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林花江流域古村---东岸村

(2012-12-21 11:44:20)
标签:

花江古村

分类: 桂林古村介绍

   东岸古村,是桂林东郊花江边最美的古村落之一,是摄影、休闲徒步、和品味乡村民俗的最佳旅游休闲胜地。

 

 

http://s7/mw690/a39092c4gd154b0570ef6&690

    从桂林市区坐10路公交车到达终点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老校区大门口),再转乘坐13路专线公交车到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门口,下车步行五分钟到达西岸村,过花江的古石桥到达东岸村。东岸村,是花江流域中段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是花江流域李氏家族的发源地,而李氏是花江流域最大的家族之一。

http://s12/mw690/a39092c4gd155884eeedb&690


http://s13/mw690/a39092c4gd154c722dbcc&690

   沿着西岸村后的这条小路走到对面的,过花江就是东岸村。春天里的花江边,枫杨树一片翠绿,映衬着江边的古村,景色静谧宜人

http://s12/mw690/a39092c4gd154e3fb664b&690

http://s15/mw690/a39092c4gd154e56e679e&690

http://s12/mw690/a39092c4gd154e8e99a6b&690

 

这是从西岸过了花江远眺东岸村,很安静的古村落。从村后的山谷进去就是混元古村。花江边的枫杨树与清澈的溪水,给人一阵清凉。

http://s9/mw690/a39092c4gd154f28e5ee8&690

http://s14/mw690/a39092c4gd155000433fd&690

http://s13/mw690/a39092c4gd1550acaa05c&690

东岸村的古石桥,榫卯结构,几百年来风吹雨打不毁,非常坚实耐用。古石桥,在桂林周边的乡村里随处可见,是喀斯特地貌赐予的天作。古道、古石桥、古寨门、古井、古老的土坯民居是东岸古村的特色。

http://s5/mw690/a39092c4gd1551eb736b4&690

http://s14/mw690/a39092c4gd1552309f62d&690

http://s13/mw690/a39092c4g7b57698c5a7c&690

http://s1/mw690/a39092c4g7b5769c0ff70&690

http://s12/mw690/a39092c4gd16a22d924fb&690

http://s15/mw690/a39092c4gd16a2432c81e&690

  

 



http://s1/mw690/a39092c4gd15524ccb2f0&690

http://s10/mw690/a39092c4gd15526701769&690

http://s2/mw690/a39092c4g7b5551842f81&690

http://s11/mw690/a39092c4gd1553af10b2a&690

http://s5/mw690/a39092c4gd1553cc9bf24&690

http://s9/mw690/a39092c4gd1553eb21908&690
  

  东岸村后的古道通往混元古村,一直延伸至湘桂古道上的熊村古圩。

 

 

http://s5/mw690/a39092c4g7b5553ccaee4&690
http://s13/mw690/a39092c4gd157a01eeebc&690

  东岸村边古墓的碑文讲述了李氏家族的来源。


http://s12/mw690/a39092c4gd1554a514a0b&690
关于李氏家族,不妨借网友“WI62”的调研资料详述:

东岸村李姓始祖碑考----作者:WI62

 

桂林市灵川县灵田乡东田村委东岸村,位于尧山东麓风光秀美的花江东岸,其村也因地理位置而得名,东岸村全村姓李,目前居住着102户人家,人口480人。在去往混元村公路边的鸡笼山西麓,有东岸村李姓始祖墓志铭抄录如下:

明故始祖考李公迁六号敬叟之墓 

盖闻万物该本木水之有源人之本祖乎水源之论世系存焉吾始祖明初至正二年敕封广西桂林府灵川县四都六图灵田乡东岸村创家立业迄今六百五十七载子孙绵绵二十七代世代繁曰溯觅之知先祖伟绩吾村巨有十八寨地广载之明清科举选文武举士一十八员之有乃祖之积德因原碑损碎难堪时彀洪宪年间重立忽略核之有缺至今史载考证今村今村族众等合议再重修建立明示裔胄青览铭记云耳

文武举士李和李琨李长芳等

孝男青甫

孝孙李才举李文举李舜举

曾孙李彦隆李彦章李彦祥

……………………………

……………………………

 

公元一九九九年岁次己卯杏月十九日清明立

疑问:

1、至正元年(1341年)至至正末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年号一共30年,是元朝使用较长的一个年号。碑文所刻“吾祖明初至正二年”即1342年,而明朝洪武元年是1368年,明显的错误。听村民介绍,李氏家族始祖是元末明初从山东迁徙而来的,至今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正确说法应该是“吾始祖元末至正二年”。

2、碑文记载,迁六仅育一子名青甫,青甫生三子曰才举、文举、舜举,为何碑文上没有记载才举、文举兄弟二人的迁徙情况?

3、“敕封广西桂林府灵川县四都六图东岸村创家立业”因何功绩受朝廷敕封?

  在东岸村村后竹林里,发现一清故李姓人氏古墓,墓主人李尚相,立碑年代为乾隆三十一年。墓碑序文记载内容与鸡笼山东岸村立始祖李迁六墓碑序文内容相近。因黄昏时竹林里蚊子猖獗,来不及细读,留待下回再去探个究竟。

 

   根据东岸村80高龄的李送发老人解释,对于疑问一,基本赞同重修始祖碑存在错漏;关于疑问二,他的解释是:东岸村、西岸村、混元村是同宗同脉,由于历史原因,三个村至今存在隔阂,相传,青甫之长子才举从东岸老村迁到西岸村,次子文举迁到混元村,才举、文举的后人曾经回到东岸村来瓜分祖上田产,在东岸村世居的舜举及其后人自然不答应,于是在花江边的上桥头设立寨子,以防患西岸村的人过花江来占东岸的田亩,如今古寨遗址尚存。而混元村与东岸村都居住在花江东岸,所以,舜举及其后人将靠近混元村的天地送给混元村族人,而混元村人也在新地界处设立寨子以免引起纠纷。另外,三个村子之间因多次在端午节扒龙船时发生打闹引起不愉快,甚至发展到六亲不认的地步,因此,东岸村在重修始祖碑时没有把溪西岸村、混元村的才举、文举的名字刻上。

   关于疑问三,主要参照李和墓(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和李云善墓(嘉庆十五年)碑文中有“敕封”字样而来。

   李和墓,葬于东岸村西菜地里,又名木桥脚。李和,康熙乙酉年(公元1705年)第六名举人,曾任福建省建阳县知县、湖广兴山县知县,因勤于王事,劳累成疾,病故于任上,享年六十岁。李和生于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殁于乾隆元(丙辰)(1736)。李和之父,曾任粤东游击将军(从三品)。李和墓碑文由同僚曹维翰撰写,曹维翰与李和是同科举人,湖广毂县正堂加一级。

李尚相墓,在村北竹林里,又名黄岩底。乾隆三十一年立。

 

李云善墓,在村西与花江之间的树林旁田间,又名砖子上。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立。碑文:

皇清待赠耄寿显考李公云善府君双坟墓

             妣嬬人阳氏太

 盖闻始祖李敬叟源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福庆乡大巷口人氏,至正二年敕封到广西桂林府灵川县四都六图东岸村身带一子李青甫二妇生三舜举,舜生颜祥,祥生四子,长宗三,四宗信。。。。。。。

 

大清嘉庆十五年庚午岁十一月二十一日立

 

 

李和轶事

 

李和,康熙乙酉年(1705年)第六名举人,时年28岁。官至福建省建阳县知县、湖广省兴山县知县。康熙甲午年(1714年),37岁的李和着官服还乡,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呼之为“县太爷”,李和谦逊地对乡亲们说,别看我知县,我在族人里的辈分不大,你们当中辈分比我大的很多,不能叫我县太爷。随即向村里的长辈下跪磕头行礼。并亲笔写下“亲亲为大”牌匾,牌匾红底金字,亲亲为大四字遒劲有力,牌匾右下角有一方闲章,字样为“悔不十年读书”,抬头文字为“康熙甲午仲冬”。落款是“乙酉亚魁李和题”。落款字样为“棠中秘书”“俨山”。此牌匾保存至今悬挂在村中李氏祠堂主梁上。

   查阅民国十八年修撰的《灵川县志》卷五(第433页,清代贡举)中有李和的记载,县志中记载李和为西岸村人有误,其原由为,李和墓至今在东岸村。误记西岸村源于东岸村李氏上不是村级行政单位,西岸村原为秦氏家族聚居地,宋代有秦方、秦言、秦时立科举进士,至今西岸村还是村级行政单位所在地,全称“东田村民委员会”,管辖西岸、东岸、混元等自然村。

 

http://s10/mw690/a39092c4gd167528f07d9&690

http://s6/mw690/a39092c4g02e093c28d75&690

http://s14/mw690/a39092c4gd167714b947d&690

从《灵川县志》中可以看出,明朝至清初,李氏家族皆有中举之人,乾隆以后,基本无人中举或获取功名。李氏家族逐渐衰落。。。。。。万历元年(1573年)李敷华中举,官至云南永昌府同知;乾隆二年(1737年)李长芳中武举。

http://s13/mw690/a39092c4g7b57395cb1ec&690

http://s8/mw690/a39092c4gd1683e32fd47&690

http://s13/mw690/a39092c4gd1683ec0330c&690

 

http://s8/mw690/a39092c4gd155794d0707&690

  站在东岸村的楼顶,可以俯瞰村里群山环绕古老的民居建筑。

http://s13/mw690/a39092c4gd1557fc9118c&690

http://s4/mw690/a39092c4gd15582f958c3&690

http://s4/mw690/a39092c4gd155851ea433&690

   回眸我以前拍摄的东岸村景,村景与人居十分的和谐,古朴、纯净、简单、自然的美耐人寻味。

http://s9/mw690/a39092c4gd15597e8ea28&690

http://s12/mw690/a39092c4gd155993d635b&690

http://s5/mw690/a39092c4gd1559aab7974&690

http://s3/mw690/a39092c4g7b555c6d06a2&690

http://s8/mw690/a39092c4gd1559fb698a7&690

http://s11/mw690/a39092c4gd155a286017a&690

2009年正月十四,本博主有幸目睹东岸村李氏族人“走众亲”舞狮民俗活动。“走众亲”是桂北地区古老的、淳朴的乡村民俗,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民俗传统。

 

http://s7/mw690/a39092c4gd1566b555326&690

http://s3/mw690/a39092c4gd1566d46b472&690

http://s4/mw690/a39092c4gd1566f2c5513&690

http://s6/mw690/a39092c4gd1567311c175&690

http://s7/mw690/a39092c4gd15676cdf2b6&690

http://s10/mw690/a39092c4gd156796d5479&690

http://s6/mw690/a39092c4gd1567b1c4e85&690

http://s13/mw690/a39092c4gd1567cd30ffc&690

http://s6/mw690/a39092c4gd1568d8f1dd5&690

http://s5/mw690/a39092c4gd156958bd514&690

http://s1/mw690/a39092c4g7b55759fb9c0&690

http://s7/mw690/a39092c4gd1569965ae06&690

http://s1/mw690/a39092c4gd1569ab55c40&690

http://s5/mw690/a39092c4g7b55761b4454&690

李氏族谱史料补:

   本博主根据沙桥村李禄昆先生提供的《李氏族谱》彩排本丛中略见李氏之迁徙路线和支派分布等情况,下图持谱站立者为李禄昆先生。

http://s7/mw690/a39092c4gd158962696d6&690
http://s9/mw690/a39092c4g7b55a8bb8198&690

http://s3/mw690/a39092c4gd15897f12ab2&690

http://s3/mw690/a39092c4gd15898772402&690

http://s4/mw690/a39092c4gd1589b41af13&690

http://s6/mw690/a39092c4gd1589bd0f45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