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忍与反抗――评《水浒传》林冲的双重性格 -美文故事-散文日志随笔

(2012-03-30 23:46:05)
标签:

娱乐

  摘要:“ 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红楼梦》最善于写情,全方位、广角度地写了百态,被称为“中国封建的百科全书”;《三国演义》最善于写战争和人际关系,是一部半文言的政治历史小说,所有人物、,基本上都有根据,可以说是“九分真一分假”的样本;《西游记》最善于写佛道神仙和妖魔鬼怪,除了唐僧到西天(印度)去取经是实有其人其事之外,其他几乎连一分真也没有。而《水浒传》呢?内容兼有《三国》、《红楼》、《西游》之长:不但写历史人物,还有男女私情,更有妖魔道法。《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说是一部影响了中国十几代人思想认识的“奇书”。[1]金圣叹曰:“《水浒传》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人物塑造的成绩不能不令人惊叹。其中的重要人物林冲,不仅是本书的点睛之笔,更是对《水浒传》的主题――“逼上梁山”的最生动的注解。这一人物的和其有着深刻的联系,他的大义和忍辱负重使他在面对侮辱和灾祸的时候一忍再忍,最后逼上梁山。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中,或是衣食不周的下层百姓,或是不安现状的江湖豪杰,或是负罪在身的国家要犯,唯独林冲没有上山的理由。他本来不该落草,他富足,而切做事谨小慎微,没有犯任何差错。但自从高衙内调戏林娘子以来,厄运就一直紧追着他。可以说,是他的软弱和隐忍使他一再受辱,也是他的大义和反抗让他重获新生,一步步走上了聚义梁山的反抗之路。

   关键词:隐忍 反抗 善良大义 双重性格

  一、 和善良使其隐忍不发

  林冲的横祸是从岳庙烧香时开始的,那日他与鲁智深邂逅,并以武会友,了稍时,妻子便遭人调戏。在使女的带领下,他与这个小人开始了第一次的正面冲突,祸患从此接连不断。但是我们也应该理解,任何人对调戏妻女这一罪行都是无法容忍的,那么,林冲应该痛痛快快地教训小人,以儆效尤。然而,他并没有鲁莽地痛下“毒手”,而是说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小说是这样说的“当时林冲板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俗话说“打狗要看主人“,在这样令人怒发冲冠的时刻,林冲还不忘遵守社会规范,看一下自己打的这个狗的身份!由此我们可以稍稍看出此人的细心和谨慎。接着“高衙内说:”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她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此番的一句心理描写更突出了林冲的善良和单纯,完全认不清小人的险恶用心,而自我安慰地把其归咎于不识人面!这直接导致了他的第一次隐忍。

   他是一位仁人君子,他从来不以恶意去揣度自己的,更加想不到平时与自己称兄道弟的陆谦居然是高球父子的帮凶,一个阴险下流的小人。但就是连朋友这样算计他,他在之下也只是把陆谦的家打得粉碎,径自引妻子下楼而已!他把过错全都归于从犯陆谦头上,根本不愿意想真正害他的是谁!可以说,与其说是林冲认识不到自己悲惨命运的真正根源,不如说是他对那些恶势力还心存!以为自己只要一退再退,他们就不会把他闭上绝路。这是他的第二次隐忍。

   后来,他遭人陷害,被高俅以“带刀进白虎堂,欲行刺长官”之名发配沧州牢城。在他心中,发配沧州已是最轻的处罚了,所以,他没有任何的反抗,只是苦口白牙地“望恩相做主”,把寄托于统治阶级。在发配沧州的路上,他与两位监押人员和平相处,相安无事,甚至在遭到打骂和虐待时也是软语相向,决无半句怨言。更不可理解的是,当两位监押露出行凶的真面目时,他竟“泪如雨下,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今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其单纯指数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比较少见的。这是他的第三次隐忍。

   天可怜见,许是林冲命不该绝,命有贵人并总在最危急的时刻拔刀相助。鲁智深多留心眼,特地跟来,正要杀那害人的监押,却又被林冲喝住:“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弱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在生死关头尚能以德报怨,林冲的大义和令人佩服!“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在其深处,对官府还心存幻想,对人生还未绝希望。他还幻想着高俅等人有朝一日会良心发现,停止迫害,自己苦尽甘来,尚能回归,找回旧日的好时光。只要拿出,熬过刑期就能挣扎着回去与妻子破镜重圆。对监押的乞求,正反映他还不了解从高俅到公人,整个吏治均已腐败透顶,对黑暗的社会还缺乏足够的认识。”[2]也让我们一点儿也生不起他的气了。是啊,在那样的社会,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禁军教头,有什么能力与坚如磐石的统治力量相对抗?他能做的也只是耐心地忍受这一切的苦难,等一切雨过天晴之后,希望还能够重拾之前的社会地位,安心地过上安定的日子。也许他根本不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挠高衙内调戏妻子,够精明的人,够识时务的人,应该早就把妻子拱手相让,以换取更高的地位了。可正是他的善良大义,他没有这么做。也正是他的善良大义,让我们认识到他的良心仍未泯灭,也为后面的走上反抗之路埋下伏笔。

  二、 圆滑和世故使其彻底反抗

   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混迹官场,对官场的阿谀奉承,周全送礼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从一开始看顶头上司高俅之面放过高衙内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此人精于世故。后来在押送途中,无不处处顾及两位监押脸面,被滚汤烫伤,也只是怪自己“不消生受”。被喃喃的骂了半夜,林冲也不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到了牢城营内,先被差拨骂了个“一佛出世”,也不敢抬头,而是等他发作过后,“去取五两银子,陪着脸告道……又拿出十两银子求差拨送与管营,并递上柴进的书信,才博得差拨官营的关照。这里本是对当时吏治黑暗的有利揭露和批判,但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林冲的灵活和圆滑,懂得灵活变通,不吃眼前亏。到这时,林冲也就渐渐安于现状,安心在牢城营内做一些轻活儿,也许是对安定太过于渴望,也许是在那里找到了实现”自我“的机会,林冲几乎也不生反抗之心,甚至还自得其乐。殊不知,希望越大越大。正是每个人自有的一种自救能力,让他再也无法忍受,再也无法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山神庙里,温顺隐忍的林冲终于杀人了,而且手段凶残狠毒,这就是以牙还牙。他丢掉了幻想,冲破了束缚,与邪恶势力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正是被深深过的人,才会更加的忠于革命。完成了从顺民到反抗者的彻底转身。

   其圆滑的性格还表现在他落草为寇之后。最初梁山泊的零头王伦是个落地秀才,嫉贤妒能,百般刁难林冲。林冲为了义军大事火并王伦。此时,看在他火并有功的份上,无用建议其座第一把交椅。可他却是坚决退让了,而是以仗义疏财,智勇足备为名力荐要盖。自己却勉强坐在第四把交椅。后来的让宋江,虽然一次次相让,但是反抗的决心却是始终忠贞不渝。一直卖命梁山,顾全惩奸除恶的大局。

   金圣叹曾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正是如此,他的反抗性才是最彻底的,像他这样的人被逼上梁山,是会“威震泰山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