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我对三清山最初的印象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5年选美中国的评选中,三清山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峰林第四名,前三名分别是广西桂林漓江两岸的喀斯特群峰、湖南张家界盆景似的柱状峰林和贵州兴义的万峰林。桂林和张家界前些年曾不止一次去过,都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印象,如此说来好像我对峰林从视觉到理论有了一点儿浅陋的认识。 大约在2008年9月,不是从媒体上得知,而是在一次旅途中听说,三清山申遗成功,我斟酌可能是自然和文化双世界遗产吧。因为在我浅薄的知识里,三清山是道教名山,而道教乃中华国教,权威专家对三清山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峰林的评价又多有溢美之词,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正是理所当然,而且会水到渠成。 这一年“十一”长假刚过,陪哈尔滨来的兄嫂在北京玩了半个月,10月底带着未消的疲倦我又踏上了南国旅途。买一张硬卧上铺保安眠,45次直达特别快车风驰电掣把我送到了福州。歇息了两天,其实是为了躲雨,又陪着老伴和她的一个同龄老姐妹一道去了武夷山。武夷山大名鼎鼎,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但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2004年曾去过。这一次又是参团旅游,让导游画一条线牵着走,没有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而言,但事情也会在平淡中产生机会。在去武夷山的火车上,硬坐对面一个世居武夷山的小伙子告诉我,从武夷山去三清山的路途不算远,而且交通很方便,深秋又是遊山的最佳季节。在北京出发前,我曾设计过路线图,计划从武夷山返回福州后再去三清山,这下可以不走回头路,玩过武夷山直接去啦!机会随处都有,抓住了就变成了运气。 11月6日,这是一个预计让人顺利的日子。下午,老伴和她的老姐妹即将在武夷山车站踏上返回福州的火车,我调过头来乘上武夷山至江西上饶市的长途大巴。说来也巧,同车遇上4位上海轮渡公司的工人,其中一位是船长,姓周,4人都50来岁。交谈中老周说,单位工会组织职工到武夷山休年假旅游,他们一条轮渡船上的4个伙计玩心未尽,和我一样也想再到三清山玩它个天翻地覆。 有了同心同路人,自然一路交谈笑声不断,说话间转眼就到了上饶。没出长途汽车站就赶紧打听,结果去三清山的大客3小时以后才发车,我们未敢耽搁,5人挤在一辆出租车里,马不停蹄直奔三清山脚下。大客车票38元/人,出租车费200元,40元/人均,这个账划算!此时老伴她们姐俩还在回福州的路上呢,咱已经到了三清山道家地界。 当晚,北方的寒流带来了一场大雨,听旅店的老板娘说,山上的雨更没法说,山外停了山里照样下。我想她没有拖我们多住几天的意思,如果急于上山,那里的宿费昂贵,吃的东西价格更是高得吓人。我带着旅途的疲惫一夜酣睡,第二天早6点在朦胧中被叫醒,4个上海人已整装待发。虽然老板娘手中的半导体收音机广播说全天有中到大雨,但他们要按规定的时间返沪,所以只有冒雨上山了。唉,可怜的上班族! 刚好来时匆忙,没作什么准备,吃完早饭我就冒雨去逛新开的旅游商业小街。第一件事是怕不够拍照又买5个柯达胶卷备足子弹,再买两大袋面包、10根香蕉、4盒伊利鲜奶,还有几袋塑封包装的高热量熟食以及方便面等上山必带的口粮,这些都是按顿计算的,其实常出游的驴友都这样。 中午闲得无聊干脆睡觉吧,刚进入梦乡就被喊醒。“老北,我们走啦,以后有机会三清山再见!”等我穿上衣裳赶到楼下,老周他们已消失在雨幕中。听老板娘说,这些人上山后雨更大,在梯云岭缆车站根本出不去,等时间久了觉得无望只好原路返回。他们说上海来这里方便,以后机会多的是。唉,我真为哥几个婉惜! 雨一直在下,心情也随着雨点的急促焦虑起来。我明明知道经一场秋雨的洗礼观山看景更佳,不光那峰、那石、那树、那枝叶受到大自然甘霖的清洗会显得格外滋润和光鲜,雨过天晴之后更是观日出看云海的难得机遇。话虽是这么说,可人已来到山脚下,离迷人的风光仅一步之遥,每天吃住都是毫无收获的开销,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干耗着,看那些无聊的电视剧,心里总不是滋味。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