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中连续两次寻访云南和四川的香格里拉,不仅因时间所限和天不作美留有遗憾,兴致上也觉意犹未尽。2004年第7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典藏版,给中国最美的地方划个圈,提出了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的概念,包括了西藏的林芝地区。这样,我在2006年5月上旬至6月初第一次去西藏时,除了拉萨、日喀则、珠峰大本营、樟木、山南地区外,又专程去了林芝,等于第三次寻访香格里拉。
乘飞机去拉萨才真正理解,为什么西藏民歌里总离不开雪山,因为从低海拔的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后,机翼下方的原野和绿色不见了,目力所及是连绵起伏一直排列到天边的雪山。在其他省区想看雪山是多么不容易啊,但在西藏却是信手拈来最简单的一件事。每个西藏人从出生那天起,除了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以外,第一眼看到的外面世界就有雪山,而且这个属于地球上最美的景观要陪伴他们终生,你说藏族同胞对雪山能不充满激情吗?
从樟木回到垃萨,公路险些被下泻的冰川阻断,这种景观在别的地方真难见到。林芝是青藏高原最低的地区,平均海拔只有3100米,与云南和四川的香格里拉景区基本处于同一海拔,并且被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三山环抱。这一区域是世界陆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带,拥有众多稀有的植物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号称“天然的自然博物馆”、“大自然的绿色基因库”。有人说这里是“西藏的江南”,也有人把这里比作“西藏的瑞士”,反正不管是什么说法和评价,去过的人都觉得不过份。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的宝座”,山清水秀,其共辖七县,面积超过11万平方公里,地盘很大。我去的时候墨脱县还不通公路,察隅县隔着梅里雪山与云南的德钦县相临,这些地方或遥远或艰险暂时去不了,所以只能选择几个地方蜻蜓点水地看一看,也算了却一桩心愿。
从拉萨乘车一路向东,尼洋河畔的田园风光真容易让人产生置身江南的错觉,若不是湍急的河水,河心的“中流砥柱”巨石,近前的石崖和远处的群山,谁又会想到这里是青藏高原呢?
错高湖也叫巴松错,是藏传佛教红教派的著名神湖,形状犹如镶嵌在高山深谷中的一轮新月。湖的四周是绿树簇拥的雪山,湖水是蓝绿色的,湖心有一个小岛,上面建有一座唐代末年的寺庙。一切都是那样的幽静,又是那样的神秘。
卡定沟是一处无人居住的山谷,除了鸟语花香和兽叫虫鸣,只有避世修行的喇嘛。瀑布的轰鸣声更显出了山谷的寂静,这是绝少有人涉足的净土。
鲁朗林海国家森林公园在林芝县境内,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与鲁朗相距不远的色季拉山森林公园也属于鲁朗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这里不光有云杉挺拔、松树葱茏的原始森林,还有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我们去时正值含苞待放。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河流,流经林芝地区这一段拥有世界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它那耸入云霄的雪峰,奔腾咆哮的激流,无不散发出巨大的诱惑力。我有幸乘船在比较平缓的江面行驶十几公里,两岸是数不清的雪山和茂密的丛林,这么美的风光也没留下几张像样的片子,因为那时还使用胶片相机,舍不得多拍,再说技术也比较差劲儿。
有一段堤岸堆积着高大的沙丘,为什么这么好的植被也会露出疤痕?是人为造成的还是天然形成的?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
位于墨脱县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只有乘橡皮筏才能到达,那是科考队和探险家发现的地球奇观,咱一般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那个造化和眼福。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搞了一次选美中国活动,经多方征集意见和专家权威审议,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评为中国最美峡谷的第一名。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也是排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之后的第15座高峰,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第一名,能一睹这座雪山的风彩是多少户外爱好者的梦想啊!但因为是初夏,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已经沿着雅鲁藏布大峡谷溯江而上,我们在观景台上只能看见山脚下的一片绿洲,而高傲的雪峰深藏在浓厚的云层中。虽然留下点遗憾,但在返回成都的飞机上,我还是拍摄到了它云层之上的矫健身姿。
从林芝返回拉萨,在路上远远地看到了秀巴古堡,据说这是松赞干布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已然屹立千年。路边长长的驼队是香港凤凰卫视正在组织拍摄电视专题片《重走茶马古道》,这种巧遇不能不说是运气。我驻足观看,驮队逶迤前行不下百十米,总有五六十匹马吧,场面挺壮观。大家把目光集中到藏族保镖身上,只见小伙子长发披肩,赤裸上身,虽称不上彪形大汉,但神态严峻威风凛凛。
半年后的2007年元月,借最后一次清欠的机会,我从四川专程去了云南昆明,就是想看看梅里雪山。单位正在那里施工的项目经理安排一辆越野车陪同前往,这算我第四次、也是规格最高的一次探寻香格里拉。过了中甸县以后,汽车行驶在德钦县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这时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转阴,等到了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时下起了大雪,司机赶紧停车装上防滑链,把行驶的速度降下来,但令人担心的是陪我的朋友开始有高原反应了。
傍晚在飞来寺宾馆住下时,对面的梅里雪山正笼罩在云雾中。吃饭时听一个游客说,他已经等了一周,还没见着神山的真容。我心想这回全靠缘分了,按说元旦刚过,这是一年当中空气湿度最低、云雾最少的季节,也应该是能看到雪山的最佳时机。但梅里雪山每年多数时间隐藏在云雾中,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因不能久等,往往是乘兴而来遗憾而归,有的甚至几次三番专程前往或顺便路过,都没赶上云开雾散一睹芳容,此事真不是我过度渲染凭空杜撰,凡去过的朋友都有切身体会!
我们的运气真好,也许是多次寻访香格里拉感动了上帝,也许是神山的特别眷顾,第二天一早不仅雪过天晴,而且还拍摄到了难得一见的日照金山。记得那天是1月18号,天刚蒙蒙亮,许多人早已聚集在峡谷边,但没有人观赏日出,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对面的梅里雪山。
一会儿,不知谁喊了一声“快看”!只见一缕桔黄色的阳光照在太子十三峰最东边的“缅茨姆”(藏语意为大海神女峰)峰顶,然后慢慢地依次为每座雪峰披上金灿灿的盛装,主峰“卡瓦格博”(藏语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犹如金盔金甲、气宇轩昂的年轻统帅,在苍穹下精神抖擞,威然耸立。
煨桑炉周围青烟袅袅,洁白的佛塔牵着一条条五彩经幡,晨风吹拂,风马旗飞舞,当地村民和外来的信众纷纷跪倒,有的口诵经文,有的顶礼膜拜,空气中弥散着庄严的宗教气氛,我也好像被带入一种超然的境界,耳畔仿佛响起了悠远的钟声……那情景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多年以来,每当回想起那梦幻般的时刻,仍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闭目凝思,当时的场面历历在目,这真是我一生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本打算看完梅里雪山后,再去山脚下的雨崩村住两天,亲近一下这座变幻莫测、遐迩闻名的神山。但我可怜的朋友高原反应越来越严重了,昆明那边又打来电话说有急事催回,我就不便玩心太盛了!吃过早餐,抓紧拍了几张照片,就依依不舍地与神山告别。
唉,这辈子不知还能不能再踏上寻访香格里拉的路?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