作理念、审美追求和形式美感方面的新思维、新表现、新表现、新空间,从而促进了中国绘画由传统的表述方式向当代表现变革的进程。

 

http://s12/middle/a3bfd8d2xbfc49f67ad8b&690

     杨  杨     《石刻瑰宝》      指导教师:刘世华教授

 

(三)用现代彩墨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安岳石刻之美

 

(1)注意表现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展现当代价值

 

    在创作过程中我感到,用现代彩墨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安岳石刻,首先要把握的重要问题就是要对宗教文化及其石刻造像艺术的研究体察入微,在作品中充分表现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延续至今所应该展现的当代价值。

 

     安岳佛教石刻虽历经久远,饱受风雨洗礼,但依然以其不朽的艺术成就散发着恒久不灭的光芒。在千年经久不变的洞窟周围,虽然时光流逝,朝代更迭,沧桑巨变,但安岳石刻艺术蕴藏着的文化内涵在佛宇流光中仍然对当今之文化与民众释放着深沉而神秘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这种奇特的力量是传统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拥有的亘古文脉,是传统精神与当代观念碰撞而产生的巨大磁场。

 

    为画好表现安岳佛教石刻的彩墨画,我多次带领学生到安岳实地考察。我们爬山渡河,穿过齐人高的蓬草树丛,深入沟底和山坳腹地,调查遍访每一尊隐匿的石刻遗迹,现场观摩石刻雕像,面对面地感受石刻艺术带给我们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抄录文献记载、实物拍照摄像,线描速写写生,回来后又到文史档案馆、图书馆、古旧书店查寻翻阅尽可能找到的有关石刻艺术的文献和图片资料,通过这些逐步深入地了解佛教和佛教艺术。

 

     在有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作为参照之后,更要加强对蕴藏人类文化神秘力量的石刻艺术的解析和参悟。与世界经典的古埃及艺术、非洲木雕艺术使用的形式语言一样,安岳石刻艺术把深邃艰涩的佛学观念用视觉艺术形式展示给世人,那么直观易识,那么鲜明生动。我们应该从艺术的发韧之初去寻求艺术感觉的再生。这种艺术感觉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它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会改变我们的艺术观念和审美取向。

 

     通过自身的悟性,选择独特的审美视角,用线描、重彩等绘画形式,将立体的石刻艺术,描绘为平面的美术作品,塑造一批性格迥异、神态俊美的佛、神、菩萨,重现安岳佛像的翩翩风采。它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力,释放的是一种艺术的感悟,抒发的是一种宗教的崇尚,传达的是一种民族的魂魄。

 

     我们作为画家,用彩墨画形式再现安岳石刻艺术的精彩,是深入汲取古代石刻艺术家的视觉经验,融会贯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连同自己面对安岳石刻的内心体验,通过彩墨形式传达出来,既袒露了我们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又传达出我们对佛教石刻艺术的感受与理解;而对于尚未到过安岳的观众,则想让他们通过欣赏彩墨作品,唤起对古老石刻艺术的浓厚兴趣,萌生亲临安岳观赏石刻的强烈愿望。其目的就是一个,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安岳石刻走向世界。

 

http://s2/middle/a3bfd8d2xbfc49dacd821&690

     杨福添   《石刻之韵》      指导教师:刘世华教授

 

(2)探寻和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符号

 

    人类认识外部世界往往是从认识符号开始的,同样表现一个事物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也是运用符号来表示。人们把那些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符号加以联系、整理,归纳成概念性的东西并进行储存,逐步形成了视觉化的图式语言。于是我们的先辈们在劳动中形成并不断完善交流的语言形式,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艺术。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他们最初的艺术创作,基本处在绘画的本能阶段。他们在洞穴的岩壁上,用矿物颜料和着动物的血,信手涂抹一些图形和符号,或者运用一些原始的工具,在岩壁上雕凿一些简单的线条、图形和符号。这种原始的艺术痕迹,是早期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的自然流露和体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历代的民间艺术家将这些可视的线条、图形、色彩和可触摸的有肌理效果的材料制作出来,形成不同的艺术样式,用以表达一些观念,传达一定的信息。给人一种精神情感的触动和寄托,同时也积淀下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安岳石刻中大量的图形、元素的运用,既表现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的符号化表现。作品中粗犷而略带野性的拙朴线条,带给我们浓重的乡土气息;包括佛像、菩萨、力士、供养人等在内的人物造型,或端庄、或戏谑、或俊俏、或雅素,又会使人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淳朴稚拙之美。有些场景、器物的处理,有些光怪陆离,使人感到一种梦魇般的怪谲和荒诞。把这些符号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来运用,通过不同骨格和不同构成形式的排列、叠加,会产生难以计数的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传统元素和民间符号的图形创意。

 

     我们特别强调彩墨画中所采用的形式语言,要与安岳石刻所要表达的意趣自然统一,浑然天成,形象的简约隐秘,线条的古朴稚拙、色彩的斑驳浑厚、笔墨的挥洒自如、肌理的复古仿真,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细节都竭力强化和打造古老石刻艺术积淀下的朴拙、粗犷的原始感和历史沧桑感。

 

    安岳佛教石刻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感召着人们。相信任何一个观赏者,都会在视觉和心灵上被这强大的精神信息能量所震撼,心中就会镌刻下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象,其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石刻刀法的程式化艺术处理,总会让人啧啧感叹古代先辈们的睿智才华和美的创造力。

 

http://s13/middle/a3bfd8d2xbfc4cfea286c&690

   罗仕鹏    《安岳石刻》       指导教师:刘世华教授

 

3)探索一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安岳石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古老而传统的,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的印记。那么我们现在用彩墨画画它,主要是对古老的石刻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和扬弃,再现其艺术神韵的光彩。就要探索一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既要保留中国民族民间美术的表现程式,又融入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又亦中亦西的、富有装饰美感的艺术样式。 

 

    在石刻造像的造型转换上,我们特别吸取传统工笔重彩与民间艺术中强调造型装饰感这一特点,将石雕立体的物象大胆进行平面化的处理,消解和减弱物象的体积感与厚度感,不求空间的三维性,追求平面的二维性;不讲究焦点透视的规则章法,将复杂层次的空间形象压缩成平面的构成形式,使画面既产生了民族特色的装饰风格,又有了时尚的现代气息。

 

     其次是对石刻中一些具体物象进行趋向抽象化的表现,运用现代构成的手法对画面进行高度概括和大胆经营,巧妙地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技巧,增加了画面的装饰性,也加强了造型的平面感。如自然界的云气、流水、烟火等并不具体的物质形态,注意在表现时,归纳、整理成一定的程式,改变了这些自然形的不确定性。

  

    在用彩墨语言对石刻艺术形式的诠释上,还要特别注重写实与写意手法的统一,追求形象与意境的统一,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的统一,尽可能地将自己对石刻所表现的客观对象的认识、体会、理解和思想、情感融汇于彩墨画创作的全过程,诠释出新的意境,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使创作的彩墨作品既不是对安岳石刻艺术的简单复制与再现,也不是对安岳石刻艺术的主观臆造与杜撰。而是重在表现安岳石刻造像的风姿与神韵,达到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http://s3/middle/a3bfd8d2xbfc4a1568082&690

     张  颖   《安岳石刻美》         指导教师:刘世华教授

 

4)在表现石刻之美时注意凸显现代彩墨画的艺术特点

 

     我利用校内选修课的机会。组织一些同学用彩墨画的形式表现安岳石刻的艺术创作实践,完成了一些较好的彩墨画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一个丹青重彩的绘画世界,它们色彩强烈鲜明,造型丰厚生动,广泛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语言,形成了形式感极强、既富民族趣味又具时代感的绘画风格。

有的作品佛像人物塑造简洁明快,气韵生动,表现出对象迷人的神情和神气。画面背景充满浪漫的、幻想性的内容,具有宗教神秘的色彩。看后令人神迷目眩,仿佛在广阔无边的浩瀚空间里体验中国佛教文化的精神永恒。

    

     有的作品借用佛教题材,表现了对原始生命本色的热切向往,运用重彩浓墨纵情讴歌了粗犷豪放、率真朴拙的生命之乐,表现了对生命本源的热切追寻。许多同学追求艺术上的返朴归真,利用彩墨的特殊视觉形式,试图表现原始的、率真的、蛮荒的、强悍的生命现象,在艺术的深层次上体验生命的真谛。

    

     彩墨画擅长的是平面装饰性和材质肌理的表现性的综合。强调线条造型、色彩的鲜艳夺目、追求肌理效果、用色块造型的形式语言。因此在彩墨画创作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注意表现题材内容的同时,特别注意凸显现代彩墨画的艺术特点,注意把握好彩墨画在意象线描的造型、色彩既对比强烈又柔美和谐、善于利用肌理制造特殊效果等几个主要环节。

     

     作画时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抛开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皮纸、熟宣、高丽纸,什么纸张均可一试;水粉、丙烯、国画色,各种颜料无所不用;正面描绘,反面拓墨,喷洒点染,工写结合,色层叠加重置,水墨淋漓酣畅,艺术手法多变。而一切手法的采用都是随机产生的,又均出自主题表现和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

 

     面对学生的一张张习作,你会感到,充分发挥了彩墨画形式语言的特点,就会凸显出彩墨画制作和材质美感的独到之处。饱满均衡的构图,体现的是对空间的重新分割;奔放率真的线条,展示的是意象线描的气韵、节奏和力量;绚丽斑斓的色彩、阐发的是五彩世界的自由浪漫;睿哲诙谐的情趣,表述的是作者才情的酣畅释放。

 

     你同时会发现,一旦彻悟了彩墨画的艺术特点,人似乎一下子从必然王国到了自由王国,变得无拘无束。东西之间、古今之间艺术语言的交流融汇竟会如此轻松自如,随手采撷,任意变通。用现代彩墨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安岳石刻之美的创作过程,就是从现实写生到具象再现、再到意象表现的过程。贯穿其中的是对中华佛教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和参悟,对东西方不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自己艺术天赋和艺术个性的体察和挖掘。这些将引领我们打破石刻立体造像到平面绘画的障碍、打破历史时空与现实石刻形体的界限,在来自于安岳石刻的视觉冲击和文化精神的召示中,完成现代彩墨画表现原古石刻题材的升华与飞跃。

                             (论文作者系川音成都美术学院视传系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安岳石窟艺术》   刘长久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东方华彩》     王雄飞主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3) 《名家重彩画技法》    蒋采苹等编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4) 《重彩技法语言解析》  唐秀玲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