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也称望海峰,台顶海拔2795米,周长1500米,是东望云海、晨观日出的殊胜之地。

2016年5月8日下午,我从大同乘大巴到了五台山,登记住宿时才知道,5月10日(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的诞辰,真是无心插柳有佛缘啊!尽管房费涨了几十元,还是心安理得。在与店主闲聊时得知,第二天是朝台的日子,10号各主要寺庙都要举办盛大法会。过去我对“朝台”一无所知,因为喜欢登山,这次来五台山前就设想,起码要登上东台拍摄日出,那才不枉此行!
什么是朝台?佛教信徒到五台山朝山拜佛就叫朝台,至高境界是大朝台。因为五台山的五个台顶是文殊菩萨讲经降魔处,大朝台就是礼遍五台山全山寺庙,亲临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五大高峰供佛和祈祷,如果不借用现代交通工具,估计一年时间也未见能完成,可见信佛至诚,功德无量!
原以为五台山评上世界景观遗产,景区内公共交通一定很方便,岂不知实行了一段时间环保车定点发送游客后,又因价格问题有争议暂停了,朝台或去较远的寺庙一是自驾,二是租车拼车,据说十一长假时能恢复景区环保车。我因初来乍到,一时没有合适的人拼车,只得花150元自己租一辆轿车,起个大早上东台看日出。好在司机答应回来后,帮我拼一台面包车,再上北台、南台、西台和中台。
本来知道9号那天预报有雨,上东台可能看不到日出,其它各台的风光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安排10号朝台,雨过天晴的东台极有可能拍摄到云海日出,中、西、南、北台也会气象万千,但我不想放弃文殊菩萨诞辰大法会的机会,这回有幸赶上,又是今生第一次,岂能错过?

古人说: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五台山东面是陡然而下的华北大平原,在东台极目远眺,朝阳升起处正是渤海,望海峰由此得名。1981年,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登临时即景咏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东台观日出自古闻名,北宋丞相张商英居士也留下一首《东台题咏》:
迢迢云水陡峰峦,
渐觉天低宇宙宽。
东北分明观大海,
西南咫尺望长安。
圆光化现珠千颗,
旭日初升火一团。
风雨每从岩下起,
那罗洞里有龙蟠。
古代和现代的名人大家观景赋诗,把东台的云海日出描绘得大气磅薄,如梦如幻,确实令人不胜向往。我上东台时,正如天气预报的那样,从凌晨5:12到达台顶,一直到6点多下山,虽然没下雨,但天一直阴着,日出显然没看成,但我看到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香客,他们根本不在意看不看日出,就是为拜佛千里迢迢来朝台,尤其是徒步登台的信众,其虔心诚意更令人感动,可见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



东台顶原有隋代建的望海寺,元代再行重建,明朝嘉靖年间又重修,内供石雕聪明文殊菩萨。但令人遗憾的是,十年“文革”不仅使台怀镇比较集中的寺庙群遭到严重损坏,各台顶的庙宇古建几乎全部被毁。现在的望海寺是原址重建,新铸了聪明文殊菩萨铜像,并新建三层的望海楼,将成为游客看日出的最佳观赏处。
台顶东面的向阳坡有一处古今闻名的圣迹——那罗延洞,这就是宋朝丞相张商英在诗中描绘的“那罗洞里有龙蟠”。这个洞窟夏不化冰,寒气凌人,相传宋宣和八年,代州牧赵康弼在真容院慈化大师陪同下游历此洞,见一奇异僧人进入洞中再未出来,大家进洞也未寻见僧人踪影,只有其戴的斗笠在洞口。此事传开,人们认为此人定是神僧显圣,便在台顶建塔,将斗笠藏于塔中。此塔称笠子塔,高约5米,青石所砌,造型为覆钵式喇嘛塔,是东台的一大灵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