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01-14 18:47:5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素材 |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95—99页内容。
3、情感态度: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于比和比例,你们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由此引入:比和比例
1、自主交流
将本节课复习内容分为四部分(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和除法以及分数的关系、化简比和求比值、正比例反比例的不同)学生选择喜欢的一个方面,与小组同学整理出来,教师提出要求:(1)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2)讲解清楚,语言简洁(3)在别人讲解时要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2、全体交流
让部分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小组整理的作品,并评价自己的作品,然后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3、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方法都不错,整理的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
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 比例
意义 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
0.9
前项
2
外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整理完后,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师: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按上述方法继续对其他几个知识点进行整理。依次汇报其他几方面整理后的内容。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出示课本例题:李阿姨平时每天工作6小时可以剪纸72张,她节假日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剪纸96张,提问:你从中发现关于比和比例的哪些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汇报。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1、把5克的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2、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甲数:乙数=(
3、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4、如果A×3=B×5,那么 A:B=(
2、慎重选择。
1、5:7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3后,比值是(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那么乙数是甲数的(
A、 2/3
3、4:5能够和(
3、请你判断。
1、
2、化简比就是求比值。
3、4米:8米的比值是
4、请你说说。
体重3克的蚂蚁可以搬动450克的物体,体重3吨的大象可以搬动4.5吨的物体,谁力气大?你能想办法证明你的观点吗?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反思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 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前准备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
课前,学生已根据“导学提纲”把我们学过的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成框架图。课上展示学生的成果,并让学生说出如此整理的理由。采用“加星”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展示成果又让学生们能互补互学,达到最优化。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喜欢这样的学习内容,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也是我新课程理念下尝试的一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效果不错。
三、以新颖的练习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要完成这个过程,课堂练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课堂上讨论“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大?”时学生的表现很热烈,此题没有统一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逐步渗透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