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天山实验小学 成立
《数学课程标准》谈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现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孩子们的眼界更宽,信息更广,而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更高,旧有的应用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这就给数学教师提出了重要的课题。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本身的要求,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养成自觉地用数学观念看待、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再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复习了计量单位后,我布置的数学日记如下:
先调查了解,再填空。
——家里的住宅面积是( )平方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能不能通过实际测量求出来?
——今天妈妈做饭是从( )时( )分开始的,( )时( )分做好的?一共用了多少分?
——“大风车”节目每天在下午( )时开始播出。
——妈妈,爸爸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生日是哪一天?
爱爸爸、爱妈妈、爱生活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同时,赋予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二、如何使学生认识数学应用的价值。
数学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一种认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如: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模型方法、化归方法、推理方法、集合方法、统计方法等这些数学方法都是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而出现的,同时又是在应用中体现了它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宽广地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实际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学习素材,在整理信息的基础上才能着手解决问题。如:本册的《求平均数》一节中,我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跳绳比赛,让其它学生当裁判看哪一组取得胜利,教师加入女生一组,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了如此比赛的不合理性。从而生成了探究科学方法的需求,即求出平均每个人跳的次数才具有可比性。在课后的小结中,学生已经感悟出用数学的方法表述生活实际问题更加简明和清晰,数学应用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对于应用题的教学要改变方式。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等,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中,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经通过文字形式给出了,解答应用题所考虑的也只是纯粹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而非实质的数学应用。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求长方形的周长轻松自如,然而当老师把这一求法的应用放在了情境中,其结果迥然不同;比如用50米长的铁丝做长方形围栏,有几种方法?很多学生错误的套用公式。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重要原则之一,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生产是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世界,又返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道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应用能力才是数学学习的目标。所以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如何训练应用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了应用价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应用技能。最终达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时,明确解决方式,解决步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反思,合理修改,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
如:《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课,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用法后,老师并没有提出应用计算器的重要性,而是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手机的拥有量还在不断增加,你们了解手机的收费情况吗?(这是信息的收集:全球通月租费25元,通话费0.25元/分;神州行0.3元/分)入什么网最经济实惠?为什么?学生的反映是:
开始:——茫然(什么都没给,怎么做呀)
然后:——不以为然(当然是打的多就买“全球通”,打的少就买“神州行”。)
紧接着——恍然(大概要用计算器算吧)
操作:——试算(看看每天打1分钟哪个花钱多)
合作:——探索研究(0.25元×x+25=0.3元×x,打多长时间两种网花钱一样多x=500,)
17>500÷30=16.666…>16 结论:平均每天打电话不超过16分钟用“神州行”,在16分钟以上用“全球通”比较便宜。(在不考虑通话质量的前提下)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然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数学课中“应用教学”的深入研究,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课题。“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掘教材和生活中数学应用问题的因素,立足发展,面向实际,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为有实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