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 公式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2015-12-24 17:09:44)
《14.3.2
公式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4.3.2公式法》(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我准备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确定本节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式分解是解析式的一种恒等变形,因式分解不但在解方程等问题中及其重要,在数学科学其他问题和一般科学研究中也具有广泛应用,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因式分解的方法一般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等。而在本章只学习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这两种基本知识和方法。它对数感和符号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是进一步学习分式和分式方程的基础。在中考题中分式化简求值问题,不可避免地用到因式分解。而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以及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具备继续学习知识的基础和经验,但在细节方面还处在欠缺。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认真钻研教材,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下,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掌握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综合应用。
3、经历探究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着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我特意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为了拉近师生距离,便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学生喜欢看浙江卫视的跑男栏目,喜欢明星。于是我便以设计Baby做任务时遇到问题:请你在10秒内计算, 聪明的你能帮助Baby解决这一难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第三个环节通过小组互学,探讨公式 。用3个问题,观察公式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公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公式吗? (2) 公式中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3)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与我们前面所学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什么区别?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加以引导,剖析公式,学习难点得以突破。
第五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例题精讲,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1)
第六个环节,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我侧重于学生收获方面的体验。通过学生畅谈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七个环节,通过四个代表性的题目,检测学生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四个题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特点,并会熟练地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其中第四题是实际问题,设计此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