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底数幂的除法》导学案

(2012-12-18 11:43: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

《同底数幂的除法》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2、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应用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1an表示什么意义?                 

2、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3、问题: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 K,一个存储量为 M1MK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列式为                                                           

这是一个什么运算?如何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探究一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      2、根据除法与乘法是两种互逆运算填空,

1)(    )·28216                                             1216÷28=(  

2)(    )·5355                                              255÷53=(  

3)(    )·105107                                          3107÷105=(  

4)(    )·a3a6                                             4a6÷a3=(   )(a0

猜想:从上述运算中归纳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m÷an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指数         

验证:如何验证上述结论?

思考:除法运算中,为什么底数a不能为0

强调a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但前提是底数相同。

举例(x2y)11÷(x2y)5         

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问题2中计算的结果为:                     

探究二、0指数幂的意义

①根据除法的意义填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计算:32÷32         103÷103          am÷am     a0

②根据同底数幂除法知: 32÷32       103÷103       am÷am     a0

所以             a0即:任何       数的     次幂都等于1

举例:(π-30                  ,则 的取值范围         

因此得到: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探究三、同底数幂的除法逆用(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am÷anam-n,得am-n        

即幂的指数相减,可转化为同底数幂相          

举例:已知:xa4xb9,则x a-b         

(三)尝试练习,感受新知

1)填空:

                    (-6)3(   ) (-6)5

2)计算:

             m8÷m8           (-a)10÷(-a)7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64÷646                 

(四)范例解析,运用新知

11a7÷(-a2                         

2ab5÷ab2

3     

4(x3)2÷x2x3÷(x)2 ●(-x3

 

 

2、已知 am4an8,求 a3m2n的值.

 

(五)回顾反思,升华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疑惑?

 

 

(六)自我检测,巩固新知

1、计算             

2、若 =1,则        

3、若 , ,则 =           

4、已知 ,求 的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