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2013-01-30 08:10:23)
标签:

青铜器

工具兵器类

战国巴蜀

凤鸟纹

分类: 铜器、骨器、瓷器、漆器等杂项

2013120日看博友3M3N的博文《巴蜀徽识研究2》,纹饰如此之多,眼前一亮想起有个相类似的青铜戈(见图一、图二)。

 

  http://s2/mw690/a3afa4c6gd447c0fcb1d1&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一

  http://s15/mw690/a3afa4c6gd447c5f18d6e&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二

 

 当时不以为真,因为上面的纹饰对照书籍图片<1有翻版不全的感觉。古玩店老板很恼火,自己“研究”上了。他把那戈的柄部敲断了,又粘上,还是不明所以。后来听说有个懂行的人看见了,问:“真的东西怎么这么随便地乱丢在地下?”这样老板干脆又让我拿走。

 

 失而复得?青铜器??怎么搞???

 

 古陶文、甲骨文就已经有“戈”字(见图三)〈2〉

 

     http://s5/mw690/a3afa4c6gd447ccda0f24&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三

 

 戈是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青铜武器。由戈头、柲、柲冒和柲末的鐏组成(见图四左)〈3〉。古战场上有勾兵之称,因为戈最适合勾、扫和劈击,曾被列为车战中的五大兵器之首。“枕戈待旦”意喻备战,而“金戈铁马”就是指战争了。

 

 http://s13/mw690/a3afa4c6gd447d24821ac&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四

 

  戈头各部位的名称是(参见图四右):

:即两侧带刃横出的尖锋,是戈的主要杀伤部分;

:援上下薄锐的边锋,分别称上刃、下刃,主要功用是推捣和钩割;

:援中间突起的棱;

:援后插入戈柲纳柄的部分。

:位于援、内之间的凸起的棱。

:援下刃近阑处下延的弧曲部分。一面为锋刃,一面接阑挡,以用线索固定于柲上。

穿:穿绳缚柄的孔,位于内和胡上。

:即长木柄,长度不一。《考工记·庐人》云“戈柲六尺有六寸。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4〉横截面通常是扁圆形,是为了准确的掌握援的钩喙方向。

 

  商周青铜戈的基本变化规律非常容易记,即随着杀伤力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而进步:援由直援到援上扬;刃由直刃到曲刃,再到弧曲出孑刺;内由无刃到有刃;胡由无胡到有胡,由短胡到长胡;穿由单穿到多穿。

 

古铜器的鉴别方法同古玉器一样,也是要看皮壳、看包浆,还看蚀锈物,这些都是岁月的痕迹。青铜器是铸造出来的,即再精美、再复杂的青铜器都是先用陶泥雕塑其型,再制成一块块的范模,然后融化铜水浇铸而成。看范线、范芯、范土、支垫片、断碴口、纹饰、铭文、字口、坑土等,这些都和工艺和历史有关(见图五)〈5〉

 

    http://s12/mw690/a3afa4c6gd447d74b17bb&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五  铸铜的泥范

 

   临时抱佛脚。还是回头看看咱收藏的那件东西对不对吧。

 

凤鸟纹青铜戈  通长26  最宽 14.2  最厚1.15厘米 重480

长条舌形援,起中脊,脊上有一圆穿未遂,一面另有两结节。上下刃及胡前缘刃薄而手,前锋较尖。脊与上刃之间,两面各刻一纵行图案型文字;脊与下刃之间,四个并排相同纹饰,一面是短弧向尖峰端像逗号,一面是短弧向内端像白描“C形纹。胡与援相比约为23,上有两长方形穿,上穿未遂。胡两面各饰一似族徽氏图案(见图十)。有阑。长方直内,内上一圆穿。内两面各饰一凤鸟纹。

 

看范线是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方法。这凤鸟纹青铜戈看来是两瓣法浇注合成的,这儿是不是范线(见图六)?这儿是不是支垫片口(见图七)?这儿算是断碴口了吧(见图八)?范土枣红色(见图九)?坑土灰白色(见图十)?那一面脊线上的两个圆结节会不会是浇注口和出气口(参见图一)?还是看看两面援上铭文和逗号纹、“C”形纹、胡上的族徽和内上的凤鸟纹饰吧(见图十一、图十二、参见图十、图十四)。

 

   http://s9/mw690/a3afa4c6gd44945704b98&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六   两瓣法浇注合成范线

 

   http://s14/mw690/a3afa4c6gd447e18adafd&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七  支垫片口           图八  断碴口

 

   http://s15/mw690/a3afa4c6gd447e643fdfe&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九  范土枣红色        图十  坑土灰白色  族徽纹饰

 

http://s11/mw690/a3afa4c6gd447e911283a&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十一   逗号纹和铭文

http://s2/mw690/a3afa4c6gd44808e31621&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十二   铭文和“C”形纹

 

在郑州看河南省博物馆有许多青铜戈,但从色泽和材质来看,凤鸟纹青铜戈与之不同,而风格上却与著名的虎纹戈十分相像(见图十三)〈6〉

 

  http://s4/bmiddle/a3afa4c6gd4480d6a91a3&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十三  虎纹戈   1972年四川郫县红光公社出土

 

原来感觉凤鸟纹青铜戈内上镌刻的是一只翱翔展翅的凤鸟(见图十四),对比那虎纹戈的纹饰,除了少了那浮雕虎头纹,那凤鸟纹好像变成了老虎的身体和尾巴(参见图一、图二、图十三),是不是应该改为虎尾纹青铜戈?那虎纹戈的族徽像玺印般浅凹陷,而凤鸟纹青铜戈所有铭文和纹饰都是单阴线刻。铭文字体风格看起来两面不同一面看起来华丽,婉转、流畅,是不是有春秋战国荆楚文字的风格(参见图十一其中就有个字像是在哪儿见过,好像是一个人,手里持握了一把“戈”或“旜”(见图十五)?另一面的铭文建构虎纹戈的铭文相像,但写不同,比较散漫。那四个并排短弧向内端的白描“C”形(见图十六、参见图十二)令人想起那对下颌骨上相类似的图案(见图十七)〈7〉。莫不是那对带有文字和图案纹饰的下颌骨也来自巴蜀地区?那对下颌骨上的十一个图案性符号和四字一顿,逐次增行的四次告辞,讲的也许是炎黄和九夷族或氏族联盟有关的故事。这凤鸟纹青铜戈会不会是“C”形氏族的一支到了巴蜀?因为我们知道凤鸟纹有机会是图腾,虎头纹也是古代巴人的标志。凤鸟纹青铜戈也许就是用当时荆楚和巴蜀两种不同的文字记录这两者关系的故事。

 

http://s5/mw690/a3afa4c6gd44815780ff4&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十四凤鸟纹     图十五人持戈或旜   图十六 “C”形纹 图十七 “C”形纹

 

  专业人士称虎纹戈“兽头援本长胡直内式”戈,“援和胡都较阔,胡下端或有牙可嵌入柲中,援本上有一浮雕的兽头(虎头)。胡长,有两穿,内直,有一穿,这种在本上装有浮雕兽头的戈,商晚期和西周早期不乏这样的先例。”“可以说,这种长胡戈,也是追慕西周戈的成分在内。”〈8〉这么说来,不管是凤鸟纹青铜戈还是虎纹戈,都有机会是由中原地区扩散传播到了巴蜀地区

  

  据说“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有待破解或正在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即:仓颉书、夏禹书、夜郎天书、贵州的红崖天书、四川的巴蜀符号、云南的东巴文、绍兴禹庙的岣嶁文字和仙居蝌蚪文。”(见下图)9

 

  http://s13/mw690/a3afa4c6gd448301bf1cc&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仓颉书   禹书      岣嶁碑       夜郎天书  

 

 http://s13/mw690/a3afa4c6gd4483325a86c&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红崖天书               巴蜀符号  

 http://s8/mw690/a3afa4c6gd4483841e427&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http://s10/mw690/a3afa4c6gd4483cf2df79&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东巴文                      蝌蚪文 

 

没想到虎纹戈上的文字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有待破解或正在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八种之一的巴蜀符号。以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文字造型千奇百怪,这巴蜀符号不过是失传了的文字其中的一种。如是说,那《一塊很有意思的璧》上图案形文字,会不会成为第九种已发现的有待破解或正在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呢(见图十八、图十九、图二十、图二十一)〈10?

 

   http://s5/mw690/a3afa4c6gd44846457e04&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http://s14/mw690/a3afa4c6gd44847bc848d&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十八                    图十九

 

 http://s13/mw690/a3afa4c6gd448a596533c&690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TITLE="第三十篇  这是巴蜀战国早期凤鸟纹青铜戈吗?" />

          图二十               图二十一

 

不能再写下去了,太添乱了。这青铜器的小插曲似乎有点走调了,呵呵。

 

注:

<1>.参考《穿越中国历史的时光遂道上册从盘古初开到南北朝的兴败》,周时奋著,明窗出版社,2005年。

<2>.参考网址“中华博物”《汉语字典》《书法字典》。

<3>.参考《历代铜器鉴定与辨伪》,贾文熙贾汀著,中国书店,2011年。

<4>.<8>.参考《中国青铜器》,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5>.参考《中国文明的开始》,李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年。

<6>.参考新浪博友3M3N博文《巴蜀徽识研究》。

<7>.参见本博克第十二篇《符号图形文字的传承》(二)符号图案的演变和信息。

<9>.参考互联网上的文字和图片。

<10>.参见本博克第七篇《一塊很有意思的璧》和第八篇《一种可能消失了的图形文字——续一塊很有意思的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