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17 08:45:28)
标签:

联系方式

焦虑症

家长学校

心情

生理

分类: 教学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颍东区枣庄镇中心学校 苑涛

【摘要】

现在的教育虽然在改革,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质量,以成绩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因此,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的压力很大,来自老师的,同学之间的,尤其是家长的较高期望,让学生倍感疲惫,作为学生来讲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表现,比如离家出走、厌学、辍学、自杀、焦虑等等,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不能视为不见,自身要储备足够的心理辅导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避免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正文】

在成长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种种困惑,我们必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学科的兴趣班,艺术班等等琳琅满目的辅导班,作为孩子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日程被安排的慢慢的,上午:8:00-10:00语文,下午3:00-5:00舞蹈……

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偶尔上网查查资料、打打游戏,更像是做错事一样。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涌向我们面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疏导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没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指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那么,怎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有以下几个标准: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标准后,我们要看看现在小学生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小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l、学习动机不足。主要变现为上课精力不集中,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在家长或教师的督促下才肯认真学习,非常看重考试分数,常常为一分、两分的高低耿耿于怀。
    2、学习习惯不良。主要表现:上课随便说话,不能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写作业时边写边玩。不能独立学习。做事无条理,丢三落四等。
    3、学习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学习无计划,消极被动。学习中抓不到重点难点,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好。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考试时张冠李戴,学习效率低。
    4、不适应学校生活。在一年级学生中较多见,主要表现:对学校的态度消极,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不能很好地与同伴相处。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抑郁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感。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悲观、颓废、对未来没有期望、动机缺乏、失眠、食欲不振等。

2、焦虑症和考试焦虑。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表现为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3、易怒。就是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这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就容易形成严重的行为问题。
主要表现: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一点小事大哭、大喊,甚至摔东西或袭击别人。
    4、羞怯。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5、恐怖症。学生中常见的是社交恐怖,主要表现: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三)小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

2、说谎行为。成为行为问题的说谎,在中年级以上的儿童中较多见。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3、逃学行为。小学生进学较多发生在中高年级。主要表现: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压力大,使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与同伴关系紧张,经常遭到高年级学生的欺负,儿童心理上、生理上的某些缺陷也可能导致儿童逃学。
(四)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儿童的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是民主的、和平的,就容易使儿童形成好的人际关系;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是粗暴的、专横的,就会使儿童用同样的方式与人交往。

2、与教师的关系。低年级的儿童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容易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评价能力的提高,师生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冲突。
    3、与同伴的关系。同伴间的交往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阻碍了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如:不能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缺乏交往知识和技能,不会交往策略或不能恰当使用交往策略,影响了与同伴的交往。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简要介绍以下几种: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个别辅导室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是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或矫治,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或压力,并促进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从而使个体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5、小组辅导。即是一组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讨论训练等一定活动形式,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启发、诱导、达成共识与共同目标进而改变团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

6、建立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家长在家庭中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对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我相信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各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殷炳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