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a3bcbf3cgc4208fee5442&690
哈维·韦斯特先生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曾任美国四家美术馆馆长。期间,他组织了众多的历史和现代艺术展览。其中,他组织了“美国印象派”、“蔡斯——美国艺术的领导精神”、“达芬奇的救世主”、“NO!美国达达派”等艺术展在美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0年代初至今,韦斯特先生和他的中国妻子姚小波被聘为黄永玉艺术博物馆顾问。
http://s11/middle/a3bcbf3cg7a03419f7aea&6902005年时 艺术家哈维·韦斯特携夫人姚小波,应著名画家李伯安夫人张黛女士及河南博物院之邀,飞抵郑州。哈维夫妇一行参观河南博物院,开始了他们的中原艺术之旅。一位来自异国的艺术家,为什么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情有独钟?
http://s11/middle/a3bcbf3cgc420906aa50a&690
痴迷-“为中国艺术做点事情”
如此痴迷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哈维其实研究的是西方现代派和印象派艺术。他早年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美术和美术史专业,获硕士学位,接着被聘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州立大学美术系教授,曾先后担任美国4家艺术馆馆长。这与古老的东方艺术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两极,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从那一极走向了这一极。
那是1985年,应中国有关方面的邀请,哈维来中国筹办赴美大型文物展“天子中国皇室艺术展览”。一到北京他就直奔故宫,进入午门直奔武英殿。“美轮美奂的故宫,美轮美奂的武英殿,改变了我对中国的看法。”哈维感慨道。此后的5年间,哈维像候鸟般穿梭于北京故宫和西雅图博物馆之间。历经4年的艰苦奔波,1989年,展示中国从周代到清代近300件国宝的“天子”展览终于在美国举办,整个展览共吸引120多万美国人参观,“Chinese
culture very good!”的赞叹声响彻整个展馆。
完成此得意之作,命运之神就把这位西方艺术家带到了中国艺术大门前,他叩响了这扇大门,从此再也不想回头。
因为发自内心的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热爱,在没有任何外来资助的情况下,20年间,哈维几乎走遍中国,在城市乡村收集有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认真专业的修复,使它们重现光彩,哈维认为,这样“可以为中国艺术做点事情”。
http://s5/middle/a3bcbf3cgc420908979d4&690
爱恋
“我和她是一个人”
中国这片热土,成全了哈维的事业,也成全了哈维的异国恋。他与中国留学生姚小波相知相爱,而后双双在小波的故乡广州定居。这对珠联璧合的夫妻现在是女主外,男主内。哈维潜心艺术研究和产品设计,小波主管对外联络兼翻译。不论事业还是感情,两口子都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难怪哈维感叹:“我和她是一个人。”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为其夫妻深情所动,在哈维和小波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为他们在仓库上建起的家取名为“维波楼”。对此小波深情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说:“微波炉,加热的是食物,而维波楼,加热的是我们的感情。”
哈维自诩是优秀的中国女婿,最孝敬自己的“中国父母”。哈维的岳父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从岳父那里,哈维知道了很多长征的故事、革命的道理。岳父出生入死的经历和耿直的品格都使哈维引以为荣;而哈维对艺术的热爱与执著也深深感染了岳父。二人相处似亲生父子。
http://s1/middle/a3bcbf3cgc4209049e3c0&690
哈维的岳父知道他很喜欢香蕉,所以在大街上一看见香蕉就给哈维买,每天都是大包小箱的往家拎。最终哈维还是忍不住说:“爸爸,求求您别再买了。”说起这件事哈维脸上泛出幸福的微笑,感觉自己就像个有人疼的孩子。还有一次,哈维在带“拆”字的西关居民区发现了一扇“古老”的大门,很是看好,为了这扇门,他就请岳父帮忙看着那门,这一看就是4年多。岳父热爱根雕,为了报答岳父,哈维就给自己的岳父设计了一间工作室,并在门口挂上了一个“根雕工作室”匾牌,岳父高兴得合不拢嘴。可没过几天,哈维又给岳母设计了一间跟岳父那间大小差不多的工作室,完工之后请岳父岳母“验收”。大家到了工作室门前,一眼就看见了门上的匾牌赫然写着“根雕工作总经理室”,特别是它竟挂在“根雕工作室”匾牌的上面,还比它宽出一厘米。站在一边的哈维一本正经地解释:“工作室归总经理管,呵呵,女士优先。”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
(本文内容菠萝妹摘自中原网http://s4/middle/a3bcbf3cgc4209fecd1c3&690)
http://s13/middle/a3bcbf3chc4b76975368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