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2016-08-13 09:37:32)
标签:

褐色线纹饰

绿松石

白松石

神秘108颗数珠

哥窑金丝铁线

分类: 其他玉佩饰

    珠子经。?”“”。?”佛教珍宝之一?考起。想起了多年前在古玩店买进的一个绞丝环,也有类似的褐色线纹,标注“春秋晚期”(见图一)。

 

           http://s1/mw690/002ZQLl4zy73V9jQlbO60&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一  褐色线纹绞丝环

 

褐色线纹绞丝环 外径4.8厘米 内径 2.5厘米 高1厘米 27

牙白色,有褐色线纹饰,有散在褐色及葱绿色斑点,宝光润泽。呈绞丝花环状。

 

 老陈老板像卖名贵珠宝似的珍而重之。当时喜欢高古玉,“这是玉吗?”老陈老板含糊“不清楚。”“莫非鸡骨白了?” 一想到春秋楚国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可能都有,就这么着把这个宝贝请了回来。回来怎么看怎么像工艺品。只是上边那一点点的葱绿,还是好看,莫非是铜沁?一晃儿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也没有弄明白,这个漂亮的褐色线纹绞丝环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材质的。

 这包沉甸甸珠子上的褐色线纹饰看起来与褐色线纹绞丝环上的真像,莫非也是古玉(见图二)?

 

       http://s13/mw690/002ZQLl4zy73V9ATw9S0c&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二 珠子上的褐色线纹饰与褐色线纹绞丝环纹饰相像

 

 是珠子上的褐色线纹显得更散开,间隔更大些。数一数108颗,真像佛教断除108种烦恼的数珠。戴在谁的脖子上合适?达摩?唐僧?顺治皇帝?

 请教有佛缘的朋友,“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没有见过。应该是人造的。”“不是砗磲吧?”“肯定不是砗磲。”“佛教有戴瓷珠,数瓷珠的吗?“没有。最好的珠宝萨提籽,然后水晶。”“那是植物矿物质。有没有人造的?”“现在所有的东西都能造。天珠也人工了。”摸惯了佛珠的人感觉褐色线纹绞丝环顺滑,有包浆,有宝光,像老的,对那些有褐色线纹的珠子反倒没有太大的感觉。

 为什么提到“瓷珠”,因为那些珠子上的褐色线纹饰会联想到哥窑的“金丝铁线”。

 再请教其他朋友,有说是“密胺”。密胺是仿瓷的合成树脂,用于制作餐具。油炸、加温、烤过后有裂纹,颜色是后来浸入的。

 古玩商小陈手一掂,眼一看,说褐色线纹绞丝环和有褐色线纹的珠子是一样的东西,不是树脂,不是塑料,不是瓷、不是陶,是“玉”。根据褐色线纹绞丝环表面那一点点翠绿,想到了绿松石。还不忘加上一句,说褐色线纹绞丝环和那些珠子的褐色细线纹太有规律,是近代人工做的,是烧烤的。

 玩开收藏的罗医生对翡翠、田黄等材质有研究。她拿起了珠子,第一反应还是重,第二反应是人造的,第三说不是现代做的,第四上网查看了,说与绿松石不同。说是与古代琉璃珠和天珠制作一样的神秘

 好玩了!

 果是绿松石,整块材质的里里外外应该是同一种质地的吧?可是那些珠子表面磕碰处象碰瓷,透过余留的白色表层衬出褐色的内底。褐色线纹在80倍显微镜下看像玉器的绺裂,像是瓷釉的冰裂纹,裂纹边缘褐黄色像是从裂纹中扩散出来浸染的。白色表层剥落处呈现出洞穴状褐色颗粒状质地(见图三、图四、图五)。

 

    http://s3/mw690/002ZQLl4zy73Y0c0Haq72&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三 磕碰处象碰瓷,透过余留的白色表层,衬出褐色的内底

 

    http://s10/mw690/002ZQLl4zy73V9GFPhT19&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四 褐色线纹像裂,裂纹边缘褐黄色像是从裂纹中扩散出来浸染的

        

      http://s1/mw690/002ZQLl4zy73V9Vo19eb0&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五  白色表层剥落处呈现出洞穴状褐色颗粒状质地

 

 白釉会想到了定窑。定窑的釉质细密均质没有气泡,但定窑是白胎。哥窑倒是深褐色胎。问题是如果是瓷器的话,手感为什么会这么重?

“金属?”“琉璃?”

 在互联网上搜索什么东西手感重像玉,碰击声音清脆,表面像有瓷器冰裂纹,白色表层下是褐色的,还真找到了一个像箍形玉勒子,说是“白松石”(见图六)。再查什么是白松石(见图七)。

 

               http://s8/mw690/002ZQLl4zy73Va0Tqlx67&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http://s10/mw690/002ZQLl4zy73Va2iHuF29&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六 像箍形玉勒子          图七 白松石原石摆件

 

     108线穿积圈)。

 

              http://s16/mw690/002ZQLl4zy73Va5WMNxbf&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http://s3/mw690/002ZQLl4zy73Va8asEyf2&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八 互联网上白松石珠子        图九 孔周围有沉积圈形痕迹

 

上有一串圆柱形勒子也说是“白松石”。不禁想起了年多前写的《第六十八篇从史前玉石串珠的玉变看哥窑的审美——看看古玉的“沁”》文中那串史前玉石链。原以为那些条纹是古玉的“沁 ”。难道也是白松石或绿松石玉材本身的线纹(见图十、图十一)?

 

        http://s6/mw690/002ZQLl4zy73VacRgMJa5&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http://s11/mw690/002ZQLl4zy73Vf9I3oefa&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十 圆柱形勒子           图十一史前玉石链

 

想起《第六十九篇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一文中的那块绿松石玉璧,细线纹饰呈密集不规则小网格孔状(见图十二)。

 

        http://s14/mw690/002ZQLl4zy73VfdZILP0d&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http://s10/mw690/002ZQLl4zy73Vfg7LHX09&690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TITLE="第九十篇  从褐色线纹绞丝环与108颗佛教数珠联想到的……" />

          图十二 绿松石玉璧          图十三 玉镯 春秋晚期

 

 许可以说,先人对绿松石作为美玉的认知和眷恋,从远古开始,至今不衰。被古玩店老板视为珍宝的褐色线纹绞丝环,或许与绿松石玉璧材质一样,同为绿松石,只不过是白化了或白色绿松石,称作“白松石”。褐色线纹绞丝环之所以被古玩店老板写成“春秋晚期”,是绞丝环玉镯这个器形恰恰出现在春秋晚期, 老板也许是根据玉变、包浆和经验,推断而来的(见图十三)<1>

108褐线纹饰的珠子经串起,孔周围难以去除的圈形痕迹是使用过的时间痕迹。那些有褐色纹饰的珠子手感重,碰击声音清脆像玉器以外,从白色表层到 “V”形开口朝外褐色绺裂状线纹,从像瓷器釉质冰裂纹表层磕碰到隐现褐色内里,从白色表层剥落到呈现出洞穴状褐色颗粒状质地,不觉得像褐色线纹绞丝环是自然矿物质,怎么看都像是人工制品。如果不是偏巧有108颗,符合佛教108种烦恼数珠这个数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砸开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结构。

色纹饰手感重的珠子,像牵引的串珠,通过褐色线纹绞丝环绿松石以及史前玉串链,对绿松玉材质在古人在对美的追求中的应用轨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些珠子表面褐色线纹在80显微镜下看像裂,裂纹边缘褐黄色像是从裂纹中扩散出来浸染的,也许对哥窑“金丝铁线”产生的原理提示

想像褐色线纹绞丝环曾穿戴在春秋晚期楚国少女的辫梢、胸前或裙带多漂108褐色纹饰的佛教数珠,不知哪位高僧曾数过、摸过,达到无极境界,多深邃多写意,呵呵。

 

 

注:
<1>.
参考《中国玉器全集(上)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杨伯达主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910月第3次印刷,第254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