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树园--连道峧--清水峧--榔树园环线

标签:
健康休闲 |

本次徒步的运动轨迹和主要数据。

上午九点多,到达榔树园村,村子位于山西省平顺县阳高乡浊漳河南岸,这个村居住在河沟西岸半山腰的岩洞周边,该岩洞四壁出水,水头不大,但常年不断,岩洞山坡上榔树很多,人们调趣地把岩洞叫做“浪水岩”,后又根据这里有榔树,有活水岩,就改叫“榔树岩”,久而久之,村庄掩映在榔树林之中,就把村子叫成了“榔树园”。

村子坐落在一处名叫华山垴的半山腰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村子四周山环水绕,村下清泉流淌。房屋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青瓦,古朴沧桑。

村东沟边建有一座三教龙王庙,这座占地640多平方米的龙王庙创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

从榔树园村开始上山。上山的路大部分都是石板修建成的台阶路,看起来年代久远。自古以来,晋冀豫古商道连通三省,这里是必经之地。所以,榔树园村所在的地方也是平顺县八大古关隘之一。

脚下的路在山沟里呈之字形向上延伸,有点像虹梯关的五十四拐。这条路有个名字叫大榔梯,又叫李公道,是清朝一个姓李的知县主持修建的。是当地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

既然叫榔梯,那就肯定和榔树有关,可是一路上却很少见到榔树,可能早就被砍伐光了吧,眼前的这三棵榔树也许是硕果仅存。


路边的石碑。右面一个上书李公道三个大字,左面一个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大意是当初修建大榔梯的过程和捐款人的名字,算是一个功德碑 。

回望大榔梯。

蜿蜒在绝壁上的大榔梯。想当年,在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全凭人工修建这样的道路,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可想而知。

既然有大榔梯,那肯定就有小榔梯。没错,对面山坡上隐约可见的小路就是小榔梯,也叫梁公梯,是清朝时期一个姓梁的官员主持修建的。规模比大榔梯要小,险峻程度也比不上大榔梯。现在大小榔梯都成了驴友们喜爱的徒步路线。

漫山遍野的连翘花正在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