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一等奖

(2012-05-23 22:35:10)
标签:

夸夸

乡下人家

瓜架

品读

板书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激发情感,明确学习方法

 

 (由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激发其初步情感,并引出对新的阅读方法的学习欲望。)

 

 1.上课,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乡下人家。齐读课题,哪里的人家?读得再亲切一点,这听起来多舒服。

 

 2.李老师昨天带你们走进了乡下人家,初步感受了乡下的生活。说说看,乡下人家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种花种竹  门外吃饭  养鸡养鸭

 

    生:独特迷人

 

 3.通过你们几个的回答,可以看出你们已经有点喜欢这乡下的风景了!对吗?

 

 但怎么样把这有点喜欢变成非常喜欢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抓住要点,品读感悟。有信心学会吗?(有)

 

 二、再读体验情感,实践学习方法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诗,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

 

 1.那我们先从第一段开始,谁给老师推荐一名读书最好的学生。(那就你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写的是什么?

 

 (1)这么长一段话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真不简单!谢谢你,请坐下!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课件出示)

 

 指名说:3句话。

 

        第一句:门前搭架

 

       (方案二:说一句也可以,谁能接着说?)

 

 第二句:花落结瓜

 

 第三句:装饰可爱

 

 (我发现你们很会回答问题,都是抓住每一句的要点说的。)

 

 (2)第一句写了门前搭一瓜架,第二句花落结瓜,也是讲瓜架。这第三句话句子比较长,到底是讲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出示句子。

 

 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生: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你很会提问题,谁能帮他解决?)

 

 生:石狮子单调,这里的瓜架青红叶绿,颜色鲜明可爱。

 

 师:你们说得好极了,这就是“别有风趣”啊!所以才会如此——可爱!

 

 门前的瓜架这么特别,这么可爱,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

 

 指名读。

 

 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青红的瓜,读……”

 

 瓜藤叶长在瓜架上,由此可见,这整段话都是围绕什么写的?(门前瓜架)

 

 板书:门前瓜架

 

 (3)(课件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那门前的瓜架。看着这别有风趣的装饰,同学们想一想,那些老乡们会怎么夸奖自己呢?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乡”夸夸自己。

 

 (4)指名说:

 

 生:出门闻到瓜香,像进了菜园,吃到绿色食品。颜色鲜亮,一出门就看到青红的瓜,可爱极了!(你们很会夸,想想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赞美呢?)

 

      师:此时如果让你们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们最想用哪一个?(美,香)

 

          是啊,这里的瓜架又美又香! 板书:美又香

 

 (5)看,我们这就抓住了这整一段的要点。还把第一段变成了一句诗呢,读一读,有意思吗?

 

 (6)光觉得有意思还不行,我们来想想,这一段是怎么变成这样一句优美的诗的?

 

 小结学法:先读课文,想每一句主要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最后抓住重点句品读感悟,提炼出要点,诗就出来了。

 

 一句话就是:抓住要点,品读感悟。

 

 门前瓜架美又香

 

 2.还想不想用这种方法继续学?那好,谁来读第二段?找一个最棒的男生来读。(声音响亮,富有感情,请坐!)

 

 (1)读后问: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什么?

 

    生:3句,第一句种花(花);第二句种竹(竹);第三句看笋

 

 (厉害啊,一口气答了三句,抓住了要点,回答得很简练。)

 

 师:板书:种花种竹 看,这乡下人家又种花又种竹,多有情趣啊!

 

     由于看笋讲的也是竹子,所以这第二段主要就是讲——花竹。

 

    师:那你们喜欢这里的花呢,还是喜欢这里的竹呢?有喜欢花的有喜欢竹的,那就先看写花这一句,大家一起读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朴素中带着华丽?独特?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帮他解决?

 

 生:是一对反义词,开得美所以华丽,在农家显得朴素

 

 师:所以才独特,还有问题吗?

 

    生: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什么意思?

 

    师:谁帮他理解一下?指名说             

 

    师:(出示图片)读一下这些图片。这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次我相信你们真的懂了。)

 

 师:写竹子的有两句,第一句很简单,一读就懂。第二句写得很有意思,(课件出示)说说看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到有意思?

 

    生:竹笋像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慢慢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是啊,多么可爱的竹笋!谁能把竹笋的调皮可爱读出来!

 

 指名读,多有意思啊!大家一起读!这么生动的句子,再读一遍!

 

 读得这么好,背诵一遍试试!

 

 (2)下面又该我们扮演小老乡夸夸自己啦!谁来夸?

 

 生:我们这有美丽的花,花能报时间

 

 生:有可爱的竹笋,笋能炒菜吃(谁还会从其他方面来夸?)

 

 (3)看把你们给美的!此时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什么?(美)什么美,花美,竹美,不论是竹美花美,都是这里的风光美,对吗?

 

    师:不错,但有点不顺口,改一下就可以。板书:好风光

 

 (4)看,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这样我们又把第2段变成了一句诗,读一读。好玩吗?

 

 三、自学抒发情感,落实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概括出四句诗。)

 

 1.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种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读书方法(课件出示),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试? 下面3、4、5、6段每组读一段,看能不能也概括出一句诗来,把它写在该段的空白处。但要注意你们概括的诗句要能和上面的连起来,读起来要顺口。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概括的诗句是什么?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随机板书: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央。

 

  红霞晚餐看鸟归,秋夜虫鸣入梦乡。

 

    2.抓住要点品读感悟,我们又概括出了四句诗!下面我很想听听你们又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的呢?

 

         生:

 

 师:具体地说一说,谁能读出你的理解来?

 

 师:说得这么好,那你们的脑海中肯定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景吧,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出示表达练习,看谁说得好)

 

         生:我想的是小鸡抢食的情景

 

         生:我想的是小鸭戏水的情景

 

 生:我想的是他们吃饭时的悠闲

 

 生:我想的是他们做的好梦

 

 3.课文写得精彩,你们说得更精彩!同学们,这就是乡下人家充满情趣的房前屋后,这就是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一年四季。有默默不语的——,有热闹嬉戏的——,还有悠闲快活的——,真是一片盎然生机。我是越来越喜欢乡下人家了,你们呢?(我们也喜欢)

 

 4.那就让我们带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一起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人家最好的概括,我们再来概括出两句诗,作为这首诗的总结,好吗?谁来试试?

 

 (2)学生说,师引导,抓两个关键词,独特迷人的什么?风景?风景怎么样?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风景好

 

 (3)乡下人家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心情如何?可以用什么词?(舒畅,爽)

 

 随机板书:乡下人家心欢畅

 

 四、总结升华情感,拓展学习方法

 

 ()

 

 1.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们领略了乡村风景的独特魅力,40分钟的一堂课,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我想说我今天的收获很大。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们的收获也很大

 

 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生:

 

 师:一堂课有如此多的收获,相信你们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欢畅。对吗?

 

  2.那就带着你们的这种心情再来一起读读这首小诗。

 

 3.布置作业,                                                                           

 

 (1)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每一段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就背诵你最喜欢的一段,边背边想象画面。

 

 (2)请同学们试着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方法把《牧场之国》也概括成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21 乡下人家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

 

 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

 

 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鸣入梦乡。

 

 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教师之家网络平台,免费提供教育资源,包括精品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各年龄段的课件、教案、试题、素材、教学设计、动画等!欢迎您再次光临教师之家 [http:// www.teacher910.com]
文章来自: 教师之家 (www.teacher910.com) 详文参考:http://www.teacher910.com/yw/rjb/sx3/rj4x26/1363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