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说课
(2014-11-12 10:32: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说课与评课 |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说课
熊绎中学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说学情
一、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故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厌学的情绪浓,观察、分析、概括能力都很差的特点,本节课由简单入手,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一堂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建立在方程模型的背景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本节课重点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的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基础课。
基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会正确、熟练的解一元一次方程。
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的方法解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背景资料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正确、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 说教法和手段
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1 导入新课:
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和等式的性质,为这节课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做好知识储备。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 新课讲解:
教材在编排问题1时,使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本节课内容,所以我选择了问题1作为引例,本题可以发现根据“总量=各部分分量的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然后设计学案上的题目进行检测固学。学案67页例1、68页2、3、7(1)。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独立自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精讲导学—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这样设计,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在小组学习时,都是按照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再组间交流。学生没发现的问题及重点注意事项教师点拨强调。充分体现三学小组模式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设计练习时,我采用的就是课后练习题,其实课本对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时,会留下最深印象的媒介,所以我就让学生做书上的联系题是最引起重视,效果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