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小数的真意义,让儿童思维更深刻——观吴正宪老师“小数的意义”一课有感

【课例共享】理解小数的真意义,让儿童思维更深刻——观吴正宪老师“小数的意义”一课有感
听完吴正宪老师教学的“小数的意义”一课后,至今回味起来仍觉意犹未尽。课堂中,师生发自内心的笑声,面对问题挑战时学生安静地沉思,挑战成功后他们涨红的小脸……这才是数学的魅力,这才是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
▃▃▃▃▃▃▃
如何从记忆形式化的定义走向研究概念本质的内涵,这节课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0
1
从数学和生活两个维度
感受学习小数的价值
“小数的意义”的学习在数概念建立中至关重要。
从自然数到分数再到小数,数系的每一次扩充都是学生认识的一次飞跃。我们以前学习了自然数,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数呢?那就是在测量或平均分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或小数。
在生活中,小数有广泛的应用。为了精确表示生活中具体的数量,需要在 0 和 1 之间继续均分,就得到了一位小数,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那么两位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也就是在 0 和 0.1 之间再细分下去,就产生了两位小数。
课堂上,吴老师让学生观察方格纸,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10 份,取了 6 份多一点点,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新知识的学习来源于需求,知识的价值呼之欲出,也是从问题出发,问题引领儿童的数学学习,问题激发儿童的数学思考;他们开始自觉地在“0.6 与 0.7”之间探寻新小数,可能是 0.61,也可能是 0.62,在小磁扣不断移动和选择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怎样才能确切地知道是多少呢?即只要将单位“1”10 份 10 份地不断细分,就会不断产生新小数,乃至无穷无尽。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数学发展的过程。
课尾从生活的角度,以学生的身高、刘翔 110
米跨栏比赛成绩为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小数能让生活中的事情从模糊走向精确。吴老师选择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小数的价值——为了精确化的表达。
理解小数的真意义是
细分单位
认数的维度有两个:一个是数的组成,另一个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感受数的意义。数是由计数单位和个数累加而形成的,如 1234 是由 1 个千、2 个百、3 个十和 4 个一组成的,也可以记作 1234 = 1 × 1000 + 2 × 100 + 3 × 10 + 4 × 1。认数时,计数单位非常重要,个数也不容忽视。
自然数、小数、分数
这三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数和自然数一样,有着相同的记数结构,即十进制计数法,都体现了十进制和位值制;而小数是十进分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 5 份、9 份、100 份、301 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而小数是把“1”平均分成10 份、100 份、1000 份等等后,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
总之,把“1”不断地复制、累加就是自然数;把“1”不断地均分,就是分数,其中均分成10 份、100 份、1000 份等得到的就是小数。
数线
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
理解的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吴老师抓住概念的本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和思维体验,不仅借助学生经验和直观模型理解小数的意义,而且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
从生活经验入手
激活已有认知
课堂伊始,吴老师就从调动儿童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给他们自由的学习空间:“小数在你心中‘长’什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小数得有 0,还得有个点儿。”
有的说:“小数是不整齐的数呗,比如 0.3 就是不整齐的数。”
还有的说:“0.5 元就是 5 角钱。”
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十分之几就是一位小数,对小数的本质认识不足。
吴老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如用“人民币”和“米尺”解释对一位小数的认识。一位小数是把“1”平均分成 10 份,取其中的 1 份就是 0.1,2 份就是 0.2,3 份就是 0.3……一位小数是在以“1”为标准,细化单位后得到的。这样做,既把握了儿童的认知起点,又为新知的学习积蓄力量。
小数的本质意义就是在课堂上贯穿始终的大“1”、中“1”、小“1”、小小“1”……这是让学生体会小数就是以“1”为标准,不断细分单位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吴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了不同思维水平的思考来体会小数的意义,在沟通小数、分数、整数的关系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第一种思维水平是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如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联系生活中的人民币、长度单位等理解小数的意义,即借助生活原型理解十进关系。
第二层次是借助数线、图形等直观模型理解小数的思维水平。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操作、观察,6
个长条表示 6 个 0.1,6 个小格表示
第三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如,一位小数的“重要人物”就是 0.1,表示十分之几的数就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重要人物”就是 0.01,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就是两位小数……用形象化的语言“重要人物”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建立了分数与小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课堂贯穿始终的大“1”、中“1”、小“1”、小小“1”,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十进制”这个核心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使小数与整数的知识浑然一体,前后沟通,形成有联系的知识群。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且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多元表征的呈现方式让儿童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小数有时是看出来的,有时是需要想象的,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无限思想渗透其中。
当我们感叹灵动的思维在吴老师的课堂自然流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赞叹吴老师一个又一个认知冲突的创设,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矛盾中辩论,在沟通中理解。令我们难忘和感动的是课堂上师生温暖的交流和真情的互动,智慧的启迪一定蕴含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
张秋爽|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武维民|北京小学长阳分校
来源《小学教学》2017年7-8期
封面 网络
编辑 新世纪小学数学